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社区》2014,(19):57-57
颁奖词:家居养老利在便利,社会养老利在高效,南京锁金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所创构的“娱乐养老”模式,兼顾了便利与效率,避免了家居养老的孤独和社会养老的疏离,开辟了社区养老的新模式。居于家而乐于“馆”,散于户而乐于聚,同气相求,同好相欢;强弱互助,专业扶助。向上承接政府责任,向下对接家庭需求,“万家帮”帮万家,“养老馆”管养老,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区,正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养老问题的关键是谁来提供养老资源 ,但“养老资源的提供者”和“养老职能的承担者”这两个角色是可以分离的。正如“机构养老”并不必然等于“社会养老”一样 ,“居家养老”也并不必然等于“家庭养老”。据此 ,本文区分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这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 ,并在这个基础上论证了传统养老方式变革的必然性。在城市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的组合正日趋增多 ;而在农村 ,自我养老的比例则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徐炯权 《社区》2013,(33):62-63
北京,最火养老院排队要等100年;广州,进公办养老院要等14年;青岛,入住公办养老院须排25年队……这是央视新闻“微镜头”下的“中国式养老”特写。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传统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和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绩效的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探索乡村“草根”型养老模式,以弥补正规制度的缺位,走出农村养老困境。农村“草根”型养老模式主要类型有“宗族型”、“华侨型”、“先富型”、“村集体型”、“喜事型”、“互助型”、“自助型”等。该制度的成功运作需要乡村政府、乡村有识之士、村民等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再辅以配套的管理办法。家庭养老制度、社会养老制度以及“草根”型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农村当前及较长时间内走出养老困境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养老福利制度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因此,加强对现行养老福利制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完善养老福利制度也是必然选择。在具体路径上,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养老福利制度建设;其次可聚焦“适度普惠型”养老福利制度,从推动“立法统一化”养老福利制度、型构“政策聚合化”养老福利制度、完善“社会协力型”养老福利制度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我国现阶段养老制度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养老──我国现阶段养老制度的必然选择曹宪忠,杜江先拉法格说:“人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家庭从一开始产生,就担负起了养老这一传统职能。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养老孝亲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把“老有所...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模式可称为“在寺养老”,其又分为居舍养老和敬老院养老两种形式。通过对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文化的透视,我们认为居舍养老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居家养老,它孕育于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文化之中,是最适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养老产业化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将使“4-2-1”结构的家庭(即四位老人加夫妻加一个孩子)成为普遍的形式,这给养老带来一系列难题。社会保险只能提供必需的养老金,但养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活照料,这在“4-2-1”家庭结构和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中无法实现。传统的养老院只是一种收留无依无靠、无收入来源的老人的纯福利性部门,不可能成为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养老产业化”的构想,旨在使养老成为一种社会经营的行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养老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养老,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表现手法之一,也蕴有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备受世人推崇,曾传入朝鲜等国。在中国养老史上,有汉一代的养老政策和养老礼居于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厘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养老敬老的基本内容。在“老龄化”日渐突出的今天,回首这段往事,不无裨益。一入春秋战国后,老无所养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各国统治者赋敛无度,“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造成“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的局面。其次,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动荡不安的局势冲击丁父慈子孝伦理观念,甚或出现“子弑其父”之事。  相似文献   

10.
郇玉萍 《国际公关》2023,(23):75-76
<正>一直以来,“老有所养”“老人安则天下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不断提升,据测算数据,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面对养老这个课题,每个中国老百姓面临的是养老资金和养老资源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1.
宗族养老是扎根中国大地、浸润中华文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以尊上敬上文化为本的宗族文化为宗族养老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指引,是宗族养老得以开展的根基;宗族习俗从“礼”的层面明确了宗族养老的规范要求和责任担当;宗族成员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互助养老的开展,实现了宗族互助养老网络的联结;多样化的宗族养老项目相互补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推进宗族养老的完善,形成具有浓郁文化性与民族性的宗族养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并陷入严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供养水平不足、生活上日常照料欠缺、精神上慰藉需求匮乏等方面。基于“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视角,系统阐述了农村养老困境产生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社会养老氛围淡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社会保障功能不足等是 “结构性”因素;村庄共同体中传统长老秩序弱化、父权制衰落引发中青年崛起和女性地位上升带来的婆媳矛盾显化则构成了“关系性”因素;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以及“顾彼失此”为“主体性”因素。即便如此,家庭养老模式因其特有的功能无法被替代,仍为现阶段农村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江汉平原J村的实地经验表明,家庭养老中“土地”的重要性大于“儿子”,大部分农村老人是“以地养老”而非“养儿防老”.土地对于老人的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维护了老年人的家庭地位、为老人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当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冲击了“以地养老”模式,加剧了家庭养老的危机,因此,应谨慎推行.  相似文献   

14.
魏雪梅 《社区》2012,(27):21-21
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老年人面临包括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在内的全方位的护理、照顾,原先的“亲人照顾”这一简单模式,便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便凸显出来。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对家庭养老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崩’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即社区养老)。今后我国城市的传统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将会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翟楠楠 《社区》2005,(20):9-9
“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与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比较符合中国老人“故土重迁”的心态,也更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以石家庄市为例,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2~13%,早已迈入了老龄社会,而全市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只有28家,真正维持下去的更只有七八家,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16.
徐炯权 《社区》2014,(30):30-31
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使我国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421”家庭结构以及“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已无法适应发展需求;依靠实体养老院养老,资金、用地、床位紧张,亦是比较突出的矛盾。如何找到一种经济又实惠的养老模式?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尝试“虚拟养老院”养老服务模式,即建立社区为老服务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获悉居家老人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17.
老树 《老友》2013,(11):12-14
“以房养老”十年探索 央视网2013年9月14日的文章《什么叫"以房养 老"》对"以房养老"的界定是,“以房养老”指房屋产权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在评估老人年龄、房价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固定养老金,房主仍可居住。也有些地方,“以房养老”通过“租房置换”进行,即公司将原房出租,老人人住养老中心,租金用于抵扣老人所需费用,房屋产权不变更。在国外,“以房养老”是一种成熟的金融养老方式,但在国内,这种做法却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的养老方式是否会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目前还存在争议。利用CGSS2015数据,研究社会保障对城乡青年养老责任观念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社会保障对传统养老观念具有“制度替代”效应,即社会保障使青年养老观念发生了转变。具体来看,社会保障对城市存在“制度替代”效应,对农村存在“制度补充”效应。社会保障制度会减少城市居民对年老风险的后顾之忧,通过提升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对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功能的认可,进而对传统养老观念形成了替代效应;在农村,社会保障待遇低,不足以形成替代效应,农村青年更加相信依靠社会保障的辅助,子女会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养老回报,进而对传统养老观念形成了补充效应。因此,摸清青年人养老观念,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创新青年人参保方式,树立健康的“老有所养、有备而老”的观念,做好养老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使得“以房养老”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是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据了解,“以房养老”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于2014年一季度出台。而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老人选择用房子作为资源,为自己的养老提供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据互助养老的组织主体,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宗族互助养老、集体互助养老、社区互助养老三个阶段。从周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家族组织为依托的宗族互助养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支撑的集体互助养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以农村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阶段。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历史嬗变过程中,经济、文化、家庭等始终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不变” 因素,而组织载体则是推动其历史演变的“可变”因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将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