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格说来,比较哲学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只是在所比较的问题上不同于其他的比较研究。比较哲学虽然表现出克服多元的世界图景的倾向,但最终却可能证明彼此不相容的体系都合理并成为多元论的堡垒。如果比较哲学要取得它自己的地位,它就不应仅是哲学史或建立在对以前的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的哲学。不然的话,我们只是给一门古老的学科取了一个新名字。当代比较哲学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哲学     
尚杰 《浙江学刊》2013,(3):5-18
什么是哲学的提问方式本身,就已经在用传统方式回答了哲学是什么。但是,当代哲学渐渐扭转了这个提问方式,即哲学不是任何意义上已经被准备好了前提的现成的东西。什么或者是的提问方式,变成了关于对这种提问方式是如何出场问题的研究,用绵延中的生成,取代是;用时间问题引导空间问题;用思想画面引导概念的创造;用差异取代存在。如此展开了当代哲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公共理性:不是什么和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理性是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精神.概括地讲,公共理性就是指各政治主体以公正的理念和自由而平等的身份,在社会政治这一持久存在的合作体系中,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充分合作,以产生公正的、可预期的共治效果的能力.公共理性既是一个实体性概念,又是一个蕴涵丰富方法论意义的范畴,包括公共意识、公共伦理、公共思维、公共逻辑与公共调适等一系列内容.  相似文献   

4.
保守主义是始于启蒙世纪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三个最重要的政治派别之一 (另外两个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现时代的特点是资本主义高涨、民族国家形成。保守主义是这一矛盾着的现实的特殊体现 ,也是参与这一现实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方式。探索什么是保守主义有以下几个条件 :( 1 )不  相似文献   

5.
尽管在众多媒体、学术刊物中 ,全球化被多次提到 ,但尚未出现一种关于全球化之含义的单一、连贯的解释。而且 ,即便这种解释出现 ,仍然需要了解此术语之后隐藏的多样性 ,这不仅是为了了解不同作者的意图 ,还为了理解不同主题和事物之间是如何被联系起来 ,或不发生联系。然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到 ,某些作者试图展示全球化这一合成概念之下的各种主题之间的关联 ,这本身就成为一个问题 ,因为这一术语曾营造的联合性和同一性的氛围 ,通常可能并不存在。首先 ,有必要区分至少 7种不同的模式 ,每一种 (单独或联合其他种 )都常被称作是全球化 :(1 )自…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什么?     
本文认为,对于发展问题,从脱离人的自然主义前提出发所作的任何讨论都不会有什么意义;我们应当在思考方法上来一个彻底的康德式的颠倒——由前提的客体的本位转换为主体本位。由此出发,我认为,所谓自然界本身自在的发展,不过是人类以抽象、虚幻的形式对现实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所做的主观平衡和解决;它表达了人类对客观世界凝聚着功利的、伦理的和审美的主观期望,在实践的基础上,这种主观期望便转化为现实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运动。发展,根本上是的人发展,发展就是人的解放过程。 一、发展是一个事实性描述吗? 据传统观点,发展是对自在的客观…  相似文献   

7.
公共关系作为一项事业,自本世纪初在美国,然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而持久的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的技术和理论已成为现代管理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定义公共关系(英文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或P.R.)在现代意义上的运用首先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最早之一为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在1882年于耶鲁法学院发表的一次题为《公共关系与法律职业的责任》的演讲。1906年,尔后又在1913年它又出现于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音乐?》一书围绕音乐本体论和意义,作曲、演奏和演唱的基本问题展开论述,全面探索了对音乐的评价问题,及音乐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本书从哲学、历史的角度思考了音乐,阐明了区别规范化音乐美学与更为重要的音乐哲学的必要性——前者置音乐于艺术传统之中,后者则以将音乐的全部内容与意义转化为人类体验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不少学者都在思考两个问题:1.怎样评价20世纪?2.21世纪将是什么样子?我在这个世纪生活了整整70年,自然对20世纪有个看法,也对21世纪经济学的主题感兴趣。本文便是有感而发,希望引起更多的人来探讨以上这两大问题。这种瞻前顾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回顾20世纪,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特征:各国、各民族、各阶级几乎全力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此,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数以百计的局部战争,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乃至两大政治集团之间,殊死搏斗了几十年,付出了多…  相似文献   

10.
一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人类自己给自已提出的司芬克斯之谜。且不说两千五百年了,仅就从鲍姆加通为美学命名以来的两个半世纪,试着寻找答案和自以为猜到了谜底的著作、文章,可算是汗牛充栋了。列出一些观点来唱对台戏,这不是本文旨意所在,这里试从历史的角度,从历史对美的回答中,看能否有所发现。学术上许多观点,常是在真正了解了它的发展史之时,解答的途径也就在其中了。历史的回顾。有全人类的,有东方或西方的等等,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这里仅就几个关键人物的观点,看看美指的应是什么。二 本文所讨论的美,是专指艺术活动这一意义而言的。…  相似文献   

