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的师德理论是中华民族优秀师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师德受到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继承和发扬孔子师德思想,对于教师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新的教师形象?教育家孔子的言行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孔子坚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孔子既尊重学生,又敢于严格要求,既批评学生,又坚持自我批评,孔子不断地向社会、向前人、向教学对象学习,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孔子师德风范永远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孔子首办私人学堂,开创平民教育,弟子遍布各诸侯。他终生致力于仁德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都体现了他的师德和智慧。作为警醒的师者,竭尽全力弘扬为学育才之道、为人处世之道、为政治国之道,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师德典范。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坚定信念,以孔子为师德原型,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水平,注重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和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4.
孔子美育观     
本文探讨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孔子极重视审美教育 ,在他看来美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诗教”和“乐教”就是他艺术教育的内容 ,他倡导审美的学习境界 ,他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启悟和和诉诸情感的具有审美色彩的教学方式 ,往往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孔子的教育理想是人生的艺术化与审美的伦理化的化合相加  相似文献   

5.
“君子”一词先是作为贵族的专号而出现的,后经演变在孔子那里才具有“道德”之新义。本文从孔子的哲学进程来阐述“君子”获得道德之义的过程,旨在强调其“道德”的内涵,以便准确地把握“君子”的含义,从而为其在向现代化转化的过程中,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因之,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当然也就十分强调语言的重要性。他说:“不有祝鮀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世矣。”(《论语·雍也》)孔子认为,没有象祝鮀的口才,而仅有宋国公子朝的美貌,那是不行的,甚至不易避免灾祸。这里孔子把语言的作用提得很高。孔子还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出辞气,斯远信矣。”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修辞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先秦文献中可信的有关孔子修辞观的言论进行搜检,可将孔子修辞观归纳为两个方面:普通修辞观和儒学修辞观;孔子的“儒学修辞观”更为集中地反映出儒家思想对修辞行为的认识和界定,也决定了中国传统修辞观和修辞行为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不仅是知识传授,也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良好的师生的关系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虽然没有明确论述师生关系,但他在实际行动中,与弟子们建立了互相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万世楷模。本文通过对孔子师生关系的简要梳理,以期待现代教育工作者认真思索,对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孔子关注现实人生,有意疏远鬼神,但儒学礼教体系中的祭礼却与鬼神密切关联,这使孔子陷入两难困境。面对困境,孔子巧妙将鬼神的有无问题转换成鬼神的信仰问题,预设敬与远的心理界限,阻隔人们对鬼神真实性的追问,使鬼神问题在无法追究情境中被悬置与淡化。  相似文献   

10.
孔子并不回避死亡问题,他对死的看法集中在"未知生,焉知死""死生有命""杀身成仁""慎终追远""敬鬼神而远之"几个方面。他的死亡观具有重生慎死、理性、乐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孔子的思想世界中,慎言意味着循礼而言语,要求言行合一,言语可信,并与忠言密不可分。它不仅是避免过失、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得到统治者接纳的现实需要,更是个体内在品行的体现和完善自我、实践仁德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孔予无疑是一位伟大而又重要的教育大师。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工作的。40多年的教育生涯,使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原则。本文仅就孔子的教师观作一述论。 (一) 孔子十分重视教师自身修养,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首要的,必备的教学精神。 孔子是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他有不少学生也都是著名的教师,因而他办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师范性质。他对自己和学生提出了教师心理方面的一些要求。他曾毫无保留地把自  相似文献   

13.
14.
试论孔子的富贵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的富贵观念是孔子仁学的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富贵观。它既肯定富贵是基于自然情感的人之所欲,也要求谋求富贵时坚持遵道、循义、守信的原则。富贵具体可以分为君子富贵和小人富贵。富贵不是终极的人生目标,富贵,然后学,这为通达完善的人格和充实的精神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妇女观的基本特征是偏而不废。孔子特别强调对女性的婚姻道德要求 ,但否定女性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孔子也是“女人祸水论”的始作俑者。孔子妇女观从属于其礼治思想 ,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 ,在当时有它的合理性。但它与生俱来的缺陷 ,加上在儒学衍变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误读和曲解 ,因此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诗学观是个复杂的话题, 传统研究习惯于从兴、观、群、怨四个方面来理解。实际上孔子论诗不止这四个概念,“不学诗,无以言”的“言”值得关注,它不仅在《论语》中多次出现, 而且具有不容忽视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礼乐征伐之所出,孔子判定春秋社会乃是无序的社会,理想的社会秩序是以君臣、父子各尽其责为基础的社会。继而,孔子坚持从周正名与以仁释礼的思想,通过正名与援仁入礼来重整和重构社会秩序。在这种重整与重构中,孔子通过提倡君子人格和养民、教民、治民并举对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主体进行了安顿。孔子的社会秩序观启示我们,良性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系需要融入时代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教育感化、制度保障与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18.
狭义的人际关系,通常指人与人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因此,如何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并不是纯属个人的东西,它反映着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氛围。在文化史研究中,人际关系的特征,往往作为某一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家,其“文教”集文、史、哲教育于一体。虽然孔子编订过语文教材,但他对语文教材建设的理论没有作过明确的阐述。孔子编订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体现为“述而不作”、“敬鬼神而远之”和“仁”,孔子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主要有三条,即符合他的道德标准、材料的可靠性和适合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以至近代,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教育方面更是如此。从体育史这一角度看,在孔子的教学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育内容,其本人亦有不少体育思想和养生主张,对后代也产生过好的作用。我国从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奴隶弟子学习政治、宗教和军事知识。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内容,掌握统治人民的本领。六艺中除射、御属军事体育外,礼中有利射,乐中有乐舞。可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