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忻口保卫战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战役之一,日军多次发动攻势,均被我守军挫败。战役可望有转机时,阎锡山又决定弃守忻口,弃守的原因何在?本文就蒋氏片面抗战路线的实行,蒋、阎怕姓“共”,蒋氏的“安内”之心甚于“攘外”之情,以及蒋、阎军队的军阀习性诸方面表现进行了剖析,认为这才是弃守忻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明代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之间,在文采与格律方面的对峙,围绕着“拗折天下人噪子”的争辩,实际上是美学理论及应用问题的论战。汤主内容,“宁词工而声不协”;沈讲形式,“守协律而词不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特别是《牡丹亭》创作的“情入乡土,声出乡音”,树立了“乡土戏剧”的典范,为地方戏曲的发展作了先导。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塞上古城灵州,自汉时设县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它“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兼之地处银川平原,土质肥沃,又有引黄灌溉之利,足以屯兵积粮。所以,灵州在历史上的战略位置,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灵州与灵武是汉代同时设置的两个县城,在唐朝以前是两个地方、两个名称。自建城以后,其位置都是几经变迁,只因同在宁夏境内的银川平原,又由于其隶属关系与建制位置的变动,而逐渐合在一起,这就容易使人们将历史上的灵州城与灵武城互相混淆;因此,这里仅就灵州与灵武的建制沿革,做一点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历史名城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是宁夏历史上有确切建城年代记载的最早古城,也是宁夏古代经济、军事、政治中心,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明洪武十七年(1384),黄河水淹没灵州,“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迁至今灵武市.1989年笔者提出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的观点,今吴忠市、灵武市都是古灵州的继承者,都拥有古灵州的辉煌历史.历史文献有记载,专家、学者有论述,2003年5月8日吴忠出土吕氏夫人墓志铭,佐证古灵州在今吴忠市的观点是正确的.古灵州“在今灵武西南”说已过时.《括地志》“初在河北胡城”有误;明代地方志灵州“西南角”“遗”字有新解.吕氏夫人墓志出土十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古灵州在今吴忠.  相似文献   

5.
因王朝兴替、黄河河道摆动等因素影响,历史上灵州城址历经四次迁徙:北魏孝昌二年(526),改薄骨律镇为灵州,州治河北胡城。西魏大统六年(540),南迁至薄骨律镇旧城。明洪武十七年(1384),迁至今苦水河注入黄河处新华桥二队附近。明永乐年间,迁至今灵武市园艺三队附近。至明宣德三年(1428),又迁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相似文献   

6.
1928年,国民党按照"以党治国"的原则,建立了五院制政府。1930年国民党和南京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和胡汉民围绕制定约法、国民党政权实行合议制还是实行独裁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个人独裁还是"以党治国"的问题,斗争虽以蒋介石获胜而告结束,但却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再次大分裂。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音乐美学界,以音乐的雅俗之争最为激烈,从未得到过一致的意见。本文试图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对音乐的雅与俗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雅俗之争并无必要的看法。雅与俗只是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之别,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因此,我们要构建一个雅俗共存的音乐环境,兼容包并,创作出更多的适合多层次欣赏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8.
明代嘉、隆、万时期的百年内,因中外关系形势的变化出现了多次禁、通意见对立。双方的观点不仅左右了当时朝廷的决策,也影响了后来数百年的政府思维和决策。本文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魏晋佛教的玄学化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势力的增强,佛与道、儒之间的斗争逐渐展开并日趋激烈。其间较大的争论有“沙门不敬王者之争”、“因果报应之争”、“夷夏之争”和“神不灭之争”,四次争论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而且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争论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的重要的论战,它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两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各自心理学思想上的差异分别进行论述,对争论的焦点、分歧逐一进行阐述。两个学派的争论已经偃旗息鼓,却为后人研究西方心理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德国自实现国家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国力日益与英国相抗衡,两国矛盾因此不断激化,终于酿成一八八四—一八八五年英德首场殖民地之争。本文重点论述两国政府在这场竞争中在外交上的交涉。  相似文献   

