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直接关联到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不难看出,正是通过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推进和统筹党的制度体系,才使得我们党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我们党仍须继续坚持运用系统性思维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地方和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新胜利,这既是学术理论界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关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能准确根据具体国情和历史任务的变化决定青年培育的具体方针,形成了不同时期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纵观党百年发展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型青年培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干型青年培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型青年培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时代新人培育,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现阶段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续推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开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逐步修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净化等发展阶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发扬民主与依规治党是实现"六有"党内政治生态目标的关键;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系统思维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则和重要方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注重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承和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来看,政治建党思想始终贯穿于建党百年历程中的“不变”与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具体内容、方法路径中蕴含的“变”之间的矛盾运动当中,推动着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百年历史的发展演变。这一历史逻辑要求当前要确立不靠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的管党治党新思路,正确认识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坚决围绕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来把握党的政治建设核心内容,要突出党的政治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夯实政治信仰和政治生态两个基础,抓好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制度体系三个环节,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阐明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动力、基本规范、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当前,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仍需要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胸怀,且具有长期执政经验和世界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和自我建设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革命党、如何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建设的转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体回答的结果。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将坚守党的理想信念与主动承担历史任务相结合、将坚持党的建设总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结合、将坚持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的基本经验,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我革命的实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自我革命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自我革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起点、政治实践、政治目标和内在动力四个维度,系统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逻辑,深刻解读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体系,从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活动深层次、多维度地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8.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党的百年建设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宣传思想工作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党就开始宣传思想工作实践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系统化.新中国成立开启了宣传思想工作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下发一系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文件,确立了在全国范围、面向全体人民的宣传思想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领域化和科学化发展轨道,宣传思想工作制度化、体制化和系统化逐步加强,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后,宣传思想工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宣传思想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宣传思想工作进入到整体化、全方位、法治化新时代.建党百年宣传思想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日益明确,宣传思想工作概念范畴日益明晰,工作领域范围逐渐拓展,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整合,工作格局向政党主导、多元主体方向发展.建党百年宣传思想工作历史发展进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全员动手与专业人员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坚定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深刻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并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标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灵魂根基、炽热的爱国主义为本质核心、深厚的为民情怀为鲜明底色、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为价值指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突出特征、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为鲜明标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鲜亮本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奋斗、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分别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了厚重的理论根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在不同历史时期紧密融合时代特征,历经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斗争为主题的初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艰苦创业为主题的丰富,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敢闯敢拼为主题的全面推进,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守正创新为主题的赓续发展这一纵贯百年的构筑和发展历程。无论是在已经走过的百年奋进历程,还是在新时代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特别是不断增强“政治三力”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鲜明特征。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思想基础、用党的初心使命点燃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精神火炬、在各种复杂的斗争中锤炼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本领、让自我革命增强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行动自觉,这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增强“政治三力”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增强“政治三力”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百年发展历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及理论探索是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和资源。以学科设立为契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不断深化,实现学科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学科特征更加显现,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内涵。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形成了坚持学术研究与助力党的中心工作、历史研究与满足时代需求、理论研究与深化教育实践、思想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要在构建完善特有研究范式、通过规律把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史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理论创新推动作用和检验评价反馈功能,立足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体系,开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党性修养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理论的思想独创,也是党长期执政建设的实践基础。在党的百年历史奋斗中,共产党人深耕党性修养的理论内涵,并从实际出发不断在结构上丰富并完善党性修养的体系建设,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系统分析百年来党性修养的发展逻辑,把握百年党性修养理论优化、功能转化、实践创新的发展过程,从宏观上展现出新时代党性修养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协同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根据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中心任务以及需要解决的紧迫性问题的差异,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百年来,新闻事业始终是党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政策则是党的新闻思想落实到实践中的必要环节。文章将党的百年新闻政策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时段,即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改革开放深化期(1992—2012)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并以此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新闻政策的变迁情形和变迁的基本规律,明确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党的新闻政策百年历程艰苦卓绝成效卓著。党的新闻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是:政治导向性变迁是唯一的新闻政策变迁方式。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保障主流话语权威畅达、满足受众需要、适应媒介技术和媒介新形态发展、大众传媒经济自足等,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新闻政策史上政策制定、变迁和优化最基本的动力因素,也是新闻政策制度化、法制化、现代化必须考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硬权力是一种制度性支配权力,软权力则是一种非制度性柔性权力。软权力对硬权力能产生乘数效应,两者协同可构成真正强大领导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建党历史中,在各个不同时期进行了硬、软权力协同建设实践探索,一方面高度重视发展党的队伍、武装力量、政权组织、制度体系以及国家机器和党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机制等方面的硬权力建设;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通过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党员榜样效用、领袖群体人格魅力吸引、真情为民服务、创造良好政绩等方面努力所形成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认同力,充分发挥软权力作用。这种硬权力与软权力协同构成的领导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事业发展和人民拥护的重要保证,也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党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视角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对于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奋力探索、进入新世纪的稳步推进、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等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有突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地位,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固建立;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保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臻完善。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主要得益于坚持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西藏各族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坚持生态保护系统思维、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是我国农村地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建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优良的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关键少数”,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理顺农村基层组织权责关系等,从而有的放矢推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强国梦想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砥砺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不断探索追求的重要奋斗目标.梳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历程,探寻其中蕴含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与战略意义,总结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启示,有利于我们拓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视野,积极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9.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到社会主义文化观,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历史演变.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代表和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建构反映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文化建设目标始终紧扣时代主题,文化建设方针不断与时俱进,文化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百年发展和演进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启示: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制定文化方针政策,着眼时代发展变化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宽阔的视野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这些经验启示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乡村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区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强大的重要基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走过了极为不平凡的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范式的演进与历史中心任务密切相关。透视百年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范式的嬗变逻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向制度化法治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为此新时代乡村治理要不断凸显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紧密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激发农民主体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