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可愈合的创伤,更加强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探索。西方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探索,如开展体育竞赛、建立国际政府、建立国际法以及建立和平学和发展和平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和平进程。探索这一问题对当今和平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和平与发展关系角度看 ,所谓生态经济就是有和平保障的经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战争是对生态经济的巨大破坏 :战争是对世界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战争浪费了人类本已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财富 ,战争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系统 ,战争对经济全球化起巨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战争是历史上哲学家一直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康德、尼采和老子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思想分别在东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康德从理性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法制的公民社会,认为人类将随着理性的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永久和平。尼采从权力意志出发,肯定战争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和平只是由于力量均衡导致的暂时状态。康德与尼采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思想之间存在张力,这种张力因双方出发点迥异而很难得到化解。与康德和尼采不同,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为而不争”,提供了解决和平与战争问题的另一条路径。探索这条路径一方面有助于平衡康德与尼采之间的张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东西方哲学在关于是否通过肯定人的主体性来解决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上存在着另一种张力。在当今人类依然面临战争的毁灭性威胁的背景下,东西方哲学亟需展开一场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深层对话,从而确保人类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和平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主题,可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战争的阴霾一直笼罩世间;到了当代,战争之火没有熄灭,反而时有点燃。为了让和平永驻世界,政治家用流血的双脚行进在通向和平之路的荆棘中;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世界和平的大计,丰富了人类思想的太空。汉斯·摩根索(1904—1980年)是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  相似文献   

5.
对日本军国主义幽灵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文化中有和平文化,也有战争文化。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始终伴随着进步的和平文化与反动的战争文化之间的斗争。纳粹德国把尼采这个声称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好处而和平“违反生物原则”的人奉为思想之父,希特勒把“人类在永久的战争中长大成人,而在永久的和平中必将灭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日本军国主义者大肆宣扬“战争是建设之父。文化之母”,鼓吹所谓“唯有充实军备,方可发展实业。贸易随着国旗而进展。”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战争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在日本,军国主义幽灵不散,成为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为了实现和平,暴力反而成为了手段。实现和平的方式和内容是和平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平可以分为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消极和平关注的是直接暴力的不在场,它可以容忍结构性暴力;积极和平是用非暴力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和平不仅是战争的不在场,而且包括一个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创建。历史证明,"唯有和平本身",此外"没有路可以通向和平"。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摆脱“安全困境”、保障国家安全和堆护和平的手段是均势和威慑。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世界政府理论、集体安全理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民主和平论等,他们强调影响和平的因素包括田内政治结构、文化与价值现;发展经贸关系可以使得困家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从而减少战争;健全国际安全机制以防止国际冲突和维持和平;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论对于解决大国间的国际安全问题不无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永久和平是贯穿整个康德哲学及其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主题。康德在政治 -法哲学领域完成了一场哥白尼革命 ,用和平的国际法代替了战争的国际法 ,永久和平从而成为判断和衡量人类的道德进步和现世幸福的最高尺度 ,它是政治的至善 ,是康德政治 -法哲学的拱心石。尽管康德的许多提法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修正与拓展 ,但他所确立的原则与精神在今天愈发显示出特别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战争是最高的暴力交往形式,也是人类交往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人类社会空前规模的交往,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力量组成了世界性的战时同盟,不同类型、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的国家为打败法西斯紧密合作;战时的科技发展和人才争夺是人类文化交往的一种现象,战争催生的第 三次科技革命在短时间内使世界面貌和人类社会发生革命性变革;二战的客观后果之一是,世界越来越成为 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人类交往迈入全球化时代。战争的残酷性也警示后人,避免战争、走和平与发展之路才 是人类交往的正途。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暴力     
一 由于接连爆发两次世界大战而深受震撼的我们这几代人,犯了一个感情上的错误或者说“错位”:认为威胁人类和平、公正和美好生活的几乎纯粹是战争,这便加强了“和平—战争”这一对对立面。于是,又是召开极其热闹和极其一边倒的(和平)大会,又是选择世界(和平)理事会。于是,为防止新战争而作出努力(有人是真诚的,有人则  相似文献   

11.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事实上说明世界已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如同战争与革命时代并不排斥局部的和平与发展一样 ,和平与发展时代也不排除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时代只是人类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个大时代中的一个阶段 ,随着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它将为新的发展阶段所代替。这一时代观为 1978年以来我们党制定正确的国际、国内政策奠定了基础 ,同时 ,也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与途径 ,制定出切合当代实际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和平研究是 5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兴起的一门新的学问和新的学科。它以和平及其对立面 (主要指战争 )为研究对象 ,为和平实现的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根据。同时 ,它具有跨学科、跨国界 (民族 )、跨阶级、跨意识形态、跨性别等特征。昆西·赖特被西方和平研究者誉为该领域的三大先驱之一 ,对和平研究的发生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他的《战争研究》一书对和平研究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下个世纪还会打世界大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5000多年里共发生了14500多次战争20世纪初,世界进入无限化的"总体战争"时代二战后,人类步入有限战争时代当人类从20世纪向21世纪过渡的时候整个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振荡之中问:20世纪即将过去,作为研究世界战争的专家,你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为主要参战国的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战后时代。二战摧毁了法西斯战争势力,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与改革,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类社会出现了以平等与依存求发展的新模式,取代了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的旧模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战后人类社会经济的空前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一、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和平与战争的反复交替构成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好战分子,对广大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恐怖死亡、瘟疫流行……它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的灾难。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次地区性的大小战争,还有恐怖主义者制造的数不尽的暴行,和平成了人类绝大多数儿女最朴实的追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中国著名诗人绿原写过一首诗《小时候》:  相似文献   

16.
(一)维持和平与防制战争全世界各国人民谁不希望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之中呢?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将其人力物力财力用之于建设,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促进人类的发展,那该是多么美好呢?!令人叹息的是:国际社会中往往有一些争端得不到和平的解决而动用干戈;而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又经常用战争进行掠夺和侵略。当代人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八千万人丧生沙场;从第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又陆续爆发局部性的战争约三百场,牺牲  相似文献   

17.
老饿 《北京纪事》2014,(6):98-100
“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出于对战争灾难的反思,和平学正式兴起并不断发展,国外学者不仅将其发展成为和平学理论,纳入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也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加以构建和发展。国内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却也日渐得到关注和重视。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围绕和平理论、和平实践及和平教育等方面展开。作为一门二战后的新兴学科,其研究有待拓宽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从人的情感中推演出来的自然状态和对和平的诉求是霍布斯政治学说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人性的认识是自然状态重要的理论假设.自然状态下是一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画面.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舒适生活的渴望使人类向往和平,只有在死亡恐惧的基础上人类生活才能和谐.自然法为引导和加剧对死亡的恐惧和渴望的内在矛盾提出导向,以自然法为纽带,以人们个体为契约主体而结成了国家,从而达到实现个体的自保和社会和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核威慑问题涉及军事、政治、国际关系、科技、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是一个极为敏感又牵涉面广且同人类的和平、安全、幸福以及身家性命密切关联的问题丛。核威慑关乎生命价值和尊严问题,关涉政治权利的正当性问题、传统战争伦理规范的适应性问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问题,涉及主权、人权与国际正义的困境问题。核威慑的伦理问题错综复杂且牵涉面广,人类迫切需要发展核威慑伦理理论,提升自身对核武器的实践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