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母归泥再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是章太炎先生的一个著名论断。古无娘母的观点,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古无日母的观点,则尚未得到学术界普遍的一致的承认。李方桂、严学窘诸位先生是赞成日母归泥说的,王力先生则认为:“日母和泥母,读音只是相近,而不是相同。”日母和泥母,到底是读音相同,还是读音相近呢?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笔者是赞成日母归泥说的。日母和泥母,日语汉字吴音一律读为(n),这是大家熟知的,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主要从谐声、通假、方言、汉藏语系语音诸方面作了一些考察。今把考察结果公诸同好,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舌头音今天叫舌尖后音,包括端、透、定、泥、来五个声母。这五个声母,端、透、定为一组,泥为一组,来为一组。舌头音是人类的基本音之一。上古的舌头音到了中古以后,发生了分化,其分化情况是喉、牙、舌、齿、唇五音中最复杂的。拿端透定这一组来说,就分化出四个支派:一支仍是端透定,这一部分是现代汉语d、t的来源。二是分化出知彻澄三母。三是分化出照三系几个齿音声母。四是从浊音定母中分化出喻四,喻四后来转为今音的以‘i、u、ü开头的零声母中的一部分。泥母中古向后分化出泥、娘、日三母。来母古今一样,比较稳定。现把舌头音的分化情况,用如下简式表示:  相似文献   

3.
都昌方音中存在着大量的娘母字,这些字分布较有规律,多数是三等字,少数是四等泥母字,只和齐齿呼、撮口呼(-i-、-y-介音)相拼。这些娘母字有三个来源:①泥母字在/-i(y)/前颚化的结果;②疑母字在高元音/-i(y)/前同化的结果;③娘日二母同从泥母分化出来、混同的结果。认清这些规律,有助于娘母方言区人读准相应的普通话读音。  相似文献   

4.
一、娘归泥为清人陈澧首创 娘日二纽上古归泥纽,是上古声纽研究方面的重要发现。娘日归泥的发明者是谁?近年来,有的专家在古汉语教材或汉语史专著中,把这项“专利权”统归于章太炎(1869—1936),根据就是他的《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相似文献   

5.
吉安方言今读中的古音遗迹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今读唇音“f”与零声母的字中有一部分仍读重唇:1、源于36母中“非、敷、奉”三纽的部分字今读与“滂”纽同。2、源于“微”纽的今读与“明”纽同;三、今读舌尖后音“zh,ch,sh”的仍保留中古读音;三、源于古日纽今读“r”声母的读与“泥”纽同。源于喻纽今读“r”声母的今保留了喻母的读音;四、源于“见、溪、群、精、清、从、心、邪、晓、匣”今读“jqx”的仍保留了中古读音;五、源于“微、影、喻”母R部分“疑”母今读零声母的仍保留了中古的读音  相似文献   

6.
关于《切韵》音系的声母,清代学者陈澧曾做过影响极为深广的考察,他用系联法的正、变条例,求得四十声类.陈澧的《切韵》四十声类说是否全面地反映了《切韵》系声母的面貌,后人有许多评论,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在众多评论中,在舌音中娘、泥二纽的分化问题上,论者的意见多无分歧,按照陈澧等人的意见,泥娘二纽在《切韵》音系中是划然为二的,它们分别可由其反切上字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王力先生把“缤纷”定为双声连绵词(《古代汉语》上册第二分册第502页)。任学良同志把“缤纷”定为叠韵词一类的单纯词(《汉语造词法》第253页),即叠韵连绵词。《中学语文练习第二册参考答案》把“缤纷”定为合成词。这些观点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缤纷”一词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了,“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缤”在中古时期的读音声母属滂母,韵部属真部;“纷”字在这一时期属敷母,文部。古无轻唇音,中古的滂母、敷母同属于上古的滂母。可见“缤纷”一词在上古属双声。  相似文献   

8.
同系声内部可以互转 ,舌音也不例外。下面以舌音端透定泥来内部互转为例 ,进一步论证这一重要的语音规律。从谐声关系看隹及以隹得声的谐声字全部在端透定内部互转。隹 ,《说文》云 :“鸟之短尾总名”。《唐韵》 :“职追切。”中古照三微韵。上古端母微韵。中古照三 ,上古归端的还有锥、骓。隹声字堆、碓 (用脚踏舂米的杵 ) ,《唐韵》 :“都队切。”端母字。推 ,透母。椎 ,中古澄母。上古归定母。谁 ,中古禅母 ,上古亦属定母。中古喻四字唯 (《易径》用“唯”)、惟 (《尚书》用“惟”)、维 (《诗经》用“维”)上古皆归定母。可见隹及隹声字…  相似文献   

9.
“该”字古今义的继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谈到古今词义的异同时有一段话:“有没有这样的一些词,它们的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是毫无关系的呢?也是有的。例如‘该’字在上古和中古只当‘完备’讲,到了中古以后才有‘应当’的意义,在这后起的意义和‘完备’的意义之间,我们看不出继承的关系来。” “该”字在上古和中古是不是“只当完备讲”,这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许慎《说文·言部》:“该,军中约也,从言亥声。读若心中满该。”段玉裁注:“凡俗云‘当该’者,皆本此。”但《古代汉语》的编者否定了这一训释。理由是“没有史料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曾在《再论日母的音值,兼论普通话声母表》(见《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一文中转引过夏秋同志关于日母音值问题的观点:在说“值日生”时,只要拖长“值”的韵母[ι],即成了“日”字的读音。可见,“知痴诗”的韵母[ι]是可以自成音节的。日音节就是自成音节的韵母[ι]。王力先生对此批评说:“值日生”的“值”随便拉得多长,也拉不出一个“日”音。 笔者认为,王力先生所说的“日”音节当指标准“日”音节,而夏秋同志所谓“日”字的读音原是指“日”在“值日生”中的实际发音,两者本不是一回事儿。 若就“日”在“值日生”中的实际发音而论,“日”读作[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无论谁,只要用普通话试着读一读“值日生”这个词,就能体会到这一点。其实,这是一种语流音变现象,它是合乎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语法书都认为在现代汉语里有两个“没有”,其中一个是动词,另一个是副词。它们说,否定事物存在的“没有”是动词,否定行为已经发生的“没有”是副词。但是,也有些语法书说得比较含糊。例如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上册第253页说:“‘没有’的用途共有两种:(甲)替代古时的‘无’字,用为次品。(乙)替代古时的‘未’字,用为末品。”王力先生实际上是认为作“无”用的“没有”是动词、作“未”用的“没有”是副  相似文献   

