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中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这两个环节,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最基本力量.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相互融合机制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形式.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积极探索高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规律,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提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体系:厚植党史学习理论要素,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挖掘党史学习实践要素,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党史学习主体要素,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体系,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李童 《经营管理者》2011,(5X):326-326
思政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标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就业为导向,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凸显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颇显力不从心,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就业导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内容创新,如何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医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探索能充分调动医学生积极性且操作性强的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尽最大可能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各种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引导医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通过思政课微学习资源本身所具备的感染力和代入感,配合以碎片化的时间和趣味性的故事,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传授的程式化和理论化,摆脱枯燥乏味的授课模式,让思政课变成随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本研究创新点在于不仅仅局限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且通过思政课微学习资源推广,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兴表达和理解鉴赏能力)。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作为一种集声音诠释、肢体表演、模仿学声、情感共鸣四位一体的资源学习包,辅以故事讲述、经历分享、情境再现、诗词鉴赏,为授课对象营造一个个历历在目的场景,再将这些场景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所创造的独特价值和体验,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知识点与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完美融合,促成认同,最终形成理念。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影响着思政课功能的实现,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不够合理几个方面。提高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切实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推进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孙燕 《科学咨询》2023,(4):53-55
高校思政课要进一步深化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高校要准确把握思政课与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在根本任务、实现路径和时代价值等方面的内在契合点,探究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师等各要件中的具体运用,为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提供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路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倩 《科学咨询》2023,(6):30-32
党的历史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重要引擎。新时代,高职院校要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在育人目标、育人资源以及育人方向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基本遵循为:用功学、用情讲、用心看、用力做。思政课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育要有针对性,需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于艺术类的大学生,他们个性比较突出、思维比较敏捷,对理论课不够重视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需要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与艺术类专业的相关知识相联系,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达到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敏 《科学咨询》2023,(10):224-226
新《职业教育法》提出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发展新阶段提出新要求、新挑战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基于《职业教育法》颁布的时代背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为切入点,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究兵团职业院校思政课创新路径,为兵团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的精神,各高校展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教育,高职院校如何将思政课讲授得更具实效?本文将总结实践经验,从教学创新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湖北为例,以全方位、深层次和多领域的方式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为理论与教学提供借鉴。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邓宗文 《经营管理者》2013,(22):362-362
美的观念和形式时刻都在影响和引导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揭示、教学形式的采用需要美的创造,以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思政课教师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坚定信念和深切热爱,化为对思政课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方法的运用,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连娜 《科学咨询》2023,(2):228-2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这是对思政课建设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也是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八个相统一”的视角出发,探析运用革命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有丰富的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责任担当、注重文化熏陶等重要价值。伟大建党精神可以通过强化理论研究与阐释、创新思政课教学、强化实践融入等形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宗永平 《科学咨询》2023,(2):198-200
按照教育部、中宣部的重要指示:在各高校内部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现有的高校“思政课”针对本科与专科学生,从中分别划出2个与1个学分进行教学实践。本文聚焦高校思政教学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的含义、作用、类型等进行了解读,并尝试设计项目化、模块化、标准化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体系逐渐完善、教学程度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素材。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将课堂内容讲“活”,思政课教师就要从价值、问题和实践三重逻辑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育人体系的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85方案”背景下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到“05方案”背景下的问题导引式教学方法,不仅创新了传统教学方法,而且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将对今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共政治理论课相关内容的不断调整,“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加重要。尽管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政课2005年方案的设置意见,原有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已经整合为一门课程,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为本科层次非政治学相关专业4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但对于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来说,“毛泽东思想概论”仍然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如何以教学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满足这些专业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体系的现实需求,是当前高校该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创新,教师必须奏好“优化、拓展、参与”三部曲。  相似文献   

20.
正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验证思政理论教学成果和增强思政教学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由傅畅梅等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一书,主要探讨了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如何科学且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该书在厘清实践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后,详细分析了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层次等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