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邵洪波 《经理人》2012,(2):90-91
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均以“霸道”与“王道”相杂治国。其实,治企思想与传统治国思想中的“霸道”、“王道”的理念有相融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硬实力”与“软实力” 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号称“纵横美国政学两界”、长期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出任过克林顿政府助理国防部长的小约瑟夫·奈。他在2002年出版了专著——《美国强权的悖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不能一意孤行》。  相似文献   

3.
正"王道"一词,最早由孟子提出,即"圣王之道",提倡圣人成为王者,以仁政治天下。"王道"常与"霸道"相对。霸道以法制、权势治天下。古人有云:"王道务德,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王道主张"以理服人",霸道则强调"以力服人"。一、相辅相成的王道思想与霸道手腕儒家将王道的基础诉诸仁心,法家则认为霸道基于功利实用。纵观历史,推行王道的唐太宗与推行霸道的秦始皇,都成就了一番大业,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之剑     
刘亚洲 《领导文萃》2005,(2):95-100
20世纪一直屹立不倒,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军事强国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惟一的超级大国。 另一个是以色列,有人称它是“世界最小的超级大国”。 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共同特点是:爱好和擅长空中作战。  相似文献   

5.
贾也 《领导文萃》2007,(12):37-42
美国《时代》周刊最近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为封面故事.指出21世纪即将成为“中国世纪”,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其地位作用逐渐被中国所分解。这与近年来一些有影响力的西方媒体普遍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日本,在2050年左右赶上美国是一脉相承的。就在《时代》做这期中国主题之前不久,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的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的文章《中国可能将同美国一样成为超级大国》,也预言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时代》等媒体对中国的捧场,并不能认为是有意夸大其词,可是,这类中国人爱听的话.又似乎不能当真。  相似文献   

6.
儒家奉行推己及人的行仁原则,将仁爱与政治结合在一起,以期达到和合的理想状态。"王道"是儒家思想中处理政治关系时所遵循的理想化行为准则,王道思想所体现的和合世界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文化内涵上一脉相承。"霸道"奉行非此即彼的对立价值观,霸道政治在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矛盾或者冲突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外论辑要     
世界新秩序的最后形态要到进入下一个世纪相当长时期后才能显现。在冷战后的世界上,美国的确是唯一能在全球行使干预行动的超级大国,但现在与军事力量相关的问题已退居次要地位。在一个大约有五、六个大国和无数小国共处的国际体系中,毅  相似文献   

8.
18和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当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政治变革以及帝国势力的膨胀,塑造了当时的世界。20世纪则是美国的世纪,合众国改变了世界,它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开发了所有主要的新技术产品:电话、汽车、电视机、飞机以及互联网等。我们都认为——美国也确信不疑——我们如今仍然生活在美国处于霸权地位的时代,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可能是下一个新兴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的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又与中华文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道义情怀和“天下观”一脉相承,是中华文明视野下的世界大同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同论,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实现人类追求大同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既要研究朝代兴衰史、大国兴衰史,更要研究文明兴衰史。人类文明是平等的,但在推进世界大同的不同历史过程中,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的。就历史的长周期、大时段来看,从“小康”到“大同”、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霸道”到“王道”、从“天下观”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5000年与500年之比、200年与100年之比、未来百年与未来30年之比的主题与主线。以千年视角来看,西方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和中国两宋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繁荣成为一个文明消长的标志性事件和西升东降的转折点。我国古代大同理想没有变成现实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王道理想与富强之道缺少有机...  相似文献   

