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的“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先后经历了两次高峰。20世纪40年代,中国在抗战中失去沿海后,获取国际支援的主要通道滇缅、中印公路走向大体上沿古代中缅、中印间的交通线,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古代西南地区的交通,出现了一批与古代西南地区对外交通的相关研究论著。自改革开放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在学术界被重新提起,并成为近三十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相关的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
古丝绸之路曾是古老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它曾使西部成为各民族融合的热土。新亚欧大陆桥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被称为“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作为西部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 ,沟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借助大陆桥的优势 ,可以使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重庆、成都等西部中心城市 ,在当今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网络中 ,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吸纳与传导功能的资源配置点 ,进而发展成为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  相似文献   

3.
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从云南经东南亚邻国到印度及欧洲罗马,有一条被称作"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从民族分布状况来看,还早在二千多年前,壮傣民族的先民就频繁地活动或定居在云南大部及东南亚邻国的泰、越、缅、老等地,而这一地区正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地带,深受该民族历史上创造的"贝叶文化"的深远影响。当今,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地理环境,加强与东南亚邻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促进我省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文明是我国长江文明最重要的部分.数千年前远古中华先民向南迁徙,在三星堆生息长达2000余年,同时继续向南开辟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国际通道.三星堆文明沿南方丝绸之路传播,与丝绸之路各民族互相滋养,随着这条道路的国际范围日益展开,滋养愈来愈丰富,风格越发多彩,从三星堆的出土物来看,应是受到南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面对疾病和防治疾病的历史。通过稽考敦煌吐鲁番文献,我们发现古代丝绸之路的疾病主要有八:传染病、热病、冻伤、眼病、肛肠疾病、肺病、风病、外伤。古代丝绸之路的人们防治疾病的措施及其对今天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启示有四:(一)培养大批医药人才,(二)建立有效的疾病救护管理和服务机构,(三)建立民族平等的疾病防治政策,(四)海纳百川的医药引进技术。研究千百年来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先民如何在当时条件下实施有效的防病治病措施,对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陇山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以西的首座大山,属于关中平原与陇西黄土高原的分界。陇山区域是黄河中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游牧文明、农耕文明、草原文明、西亚文明在陇山交融汇集,形成了独特的陇山文化。陇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系之一。法门寺、麦积山、崆峒山、须弥山等文化遗存反映着陇山区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一路一带”的战略视域下,开发陇山文化,发展陇山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大的区域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8.
南方丝绸之路纵贯川滇黔,是我国古代西南夷地区联结内地的交通大动脉,它在促进西南夷地区的社会变迁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南丝路沿线的持续经略,改变了西南夷地区的政治格局,逐步实现了西南边疆与内地行政治理的一体化;改变了西南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促进了西南夷地区生产方式的变迁;改变了西南夷地区的精神信仰,促进了西南夷地区思想文化领域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沿线有着大量的文物、艺术品,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系统梳理了丝绸之路沿线所出古藏文契约文书的刊布与研究情况,讨论了这些契约的编号、数量、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古藏文契约文书与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文字的契约文献,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的经济、文化及其互相影响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东欧国家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于欧盟经济依赖性较强,对外出口贸易结构单一,同时中东欧国家对中国贸易依赖度和市场份额较低.研究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结构,通过计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产业间互补和产业内互补,可以深入挖掘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潜力,并出口“正确产品”.本文发现,中东欧国家主要进口资本与技术类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中国贸易结构同样过于单一,而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主要为产业间合作,产业内合作比例较低.以上研究结果对于中国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双边经贸合作起到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要]古丝绸之路文明孕育了丰富灿烂的西南民族文化,酝酿了底蕴深厚的智力资源,为西南民族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创造力。“一带一路”建设为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智力资源联结着文化之根,以教育途径传递丝路文明的薪火,需要在更加开放的格局中构建起“内外互通、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模式,以开放创新为驱动,加强跨文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以文明互鉴为方向,开发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进程中,我们对丝绸之路沿线的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估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唯有全面而科学地预测和分析丝路沿线的自然风险、环境风险、安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改善条件,助推丝路沿线经济和文化的稳步发展;唯有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确保丝路人文环境长治久安。本文首次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入手,深入分析一千余年来丝绸之路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危害(特别是风灾、虫灾、雪灾、旱灾、水灾、暑灾、寒灾、匪灾八类),以及丝绸沿线人民在当时条件下有效的减灾防灾措施,以期对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建立强大的国防,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确保一带一路商贸畅通、人员安全和秩序稳定;(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和友好民族的力量,群策群力,确保一带一路的一方平安;(三)机动灵活,建立快速反应的国防和治安力量,第一时间保障一带一路的国防、交通和商贸安全;(四)保障水利,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完善水利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人水和谐;(五)治理风沙,重视生态,防止荒漠扩大化;(六)平等互利,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过程中体育文化先行作用凸显,引起学术界强烈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体育学科研究。从整体研究情况来看,"一带一路"体育研究发展进入"井喷"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方面,呈现出体育文化传承性、体育赛事复杂性、体育旅游创新性以及培育体育人才应用型的四个基本特点。尽管"一带一路"体育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带一路"体育文化深度研究不够、体育赛事组织影响力不大、体育产业发展局限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体育建设。  相似文献   

14.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自从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阿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在阿尔巴尼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解读其高等教育法,可以发现作为欧盟候选国,该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依托欧盟高等教育体系,积极融入博洛尼亚进程,与欧盟成员国互通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教和科技一体化。阿尔巴尼亚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保证了学员实践技能的发展。中阿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自从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阿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在阿尔巴尼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解读其高等教育法,可以发现作为欧盟候选国,该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依托欧盟高等教育体系,积极融入博洛尼亚进程,与欧盟成员国互通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教和科技一体化。阿尔巴尼亚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保证了学员实践技能的发展。中阿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承袭历史,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现代版本。中缅经济走廊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工程,中缅通道建设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极大的国防与安全价值。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缅甸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将有力地促进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促进中国大西南地区的开放、开发。同时,经济走廊建设还将极大地改善中国西南方向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安全环境。因此,重建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大西南开放、开发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提要]百年以来的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经历了从“丝绸之路”研究范式到“一带一路”研究范式的重要转换。文章详尽回顾了百年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的历史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于“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研究的方法、思路和重点,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18.
陕西自古是蚕桑之地,宋代以前陕西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丝绸产地之一,这为秦商利用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陕西成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根本原因。秦国大商人乌氏倮是最早发现丝绸贸易的中国商人,秦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丝绸之路主要的商业力量,为古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漫长海陆边境线的延伸,包括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南方(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往今来对外交往的孔道,实质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海陆国际大通道,绵延万里,延续千年,承载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也积淀了交通文化的变迁。从交通文化三分之器物、制度、理念的有形载体部分——交通器物文化的角度,梳理“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线路、节点)、运输工具、运输方式等变迁,总结在“大历史”视域下、丰富的自然实验场景中,丝绸之路器物文化的变与不变,分析背后的原因和规律,陈列丝绸之路演化积淀的线路和节点,形成大集合,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国际通道面临现实困境时把握本质,遵循规律,从大集合中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通道实现更好推进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