12.
宕摄(入声):铎(开一)韵,榆林、横山、靖边、米脂,与帮组、端系相拼为[uo(?)]如“卜、託、落、作”。与见系相拼为[(?)],如“各、鹤”。府谷、神木、佳县、吴堡为[(?)]。延安、甘泉、安塞、志丹、吴旗为[uo]。子洲、绥德、清涧、子长、延川、延长为[(?)]。药(开三)韵,榆林、横山、靖边、米脂,与泥组、精组、见系相拼为[(?)],如“略、削、脚”;与章组、日母相拼为[uo(?)],如“酌、勺、弱”。府  相似文献   

13.
(一)“坐断”应该拆开来讲中华函授学校编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文学习讲座丛书》第七辑中,有王力先生的《宋词三首》一文。其中讲到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时,王力先生说:“‘坐断’不能拆开来讲,就是据有、占有的意  相似文献   

14.
清世小学家言古今声类之异者,始于徐用锡(徐著“字学音韵辨”,言知、彻、澄、娘古读端、透、定、泥。其书未见,江夏徐疆誃藏有华亭沈大成抄本),粗成于嘉定钱氏,补苴于余杭蕲春章黄二君,于是古无舌上(包括知、彻、澄、娘四纽,及照、穿、神、审、禅五纽,并分出正齿庄、初、林、疏四纽古归齿关。)及轻唇音之说完全确定。湖南曾运乾又作“喻母古读考”,谓“喻母四等古隶舌关定母,三等古隶牙声匣  相似文献   

15.
《左传·宣公二年》:“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28页.以下省“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只写页码.)“倒戟以御公徒”注:“把兵器倒过头来挡住灵公手下的人.”这样注解只是把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没有把“倒戟”准确的含义注解出来,容易使  相似文献   

16.
<正> 古无轻唇音这一命题,是钱大听首先提出的。他在《养新录》卷五中说:“凡今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可是,他在证明这一论点时,使用的证据却是吕忱《字林》、神珙《五音九弄反纽图》和陆法言《切韵》三部书的声母和反切。吕忱、神珙和陆法言分别是南北朝、隋唐时代的人,这证明钱大昕实际在说,隋唐时代仍没有轻唇音。王力先生在1985年出版的《汉语语音史》的《历代语言发展总表》中附和钱大听的说法,肯定[f·f']二音起于五代。仔细考虑一下,这个说法有讨论余地。  相似文献   

17.
“廿”字《新华字典》注音为nian,释义为二十。在“念”字条下的第三个义项是:“廿”的大写。(见1971年修订重排本315页)可见“廿”字也可以写作“念”字,这只不过是由于二字同音罢了。“廿”是个合音词,是由“二十”缩合而成的。这样说是无法从现代北京音的二十[(?)~(51)sl~(35)]来理解的。这个合音词不是现代形成的。“廿”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怎样形成的呢?“廿”字《切韵》时代已见,《广韵》收于入声二十六缉韵,人执切,日母。注云,说文云二十并也,今作廿,直以为二十字。中古拟  相似文献   

18.
除零声母外,罗山方言共有20个声母,均源于中古36个字母。但与普通话相比,其微母、邪母、疑母为普通话所无;舌尖后音的消失和因此而引起的舌尖前音及舌面前音的重新组合,非母、微母、邪母、泥母、来母及其他各母(包括零声母)的具体归字,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9.
邪母古读考     
黄侃先生认为上古无邪母,后来的“邪纽古归心纽”。30年代初,钱玄同先生著《古音无邪纽证》,认为“邪纽古非归心,应归定”。欲辨清邪母源流,须考定邪母究竟有哪些来路;从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角度考定邪母何时开始萌生;何时比较多见;何时基本形成。通过甲骨文、汉字谐声系统、古注、古读、异体字、通假字等多方面材料,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邪母字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邪母字与唇音无涉,而来自定母较多和先秦邪母已开始萌生、南北朝已经多见、隋唐基本形成、少数字到宋、金时代才转读邪母的结论,对黄、钱二贤之说作了某些重要修正。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汉语史共分四个时期,公元四世纪至十二世纪为中古时期。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由陈彭年等人重修的《广韵》,则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语音系统。梁代自公元502年武帝始,至557年敬帝止,其间56年自在中古期内。因此其诗歌用韵与《广韵》音系基本一致;但因《广韵》反映的是历时800年的语音现象,短短几十年的梁代在时间上只占这一历史时期的十四分之一,故其诗歌用韵与《广韵》音系又稍有出入。本文试图通过以下两种比较,对梁诗用韵与《广韵》音系具体有何出入,作些探讨:一、《广韵》韵部的同用、独用与梁诗用韵的比较:二、《广韵》中部分多音字与以其为韵脚的梁诗韵字的比较。所据材料即丁福保辑录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的“全梁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