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教育公平的分析、案例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通过数量分析表明:福建省城乡人口受教育水平在教育结构、学校配置、学校投资、教育财政保障、教师地位和收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约束了城乡人口受教育的公平性.结合案例分析显示城乡收入差异、教育财政投入、居民消费结构是影响城乡教育公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苏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现状及其成因,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一体化使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公平而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的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情况比较严重,突出表现为地区间、城乡间以及校际间办学条件差异巨大.日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稀缺的义务教育资源应得到公平而有效的分配,应该以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建设标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切人点,以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作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以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作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制度又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我国当前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着城乡、区域、阶层、行业等之间的巨大差异,这有历史的根源和制度设计上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现行一些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教育不公突出表现为教育资源分享的城乡差别、重点学校制度及不平等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构筑公平教育的政策体系,以教育公平增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澄清是非,理顺关系;打破城乡壁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教;对弱势地区、学校和人群给予特别关照,并且有勇气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教育公平、社会公平至关重要。截至2016年全国仍有37.6%的县尚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有相当难度。以西部地区典型城市———重庆市为个案, 探析了“攻坚段”和“深水区”时期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困境, 提出有关对策建议:重点攻坚未达标县的薄弱环节; 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制, 加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投入,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实施“差别化绩效考核”等措施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全面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 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建设, 适应学生流动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河南省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适龄人口受教育比例、推动城乡师资流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城乡学校硬件设施不均、师资不均、趋城、择校、大班额等问题,这是由于成才观念单一、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反差巨大、户籍和住房制度改革、学校数与生源数发展不均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改变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状况,必须科学布局,对城乡学校均衡投入,促进学校硬件设施统一化、标准化;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确保师资流动均衡;以高中阶段的均衡发展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当前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必然趋势,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实现。但是,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遭遇诸多现实困境,即存在认识偏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教师队伍城乡不均,财政投入失衡。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树立城乡义务教育整体发展理念,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城乡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各项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学校组织公平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组织公平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三种类型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职业中学)的130名被试者进行测查。其结果:一是各类学校中学教师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学历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学校组织公平感的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在性别这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学历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而且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容易获得组织公平感,重点中学的教师与职业中学的教师在程序公平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三是学校组织公平感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组织公平感越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增加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为指标的教育质量方面,尽管河南省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早已有之,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不够、教育专项资金的分配偏离实现教育公平宗旨、支付形式单一、随意性较强等弊端。、座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缩小地区差距,坚持配套资金与非配套资金的合理结合,增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在项目上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河南省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分配公平标准作为指导薪酬分配的重要原则,会显著影响员工的分配公平感.通过文献回顾、专家法、问卷调查法、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确立了薪酬分配公平标准的6种结构:工作要求律、个体贡献律、岗位条件律、团体绩效律、市场水平律和个人特征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6类分配公平标准的认知差异均与员工分配公平感显著负相关.在6类分配公平标准的认知差异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竞争性影响中,"个体贡献律"认知差异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阐述了城乡教育差异的表现,分析了国家教育投资和家庭教育投资在南通城乡之间的分配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完善分配制度的三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内涵和最高层次.实现分配公平,有赖于建立合理的社会分配机制.分配公平包括三个环节,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社会流动的公平性,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教育的三个基本属性(准公共产品性、外部性和第三部门属性)及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进而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剖析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政府应当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向义务教育倾斜,向薄弱学校和弱势地区倾斜;可以通过选择教育券制度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义务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最根本的途径是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内涵和基本内容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导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公平的定义和注重社会公平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社会不公平的三种主要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起点的不公平,过程的不公平,提出了现阶段可以从创建和谐的税收体系,合理调节二次分配,缩减收入分配的差距,消除行政垄断,建立新型医疗制度,特别是在农村医疗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创建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层面的城乡融合作为城乡全面融合的关键环节,是破解城乡二元环境结构的路径,也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的过程,基于此,环境公平理应成为其价值依归.环境公平理论内在契合城乡融合的发展需要,其关于制度、分配、程序、承认维度的探讨与城乡融合深度与广度形成了密切关联,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价值检验依据.以环境公平为视角,观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受城乡二元结构惯性影响,城乡环境治理中权力结构与制度公平、资源要素与分配公平、参与水平与程序公平、身份地位与承认公平之间的张力,日益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阻滞.据此,建议以环境公平为导向,在城乡政策融合、要素融合、机制融合与身份融合的多维实践中推动生态环境层面城乡融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韩东林 《南都学坛》2010,30(2):119-122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和基本保障。分配不公是指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主体在权利拥有、机会均等以及分配结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和歧视。分配不公包含着起点不公、过程不公和结果不公。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分配不均等相关概念既紧密联系,又存在本质区别,不能相互混淆。分配不公是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更多地涉及价值判断范畴,带有明显的主观价值判断色彩。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均则是分配不公的结果,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利益主体之间分配结果上的客观差异状况。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层面的城乡融合作为城乡全面融合的关键环节,是破解城乡二元环境结构的路径,也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的过程,基于此,环境公平理应成为其价值依归.环境公平理论内在契合城乡融合的发展需要,其关于制度、分配、程序、承认维度的探讨与城乡融合深度与广度形成了密切关联,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价值检验依据.以环境公平为视角,观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受城乡二元结构惯性影响,城乡环境治理中权力结构与制度公平、资源要素与分配公平、参与水平与程序公平、身份地位与承认公平之间的张力,日益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阻滞.据此,建议以环境公平为导向,在城乡政策融合、要素融合、机制融合与身份融合的多维实践中推动生态环境层面城乡融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发达地区在经济保障到位的情况下,财政投入如何支持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如何评价高位均衡的效率,是财政支出评价的重点。教育资金的使用应由关注硬件的投入逐步转向到以人力资源建设为主,缩小城乡和校际差异仍然是义务教育投入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