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围绕鲁迅提出的“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着重探讨鲁迅如何抓住时代特点,沟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阐明时代潮流与文学的价值取向,从而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其意义不仅指出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出现一大转折的历史现象,而且由此拓宽了魏晋文学的研究层面,为中古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始终关注着现代人的境遇 ,并一直致力于探寻解决现代文化危机的办法 ,他把否定现实的批判思维作为废除异化的基本条件。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日益融合 ,造成了“现代人的全面异化”。现代社会对个人的控制程度远远超过以往的时代 ,这种控制的有效性并不依赖于恐怖和暴力 ,而是依赖于意识形态的控制 ,即把“技术理性”和消费至上原则结合起来的“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  相似文献   

3.
4.
“文化 =民族性 时代性”公式在解释和评析异常复杂的中国近代文化运动方面往往力不从心。解释和评析中国近代文化运动 ,合理的方法应该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世界一体化视角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浙东作家创造了独特的浙东文学世界,呈现了鲜明的个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研究浙东文学需要坚守学术创新原则与文学史整体原则,其基本研究路径为:全面翔实把握史料,深入进行文本细读,融合多学科视野。《浙东山区世界的审美表现——魏金枝小说创作研究》为浙东文学研究提供具体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志怪小说是魏晋小说的主流形态,它的基本表述手法是记录、写实,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表现出明显的不自觉性。但这不等于说志怪小说中没有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透过小说的具体内容,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深深潜藏在小说文本之中,这种审美意识就是饱含着魏晋时代气息的情感与愿望,具体表现为对自在自为的生存状态的向往、对长生的希冀以及对大千世界的神往。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欣赏是一个由注意、直觉、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构成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审美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初步阶段。研究审美注意在中国画欣赏中的心理活动及其作用,对探索中国画的欣赏和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物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审美体验方式。“物化”说源于庄子哲学的体道方法论。“物化”使主体超越自我而主客一体不分,主体在物我不分的审美状态中,潜入对象的内部世界,从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透彻把握。主体通过“物化”而彻底把握审美对象,因而,“物化”是作家创作精美作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语言的模糊性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尝试运用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深入剖析文学模糊存在的原因,指出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性语言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艺术的需要,进而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阐释文学模糊的审美机制和艺术。  相似文献   

10.
关于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与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的线条造型是形象的 ,而表达意境 ,抒发感情和个人取趣却是抽象的。 关于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与要求因此 ,书法审美需透过笔墨进行联想和想象 ,进行主观二度创作才能完成。而主观二度创作最主要的是审美主体要掌握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能透过眼前的笔墨 ,悟到创作者的师承关系、学识修养及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1.
文学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欣赏的美感根源在于作品对象化地显现了欣赏者的某些本质,使他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欣赏是一种自我实现,读者实现了扬美斥丑的理想.其二,欣赏是一种自我满足,满足了读者"大开眼界"的追求.其三,欣赏是一种自我发现,作者从中发现自我命运、价值与情感.  相似文献   

12.
论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哀"是贯穿在日本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不论是在优美的日本文学,还是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这种审美意识的存在与影响。其形成一方面受到日本岛国固有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日本民族特有的自然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审美素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了审美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对比此前对天津财经大学320名在校本科生做过的相关调查结果,分析归纳了研究生对审美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审美活动的基本状况、审美情趣的主要特征及审美修养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审美素质提出了明确思想认识、加强理论修养、丰富审美实践等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唐后期,韩愈继承、发展了前代文人的审丑意识,汲取了前人思想中有益的因素,适应时代的呼唤,变更了原有的审美观念,开拓出了诗歌创作中的审丑境界.他以奇崛突兀、狠重险硬的意境和创新的形式,幽默戏谑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学的独立成科,南朝文人开始真正以文学的眼光去探寻文学发展演变规律,表现出文学史意识的自觉。这不仅表现在撰史者首创“文苑传”,更重要的是,文人开始自觉地从“史”的角度深入研究文学发展演变规律,因此,他们对文学的承传流变及其内在根源都有深刻的认识。文学史意识的自觉是“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