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明月 《决策》2021,(5):56-58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动能,需要金融活水的滋养. 近年来,作为皖南农业生产大县、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安徽东至县,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深度挖掘信用资源,打通信用传导机制,探索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引导农村金融资源回流,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信用变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  相似文献   

2.
马璇  张建东 《办公室业务》2023,(24):170-172
本研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结合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在乡村阅读推广及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活动,在文献调研与乡村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后扶贫时代”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在优化乡村图书馆藏资源配置,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挖掘乡土文化,促进乡村阅读推广,提升乡村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提出对于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档式保护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分析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的思路,论述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档式保护的理论基础。并且提出了天、地、人三分法。  相似文献   

4.
正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键要靠人才来推动。必须进一步明确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将留住人才与作用发挥统筹考虑,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要抓住"创新机制"这个根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战略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人才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时代的乡村振兴离不开自媒体的支持,自媒体已经成为农民新的生活方式、城乡互通的新手段、助力农业发展的新形式。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拍摄视角的"三农"自媒体能助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加快农民主体意识成熟、加快农村先进文化传扬。站在乡村振兴的角度看待"三农"自媒体的发展,要秉持"三观"正、内容真、常学习和补短板的基本要求,努力找准其坐标定位,挖掘独有的地方特色,打造属于百姓的草根明星,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以确保新时代的"三农"自媒体切实成为乡村振兴的"助燃剂"。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乡村地区旅游社区营造在推进乡村持续发展中具备较强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可为大陆地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提供具体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正确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从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加强对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重塑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乡贤文化和鼓励农民种好自家"文化田"等具体措施入手,努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正在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在投资决策、产业布局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着政策与技术优势,并引入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农民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简要叙述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分析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北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公园先后修缮了琼华岛、小西天等历史景观,整饬了九龙壁、东岸等景区绿化环境,恢复了承光殿、  相似文献   

10.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经验研究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三阶关系重构为基础建构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发展框架。第一阶关系重构,即通过活动凝聚策略,在乡村社会内部实现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之间的关系重构,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动力;第二阶关系重构,即通过乡情感动策略,实现乡村内部村民与外出村民之间的关系重构,引导精英村民回流,激活乡村振兴的中介性动力;第三阶关系重构,即通过利益诱导策略,实现乡村社会外流精英与乡村外部人才之间的关系重构,引进乡村外部人才,激活乡村振兴的外源性动力。三阶关系的重构,可以联通乡村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发挥乡村本土人才、乡村外流精英、乡村外部人才的作用,推动乡村资源和引进资源之间的有效结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名人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社会、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的历史记载是文化旅游中弥足珍贵的资源。随着休闲产业的日益壮大和文化旅游的深入人心,名人文化旅游也日渐兴起,各地对名人遗迹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对名人文化的挖掘利用也方兴未艾。目前国内同名的名人胜迹有很多,如江苏淮安、浙江绍兴和北京中南海都有周恩来故居;安徽合肥、广东肇庆和河南开封都建有包公祠;现在号称晚唐诗人杜牧诗中“杏花村”的地方有20处之多,其中最为出名的两处分别在山西汾阳和安徽贵池;周庄、丽江、南京…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乡村图书馆事业应本着服务广大读者群众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拓展图书馆教育功能导向。笔者从乡村图书馆规划建设、图书信息资源整合、提升乡村图书馆能级、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监督机制、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全民阅读、增强全民文化自信等方面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图书馆建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深入,传统的乡村治理机制、治理方式均面临挑战。以蕉城区为例,地方要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需要发挥好政法人才作用,抓好服务定位、挂钩帮扶、创新机制、培育典型等方面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就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推动其资源价值化开发。释放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能量,需要从市场化的角度,通过构建文化IP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国内很多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IP的路径就有许多选项。本文选取经济基础较差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海南儋州作为研究案例,以打造文化IP视角,探索如何有效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禀赋,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增长。此外,本文总结出儋州打造和运营IP的方法,对全国经济落后地区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宜宾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水平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拓展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多次提出打造各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的思路,但由于地处中国西南,在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创新人才等方面存在要素瓶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创建具有宜宾特色的小镇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本文就有效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要素对接,深入挖掘宜宾特色优势产业及核心要素资源,努力破解西部后发城市创建特色小镇的要素瓶颈,形成宜宾特色小镇形态架构和创建路径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辉  段宁雨 《办公室业务》2023,(23):125-127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促进乡村产业的有效发展,文章基于参与式发展的理论视角,以湖南农业大学的驻村工作为例,分析了高等院校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参与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工作面临着农村资源匮乏、产业动力不足和村民参与度低的现实困境,高等农业院校可依托学校资源,借助学科优势,走改变村民思想、培养农业人才的“志智双扶”发展路径,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营商环境是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外在动因。本文将192个地级及以上市划分为9个营商环境区域和东西部、南北方4种典型营商环境地域,基于协调发展理论构造新型幸福感指标和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检验营商环境异质性对乡村振兴的复合联动效应。研究发现:营商硬环境、软环境协调优化发展可稳步提升新型幸福感值,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域内因素协调发展是提升乡村振兴整体成效的根本动力,营商环境协调优化有助于提升各因素关联度。提出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城市辐射乡镇协同发展,协调地域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注重农业现代化转型,力求探寻乡村振兴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杨晓燕 《办公室业务》2022,(14):121-123
本文以云南省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层面切实帮扶永胜县翠湖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笔者实地调研后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为帮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体验经济理论作为依靠发展体验式休闲农业振兴乡村的理论基础,并以欧盟、美国、日本经验为例,重点介绍我国台湾地区乡村发展策略,以期对两岸乡村振兴有所启示。乡村振兴除了人的"再生"外,亦须有效结合产业发展,利用当地资源特色、适应市场需要,协助乡村居民从农、留农、回农,才能让乡村振兴并得以永续发展。积极发展体验式休闲农业推进乡村振兴,使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传统与现代,生产、生活、生态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得益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地方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挖掘、吸收、传承地方文化,是学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旱码头山歌是李市镇最为重要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形式,学校作为李市镇最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之一,应该继承和发扬这样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