11.
李彬  沈莉 《社会》1994,(10)
D·洛克菲勒说:“他是我心爱的儿子,我非常喜欢他.”J·P摩根说:“它是对辛劳与美德的奖赏。”尤金·德布斯说:“很多人的钱被一个人拿在手里。”一般来讲,有钱人爱选第一种说法,可望有钱的人爱选第二种,贫穷的人则选第三种。  相似文献   

12.
对于信奉抽象市场理论的教条主义者来说,日本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也许会被看成是背离自由主义的。它之所以被咒骂为是扭曲的、封建性的,其原因也在于此。但不能因为这些批判没有击中要害就给日本市场打无罪的保票。总之,日本的市场不明朗,缺乏爽快感的事例也太多了。  相似文献   

13.
日前从报上读到一篇题为《公仆莫要学老板派头》(下简称《公》文)的杂文,然细读之,觉得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公》文对“老板派头”作了如下描述:吃大菜、喝洋酒,靓女伴舞,小秘侍从,住豪华宾馆,坐进口轿车,用大哥大,挥金如土,对雇员项指气使,对谁不顺眼就“炒谁的鱿鱼”,活脱一个“黑社会老大”。其实,真正的老板并非如此“五毒俱全”,“恶贯满盈”。比如当今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老板比尔·盖茨喜爱穿简朴的运动便装,日本富翁堤义明中午吃盒饭,船王包玉刚的女儿居然穿补丁裤子,大实业家李嘉诚富可敌国,从不乱花一…  相似文献   

14.
15.
在回答什么是社会学理论这一问题之前 ,我们应该自己先确定是否存在直接显现的社会学学科结构。换言之 ,我们是否承认下述公设 ,即由现象组成的结构得以在现象本身层次上显现 ,可以直接得到观察。公设不需要证明 ,然而可以具有或多或少的派生能力。对我们来说 ,社会学学科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就是 ,社会学所建构的结构①并不属于社会现实 ,而属于与之相应的模型。我们公设的社会学学科结构处于抽象层次 ,是对于经验所确定的科学实践的移位层次。在此意义上可以说 ,不是社会学理论存在于某一实践中 ,而是直接可观察的实践显现为相应于实践自身抽…  相似文献   

16.
我们习惯于把哲学,至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科学。多数苏联哲学家,尤其是组织哲学研究和成果出版的各级领导,都认为哲学如同具体科学揭示某一领域现象的客观规律一样,也在揭示着适用于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各个领域的客观规律。作者认为,将哲学与科学等同看待,给哲学带来不少害处。我们既然是“科学家”,说出的任何论断都必须是真理,学术委员会、各级领导以及编辑都得同意,否则不予发表。既然辩证唯物主义是解释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而这些规律又早为黑格尔(或马克思)发现,那么苏联哲学家只要宣传这一杰出的科学成就就行了。苏联哲学界一面  相似文献   

17.
“Comeon,Comeon给我感觉……”伴随着这熟悉的歌声,张惠妹和一群青年人在都市的大街上,纷纷揭去假面,抛向空中,然后尽情地歌唱和舞蹈,最后,屏幕打出“我就是我”的广告语,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最近推出的宣传“雪碧”的系列广告片之一。沿街的玻璃房中,青春偶像郭富成拿了一罐百事蓝罐,坐到沙发上,悠闲地喝起来。玻璃门外的两位纯情少女在窃窃私语,“喔,好酷哇,”另一位补充道:“我是指那百事蓝罐。”玻璃房的另一面,一辆跑车嘎然停下,驾车的女郎,青春靓丽,明眸中迸发出蓝色的闪电,直向着郭富成射去。不用多言,这是大…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审美文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什么是审美文化?聂振斌什么是审美文化?现阶段大概谁也没有能力给它下一个精确的、科学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但不等于这一问题不需要追问,不需要研究。事实上,如果真的把这一问题悬置起来不闻不问,我们研究的范围、对象将是漫无边际的,研究的目的、方向也将是模...  相似文献   

19.
赵虹君 《社科纵横》2006,(11):41-42
本文从解析领导的概念入手,探索了领导的本质,阐述了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介绍了领导理论研究发展的脉络,并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启示了一个领导者应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丰富、歧见颇多的复杂性概念。经学理考辨,“生态文明”概念的界定应体现或遵循关系取向、人本取向、过程取向、正面取向及整体取向等五个基本原则。“生态文明”概念是在现实性、理论性及政治性的三维逻辑的作用下日渐生成的。直面现实,在个体性层面的价值观自觉、在国家社会层面的法律制度介入和道德教育引导及国际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是缓解或走出生态危机乃至生存危机、建构起扬弃“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文明”之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