12.
“灵州会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件.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从长安出发到达灵州(今宁夏境内)会见了众多归附大唐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使者,并在漠北地区设立了“六府七州”,推行郡县制度,将其纳入大唐的行政区划管理,在血缘、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交融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框架下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灵州盐池,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池盐生产地之一,典籍记载西汉时已设有“盐官”。汉唐以来池盐生产与行销已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规划之中,而且与北方的军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宋夏对峙时期,西夏着力经营池盐,宋夏间战争与池盐的贸易胶着进行;明代是宁夏池盐生产与行销最为细密的时期,诸如盐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明朝实行的盐法开中与灵州池盐的行销、多边中盐与灵州盐池的军事保护等,它直接与陕西三边军镇军队的驻守和战争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清代北方战争结束了,以食盐为军队军费开支的历史随之结束,池盐的生产与流通相对宽松。在池盐行销的两千多年中,由于商人的介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灵州盐池,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池盐生产地之一,典籍记载西汉时已设有“盐官”。汉唐以来池盐生产与行销已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规划之中,而且与北方的军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宋夏对峙时期,西夏着力经营池盐,宋夏间战争与池盐的贸易胶着进行;明代是宁夏池盐生产与行销最为细密的时期,诸如盐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明朝实行的盐法开中与灵州池盐的行销、多边中盐与灵州盐池的军事保护等,它直接与陕西三边军镇军队的驻守和战争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清代北方战争结束了,以食盐为军队军费开支的历史随之结束,池盐的生产与流通相对宽松。在池盐行销的两千多年中,由于商人的介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等国即提出觐见清帝的要求。此后,外国使臣是否以跪拜之礼觐见清帝,成为中外难以逾越的外交障碍。中英修约期间和同治帝亲政后,外国方面再次提出觐见问题,并与清廷展开交涉,清廷内部亦就此发生激烈争论。1873年6月29日,日本大使和西方各国公使分别以作揖和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这一原本属于外交范畴的礼仪之争带有明显而浓重的侵略色彩。同时,清廷觐见礼仪的变改,使其从天朝大国的自我封闭中醒来,步履蹒跚地走向了世界,这又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财神之争     
都是姜子牙的错,当年封神时图省事,把财神一职分为文、武财神,这样却引发了一场财神之争。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都说自己是正宗的,对方是假冒伪劣产品,要告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两位天神为此大动干戈相互诋毁。二神相持了几万年也未分出个高低真假,最后经最高神仙会举手表决一致认为:“既是财神则必会挣钱,二神可各开办一公司,年终结算,谁挣的钱多谁就是  相似文献   

17.
很就以前,玉帝分派风、雨、雷电掌管人间的天气和冷暖变化,他们于的可认真了,人间一派风调雨顺的景象。风、雨、雷电成了天庭里人人羡慕的大明星。但是,有一天,天庭里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们意想不到的事,风和雨拌起嘴来了!平时,他们可是最要好的朋友啊!今天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8.
颜色之争     
有一天,绿色宣布:“从今以后,由于红色、黑色、白色、黄色没有大的作用,一律从这里离开!”红色不服气地说:“我乃血液之色,学生挂的红领巾也是我的色彩,红草莓、红苹果还要说吗?”绿色说:“红领巾是丝做的,没有绿叶,蚕哪能吐丝?草莓、苹果可是绿色植物,你说的还不是绿色的功劳吗?黑色挺身而出,说了许多黑色的东西:“俺爷爷在铅笔、墨水、头发、土地、黑板里都有,你居然说我没用?”“哈呀呀,老兄,”绿色一边笑一边扳指头道,“你把哪年的老黄历搬出来啦?彩色铅笔、蓝墨水、黄头发、棕色泥土、绿色等离子黑板一上,你就要退居二线喽!”白色急忙…  相似文献   

19.
皇姓之争     
唐代皇室姓,自称是陇西李氏,奉老子李耳为祖先,因而规定道教地位高于佛教。在一次佛道二教辩论会上,和尚法琳对唐太宗说:你那个李不是陇西李,而是拓跋达闰,达同就是汉语的李字。你是鲜卑的达同,是代的贵族,阴山的名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和欧洲有许多人认为,最近来势汹涌的通胀——就像近来发生的其他所有事情一样——是由“中国制造”的。数年来,中国的廉价货物降低了富国的物价,但最近中国的工资和物价开始上涨。除此之外,这条饥饿的巨龙对食物、能源和其他原材料有着极大的胃口,这为漫画家提供了对全球日用品价格上涨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