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一般的语言课都离不开“字词教学──分析课文──归纳中心”三个步骤.常见教师先将生字、生词板书于黑板上,叫学生在音解释;再逐字逐句讲解,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最后总结课文,理出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整节课自始至终都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教学方法,收效甚差.学生常觉得听教师讲桥头头是道,而自己掌握得很少,遇到其他文章,还是不知从何学起.教育家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宜包办代替.教育者的责任,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怎样引导学生自…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述能力、智力、知识三者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的基础上,说明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以学促教,教学并重。并就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抓“启动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利用教学内容融“讲”堂、“学”堂为一体,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如何提炼习题课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问题的改革尝试交流了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美术教学普遍的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主体而轻主导。形成了教师只重讲、忽视了学生怎样学。教与学是不能分离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的孩子依赖于学的法子。”“既管教又管学”、“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这些至理名言说明了教学中学生自学、主动性的重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迅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这种独立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就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要自己去学,不要坐而求教”陶行知语。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体现师范性。在教学中,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4.
教什么、怎么教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教师要处理好“教”的问题,必须研究“学”的问题。文章通过阐释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思想中“先学后教”和“为教而学”的内容,深入探究教师的“学”如何立足学生,以研究性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动”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岚 《新天地》2011,(12):443-444
要想让“教”与“学”这两根琴弦弹奏出更加和谐的音符,就必须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学习的本质就在于“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感知客观事物,记忆学习材料,而且要通过思维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善于应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质就是教师通过创新自己的“教”使全体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实现有创新的“学”。这样才有希望使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好起来。  相似文献   

6.
政治课学法指导不容忽视李云昌政治课教学的任务包括“传授基础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3个方面。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完成这3个方面的任务,绝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教师认真教,又要学生认真学;教师既要研究并采用良好的教法,又要对学生加强学...  相似文献   

7.
教是为了学,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这二句话综合起来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追求新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好比植物有了发达的根系,能从土壤中不断吸收丰富的营养。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自己如何教,而且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换句话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和方式把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经验,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往,教师对如何教的问题研究得很多,在多种教学法课本中,有这个教学法那个教学法,就是对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研究得  相似文献   

8.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多但说理不自,系统性强而规律性差。往往被认为是一门只好“死记硬背”的课程.放教师教起来枯江,学生学起来苦恼.而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觉地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达到的,兴趣和好奇心是获级知识的重要前提.据此,在课堂教学中,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去理解教材,把知识学到手;同时尽可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下面谈一些我在这方面的作法和体会: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国古代教育著作《论语》中说:“不惯不启”、…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传授知识的科学。但知识的传授,要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规律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无疑是主导的,学生还学习的宁体,教要通过学起作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的艺术在于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境界。教师讲课要像磁石一样始终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知识最大限度地溶解在学生积极的思维中。因此,教师讲课要有兴味,要懂得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0.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叶老早就提出的语文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而在师范院校,教还要使学生会教。因此,在中师语文教学中,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全过程不仅要体现师范性,还要突出示范性,要使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会教”。示范性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所谓示范性,就是指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但在思想品椅上影响学生,还要在教学上(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示范,并通过学生的认真学习,培养思想素质好、知识渊博、有较强的从教能力的未来的合格教师。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学态…  相似文献   

11.
一出好戏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一部好的交响乐要有优美的序曲;同样,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有一个精彩的“课题引入”,它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把学生带进五光十色的数学世界。为此,教师都在精心设计自己的:“课题引入”。本文就常用的几种课题引入作一浅析。一、实例式:“课题引入”在开课时,用与新授内容有关的实际例子来引入课题,这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新教材比现行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课本中增加了一定数量的讨论题.其中高一新教材中,讨论点由旧教材上的3个增加到35个,共44道题;高二新教材,讨论点增加到31个,共35道题。这些讨论题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学会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起到开阔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积极作用。同时,“讨论”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交汇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讨论”是冲破教师“一言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技能、方法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那些东西。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它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第一个是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基本功的方面,有两个最主要的基本功,一是做功,二是讲功。做功中除了教态之外,还有写功、画功和演功;讲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讲得有内容,二是要讲得清楚,三是要讲得中听。第二个是大学教师教什么的方面,首先要教学生知识,既要教现实世界的知识,也要教彼岸世界的知识;不仅要讲直接知识,也要讲间接知识;既要讲现象学的知识,也要讲元学的知识,还要讲方法学的知识。其次是教方法,既要教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也要教学生教学方法和领导方法,还要授之以人格力量。第三个是大学教师怎么教的方面,首先是选择教学方法的艺术,其次是控制教学过程的艺术,最后是掌握教学效果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田野 《新天地》2011,(8):84-84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得目的是以培养人才需要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的教育。而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最有效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学”而不是“教”。  相似文献   

15.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和学的模式已难以适应不断涌现的信息和高速发展的社会。外语教学研究者不得不进行反思,从研究“怎样教”转移到研究“怎样学”,从研究“教师”转移到研究“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因而成为外语教学这一研究转向所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可能都碰到学生提这样一类的问题:“语文应当怎么学?学些什么?”有些时候,甚至老师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教些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过多,教师的“教”取代了学生的“学”。因为“教”得过多,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学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记记,课后读读背背,用不到多思考,这样自然就会出现学生不知道语文如何学、学什么的难题;老师由于过多地包办,一轮一轮,反反复复,也容易形成一种固…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与综合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作文教学历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苦。一日教的苦,主要是教师缺少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二日学的苦,主要是学生无话可写.不知怎么写。总之它归于学生方法技巧的熟练与生疏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条要求不只涉及教师,同时也适用于学生,适用于教和学两个过程.教学中,对旧知识要温习、巩固,“学而时习之”;同时,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新的创获,要用思想去领悟出新义,形成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朱熹也精辟地阐发了这一思想。他说:”学者不可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1]“温故而不知新,不足以为人师矣”[2]。两千多年来,“温故知新”的创见也已家喻户晓了,在学校教学中更已成为师生尊奉的真理.遵循它所提示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缜密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频率运用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对学生接受、理解、消化知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用语不适当的问题,教者除了本身要具备必要的语音诵读等方面的修养之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内容,运用相应的科学的现代化手段,进行多方位的形象化教学,以达到教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文化传递模式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后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传授知识或技能;在同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既包括教,也包括学,并由教和学组成;在前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生长的一种活动。教学概念发展到今天,涵括了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与师生的互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