10.
现代霸道     
“霸道”———辞典里多解释为王道的对称。根据字面也可以理解为霸占道路,路霸,称霸于大街———本文要讲的就是这样的霸道。许多年来,我每天清晨都要骑着自行车去游泳,基本上四季不断,风雨无阻。因此对现代城市里的种种霸道看得多,体会也颇真切。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钱霸当下在大街上横冲直撞、出事最多的是两种车:“有钱的车”和“为钱的车”。现在几乎没有不塞车的城市了,而且塞死了市内塞市外。天津至北京120公里,有时因高速公路封闭,不得不走原来的老道,我曾经走过6小时25分钟,一朋友走过8个多小时。跑北京没有办法,塞多久都得忍…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里,美国因其是惟一超级大国而为所欲为,其他列强及小国因无法与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相抗衡,便转而寻求使用“软制衡”的战略,即发挥国际机构的作用,运用经济手段和外交等措施限制美国的行动,使其霸道行径无法得逞。其实,这种“软制衡”现象不仅存在于国际上,也存在于我们各级各类领导班子内部。在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中,由于一把手有其独特的决策权、决定权,副手及其他下属很难与其抗衡,因而往往采取“软”着与其相对抗,使一把手的主观意志得不到有效或顺利施行。这些副手及下属有的推卸责任、消极怠工甚至在工作中人…  相似文献   

12.
畅征  张星萍 《领导科学》2006,(22):50-52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即1991年9月写了一本书:《抓住时机——美国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上面临的挑战》。尼克松认为,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使美国“有一种历史性的机会来改变世界”。所谓“改变世界”,就是要全球美国化。用尼克松的话说,是要“按照我们的形象重新塑造世界”,要“铸造第二个美国世纪”。他强调说:“我们的决定性时刻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但从现实来看,美国并没有如尼克松所设想的那样“抓住时机”,独霸天下:欧盟的不断壮大、俄罗斯的复兴、中国的快速发展,彻底粉碎了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美梦…  相似文献   

13.
正两百多年前,美国的建国者们自诩美国为"山巅之城",意将美国建成全世界的楷模与榜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磨砺,美国终于在20世纪中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实现了"山巅之国"的梦想。支撑美国大国地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地缘安全环境优势大西洋和太平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弱邻国状态"使美国无强敌入侵,地缘安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崛起进程。可以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地缘安全环境。因此,在美国立国200多年间,除了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曾一度陶醉于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短视而自顾眼前,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危险性。“9·11”事件唤醒了美国人,促使美国人开始反思美国在世界中的角色与作为。时至今日,美国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布什政府“主动进攻”的新军事战略已经浮出水面。美国总统布什将于今秋向国会提交他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最引人瞩目的内容就是正式宣布向恐怖分子和拥有化学、生物以及核武器的“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新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15.
德治是权力行使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史称“王道”,与术治的“霸道”相对应。德治的核心是仁爱,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教化,而术治的核心是控制,是建立在怀疑一切之上的诡诈,二者虽各有偏重,但不可偏废。中国历史上的德治由来已久,且已形成较为固定的范畴。在运用过程中,德治和术治是  相似文献   

16.
畅征 《领导科学》2012,(5):61-64
2011年是个重要年份,它是苏联解体的20周年,同时也是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20周年,也有人把2011年称为"灾难之年"、"愤怒之年"和"大动荡之年"。对美国而言,也可以说是其霸道受堵之年。20年前,美国利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天赐良机,调动28国联军,在海湾打了一场颇具影响力的"胜仗",投入少,收益多。老布什总统曾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以降,世界地图急剧变化。我们看到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和灭亡;苏联崛起和覆没;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逐步瓦解直至灭亡;英国从一个偏处一隅的岛国膨胀为称霸世界的不列颠大帝国,又在20世纪缩回本土沦为二流强国。与此同时,美国用100多年的时光从刚独立的前殖民地变为主宰世界的惟一超级大国;德国、  相似文献   

18.
进入80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冷静观察、高瞻远瞩,正确分析了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消长变化,系统地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理论。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正确阐述了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我们有信心,如果反对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40~241页)显然,邓小平同志根据客观形势,把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  相似文献   

19.
“道”不可妄道──对《对20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的一点歧见《战略与管理》3、4两期连载的美国学者迈克尔·比林顿所写《对20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一文,并非如编辑手记所评价,其“内在的逻辑和思想的力度”有多么“坚硬”。且不论该文论题的设立有多么夸张和...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前十年,世界经济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呈现“新、变、乱”特征,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多极化进程加速推进,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呈“乱、变、新”趋势。“乱”于金融危机后遗症治理,“变”于国际力量格局,“新”于全球治理机构。大危机潜藏大风险,推动大变革,孕育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