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屠格涅夫不仅塑造了许多卓越的男主人公而受到评论界的瞩目;并且还因为他刻划了众多动人的妇女形象而受到当代作家、批评家们的交口称赞。他以自己的创作“歌颂着妇女的光荣”,丰富了俄国文学中妇女形象的画廊。对于妇女命运深切关怀的别林斯基曾经指出:“在任何场合下,在俄罗斯社会的各阶层中,男人始终扮演着主角,但是我们不能说妇女演了次要的配角,因为她们根本不演任何角色”。他又说:“俄罗斯少女不象欧洲一般的女人,不是单身妇女,她只是一个未来的新娘”。当时的社会风尚是普遍地把妇女看成没有独立人格的男人的附属物。妇女  相似文献   

2.
一 在当代中国,人们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文化心理正在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在青年人中尤为急剧。随着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男女青年所持的婚姻观和行为规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婚姻家庭方面已经开始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的趋向。 体现在夫妻关系方面,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很多城市家庭中,那种以妻子在经济上和精神上依从于丈夫为基本特征的“主从型”夫妻关系,正越来越多地被以夫妻双方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真正平等为核心的“协作型”夫妻关系所取代。换句话说,很多身为妻子的妇女已经越来越不甘埋没在琐碎的日常家庭生活中,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使其丈夫在某个领域获得  相似文献   

3.
家庭夫妇伦理近代变迁的民间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一般认为,中国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近代家庭伦理是维新时期明确提出的,主要是西方社会平等观念影响的产物。本文则通过考察后指出,维新运动以前一些通商城市里首先出现的单身化和小家庭化,以及妇女走上社会谋生的生活方式变动,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萌生的启动条件;而男耕女织劳动分工、夫妇对等的传统民间生活伦理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演生的主要内在源流,由此演化萌生了男女并立、夫妇为友的近代家庭伦理。由此表明,中国近代家庭伦理的最初演化萌生,主要不是受西方观念的影响,而是城市化、商业化社会变动带来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动的伴生物,具有中国社会内部民间生活变动的社会基础和民间生活伦理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4.
妇女是法国旧制度时期食物骚乱的领头羊和主力军,这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妇女的性别角色使她们担负起维护家庭生计的重任;妇女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赋予她们在街区里的"公民"身份;妇女与街区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更容易成为街区共识的代表.以妇女为主体的食物骚乱是法国旧制度时期社会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父权主义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食物骚乱赖以产生的社会结构、家庭经济和街区环境不复存在,它逐渐被一种超越街区层面、以男性为主体的新的反抗形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浦东开发区的建立,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又一新的战略步骤。舟山和浦东开发区,无论从历史到现在,从人缘、地缘来看,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浦东开发区的进展对于舟山市的经济发展将产生不容置疑的直接影响。 从区域经济观察,浦东开发区是长江三角州经济发展的主角,其它省市是配角,配角要支持和服务于主角,主角要带动配角一起腾飞,由此而构成共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关系,可以套用《红楼梦》里一句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加以比喻。诚然,浦东开发区有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的浦西作后盾,然而毕竟也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弱点。这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互补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舟山省海洋、海岛独特的自然资源,可以为浦东开发区服务;同时,舟山可以借浦东开发契机,在服务中加快发展自身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尤其强烈。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家庭经济小群体的出现及其朝着家族范围的拓展与延伸,更加完善了家庭的职责和内涵。 “窗口经济” 在当今城市“家庭经营”热中,数量最多的要数那一排排紧靠街面的“窗户店”:有的从楼房底层的玻  相似文献   

7.
论民国城市社会转型中的婚姻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受西方婚姻家庭观念和婚姻家庭习俗的影响,城市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特别是年青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观念变迁不同步,在主婚权、婚姻的目的的问题上容易发生争执。在城市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男女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使男女职业发展不同步,不同的社会阅历使他们对配偶的要求存在重大差异,很容易引起夫妻之间的纠纷;而女子社会地位和觉悟程度的一定提高,使部分女子在遭受虐待和遗弃时敢于奋起自卫。诸种因素造成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纠纷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 章 题 目作 者本刊期次转载期次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试论我国城市的家庭和家庭结构予盾潜伏阶段简论现代文学思潮,流派中的拿来主义战后日本是怎佯解决能源供焉矛晤的关于汉武帝打匈奴问题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趋势阳结局关于经济杠扦的几个理沦问题关于开放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思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科学革命·历史研究·思维方式兴:宗教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的积淀论实践标准及其干日对性“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权利”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略论认识论的研究对象、范围千u方法美育与技术美学试论中国传统政治…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或以城市为文明中心的政治国家,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中世纪末叶以来在西欧涌现出来的自治的城市公社,它在后来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作者认为,17、18世纪以来在一些西欧国家产生的现代市民社会实际上可以看作这两种传统的汇合,它既是一个“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又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这一社会在西方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和谐发展的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农村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农村家庭的裂变,"一家两地"、"一家两制"成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主要形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转变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观念,为进城农民工安家立业创造环境和条件,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议论,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配角”、这一点目前似较普遍得到认可。然而,诗中议论是否有其独立意义的艺术美呢?本文谨就杜诗议论成功的经验作一些探讨。别林斯基曾指出:“艺术不能容忍掺入抽象的哲学观念,尤其是议论的东西,它只容受诗情观念,而诗情观念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规则,它是活生生的热情,它是激情!”强调“观念”要有强烈的感情因素才能进入诗。我国清代批评家沈德潜也在《说诗晬语》卷下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北征》、《八哀》诸作,近体中,《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状况和需求的研究,可能会有两个聚焦点:一是贫困家庭子女本文所指的“贫困家庭子女”,是指通过政府审核批准,目前正在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中的子女。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不利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本文尝试运用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理论,将上述两个研究的聚焦点联系起来,探讨在教育领域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如何受到社会排斥,以及社会排斥又将对他们目前和将来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一“社会排斥”理论是本文的核心理论,因此,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社会排斥”与城市家庭的…  相似文献   

