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吴文科所列出的九个美学品格来探讨弹词开篇《杜十娘》曲本的文学魅力,并将之归纳成三个方面,即内容的通俗性、形式的灵活性与表达的程式性,以期结合具体文本,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解读口传文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是苏州弹词的传统开篇,是蒋调代表人物、著名艺术家蒋月泉的优秀唱段。本文从唱腔的程式性和变异性这对矛盾入手,试图说明蒋月泉先生是如何协调统一这对矛盾的。  相似文献   

3.
苏州弹词开篇《杜十娘》改编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杜十娘》,是蒋调代表人物、著名艺术家蒋月泉先生的优秀唱段。通过对弹词开篇《杜十娘》的创作形式、唱腔风格、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独特的地域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弹词开篇《杜十娘》是蒋调的代表曲目,是优秀的开篇作品,是一部不朽的受众人喜爱并传唱的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4.
曹路先生的《文学的经济品格》所着力阐明的文学观念对于文学理论的一些传统命题而言 ,是很富于颠覆意味的。曹文在学理上存在着诸多的缺失 ,其核心观点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而且在实践上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在市场原则几乎通行无阻的今天 ,“经济出诗人”是无法避免的 ,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 ,我们更希望看到“愤怒出诗人”。  相似文献   

5.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6.
7.
明清时期,女性开始表现出群体性的、较为强烈的创作欲望。由于传统文学类型的话语权一直为男性控制,她们就另辟蹊径,通过弹词来宣泄无奈,发出自己的声音。女作家们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个功勋卓著、近乎完美的女英雄形象,来寄托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些女英雄看似风光无限,但背后却是无尽的悲凉。本文就以《再生缘》《笔生花》《榴花梦》等几部弹词作品为例,解读女英雄们悲剧性人生。  相似文献   

8.
奚永吉先生的《文学翻译比较美学》是文学翻译比较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论述文学翻译比较美学而不是评述翻译优劣的书",本文就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对此书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9.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官场荒诞的一面。王跃文通过官场中的一些不符合常情常理的看似荒诞甚至怪诞的匪夷所思的人物和行为的书写,观察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某些弊端,揭示出官场劣质文化的荒诞性和可怕性。在“真实的荒诞”的文本叙述中蕴含着“荒诞的真实”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战争是文学最重要的对象和主题之一.从总体上看,战争文学和战争描写从个体、他人、群体、民族、国家、人类等的临界状态透视个体的体验与命运,构成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民族情感认同与人类情感认同、历史见证与心灵见证等复杂的矛盾关系,由此形成战争文学丰富的人性内涵、历史内涵与审美内涵.从战争感觉传达、动感画面创造、生存本能与攻击本能揭示方面看,战争文学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攻击本能释放、生存智慧开启等则成为读者对之接受和喜爱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于 192 7年 7月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讲演 ,既是一篇研讨魏晋文学的重要文论 ,也是一篇讨伐专制独裁的战斗檄文。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对魏晋一代文学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深刻剖析 ,其中对晋末诗人陶渊明的评论尤具学术独创性。全篇讲演运用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 ,至今仍不失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尤利西斯》代表着乔伊斯意识流作品的最高成就。本文从译文读者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汉译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译文读者的阅读需求,拟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翻译处理方式,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因此,探讨《尤利西斯》语言变异特征及其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报刊进入现代文学的生成过程,能够回到在后设的文学史话语里已经消失的"文学现场",而把握编者、作者和读者三方的互动关系,是考察报刊文学的重要途径。从文学面貌上看,小报登载的特性决定了作品命运,读者、作者们共同建构了文学的"时尚"及展露社会生活的"实录"体式。在研究方法上,应充分理解报刊蕴含的"动态"性质,注意大小文本相互撞击所生成的意义,考察同一事实的报导差异和不同时段编者的意图,可梳理出隐含的历史流脉。  相似文献   

14.
<红旗歌>剧作文本,作为解放区文学的红色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鲁煤创作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学史影响;同时,<红旗歌>的创作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内含红色经典生成过程研究的学术价值.围绕<红旗歌>文本及其相关史料的文学阅读,可以学术地认识周扬文艺政策思想与胡风文艺美学思想互补共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28—1937年北平的大学教育不同于南京政府的实用教育方针,力主文理皆通的通才教育。在文学院系内部,清华大学首先将登场不久的新文学引入大学讲堂,昭示了北平大学的一种文学研究观念和文学教育态度。不避文理、不薄古今、中外并蓄、侧重实感的教育实践,既影响了教师、学者作家的教育和文学观念,也使卞之琳、林庚、王佐良等学生作家在初试写作之时即显现出了鲜明的学院品格。深入考察文化古城时期北平大学的文学教育观念,不仅可以深化对当时北平文坛之了解,对时下大学的文学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龚鹏程的《文学散步》,现在仍可给文学概论的重写热提供诸多启示:一、必须明确文学概论的基本问题,去掉伪问题和多余问题;二、文学概论的撰写应具有问题意识、价值取向和生命关怀;三、文学概论的撰写应融合中西,但立足点和旨归应是中国文学传统和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创业史>在建国后17年文学中的经典地位、所涉及的特定题材以及围绕它产生的激烈的文艺论争都为我们认识建国后17年文学中农村小说的写作范式之确立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是注意到写作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密切关联,而忽略它与多种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文本具有的历史多质性.有鉴于此,通过对文本-批评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尤其是围绕文本的批评话语之间的冲突,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建国后17年文学与五四启蒙文学、民间文学之间深层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当代农村写作的意义的诸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文学翻译首先是一种审美过程,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对原作即审美客体的理解以及对译文读者审美心理的判识,共同奠定了译文的审美价值。以《德伯家的苔丝》两个中文译本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比较两个译本翻译风格与文本形式的差异,揭示文学翻译中比较美学与翻译实践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以诗化的笔致,融生态主义思想于《海浪》创作中。她另辟蹊径,自抒机杼,注重生态智慧的异质性、多元性以及互补性,抵拒消除差异的齐一化和均质化,呈示了生态整体主义及生态美学等诸多生态思索。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与比较美学密不可分,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民族色彩问题更离不开比较美学.本文通过对小说<边城>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认为中西方在审美思想和语言上的异同决定了在文学翻译中对带有民族色彩的话语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直译、直译(或音译)与意译结合;直译(或音译)与注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