13.
在场域理论视野里,《生死场》揭示的是礼俗社会妇女亚文化圈里的妇女生存经验。前部分揭示的是在超稳定社会结构中女人的身心处境及其文化根源,中间是这种生活状态的简单循环,后部分表现的是超稳定社会结构被打破后女人的极端处境及其反抗的种种可能和结局,前后结构浑然一体。《生死场》还是一个文体探索的超前文本,主要用了有别于经典现实主义的原生态小说、非典型化手法和非情节化技巧。由女性循环视角织成的循环镜像使小说呈现出一幅女人悲惨世界的全息图景,表现了创作主体女性意识和文体意识的觉醒。小说的主角是“整体妇女”,而王婆是此雁阵结构的主角,她是一位未自觉地向男权社会复仇的幽魂,她的由抗拒宿命而走向宿命的曲折道路,昭示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礼俗社会妇女的悲剧。萧红以她对女性“精神奴役创伤”的独特揭示、对妇女如何参与个人与国家的双重解放的深刻思考,而介入了现代文学国民性改造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4.
王跃生 《人文杂志》2022,(4):118-130
中国近代之前,已婚夫妇“无子”问题深受家庭和社会关注。“无子”含义有多种,其核心是已婚夫妇“无儿子”。在男系传承、家庭养老为主的时代,“无子”使家庭的基本功能履行受阻。官方和民间为此采取了诸多预防和弥补措施,婚姻方式上一夫一妻为主导、妾为补充的制度就是应对少子、无子问题的措施之一。对终身无子者,立嗣过继成为又一弥补措施。无子有女者以女招赘、以甥为嗣以及收养异姓之子的做法存在于宗族势力相对薄弱地区、移民地区。尽管妇女“无子去”的礼制和法律规条在唐以后的法律中被长期维持,但并不具有家庭实践基础,其最大作用是剥夺了无子妻子反对和抵制丈夫纳妾的权利,加重了中国家庭和社会的男性或男孩偏好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妇女、家庭与生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近20世纪末的时候,人们发现家庭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幅之多散漫的状态,那么在这些变化中,妇女在家庭与生育问题中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多少变化,我们希望通过国内外的一些数字来说明问题。因为这些数字的背后折射地是一个心理观念、价值取向的现实问题。数字告诉我们妇女、家庭与生育问题也是一个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妇女观的二重性作了探讨。认为它是作家本人世界观的矛盾性、俄国社会的矛盾性与作家创作方法的矛盾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二重性使他的创作呈现出复杂的形态 ,一方面赞美体现新时代精神新女性的形象 ,肯定妇女的美好心灵与人生价值 ,全面否定上流贵妇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又宣扬保守落后的家庭观念 ,否定爱情自由 ,蔑视与贬斥妇女  相似文献   

17.
“宝宝乖,快点吃!”“张大嘴,一口吃光!”“你一口,我一口,吃饱饱啊!”……这样的场景大家并不陌生,用餐时,老人总是追着孩子喂饭.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生育高峰期的到来,新生命的诞生使许多家庭出现了“六大一小”的格局,让幼儿成为家中当之无愧的瑰宝.隔代教育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家庭教育方式,年轻父母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忙于工作、加薪、晋级等社会活动,往往无力顾及下一代的教育,不得不将这一重任交给自己的父辈.  相似文献   

18.
明代妇女的家庭角色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传统的观念,男女之间的职责各有不同。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有一个变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在各个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就是从女而妇,进而由妇而母这样两个角色转变过程。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本文从家务劳动、婆媳关系、相夫、教子四个方面,对明代妇女的家庭角色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明代妇女的作用仅仅限于家庭之内,很难扩大到社会。就此而言,妇女家庭角色地位的凸现,反而说明了妇女社会角色地位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在婚男性的地域流动重构了传统的、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在维持“女主内”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家庭“男主外”的格局,这无疑会作用于女性的家庭地位.本文基于性别分工理论、家庭决策理论,利用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探讨男性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务工收入的增长并未降低留守妇女的家庭决策权;相反,由于留守妇女更多地承担了家庭农业生产活动,掌握了更多的家庭资源,故其家庭决策权显著增强,家庭地位得以改善.总体来看,“男流女守”的新型劳动分工模式对留守妇女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加重女性家务负担和农业劳动的同时,也有利于她们家庭决策权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伴随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出现的留守妇女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人群,她们与非留守妇女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羡慕”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的“围城心理”.在该现象背后所隐含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很多农村家庭在劳动力外出务工决策方面的两难困境.改善家庭生计状况的需要与夫妻团聚的需求之间发生的结构性冲突是导致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之间出现“围城心理”的基本原因,而人的认知习惯又直接促成了这样一种现象的普遍化和常态化,它在实质上体现了这些农村妇女共同的心理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