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覃子豪的诗作与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子豪的诗“稳实而圆熟,明澈而含蕴”。他的诗作,受了浪漫派、巴拿斯派、象征派诗人诸多的影响,但没有食洋不化,而是诗风严谨,细腻,充满着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在诗坛上独树一帜。覃子豪的诗论以宏观上把握现代诗的特质、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和细致深入分析艺术问题相结合为特色,做到了立论有据,评价恰当,理论联系实际。在台湾当代诗歌批评史上,写下了这位“诗的播种者”带有奠基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刘小新 《东南学术》2001,(6):141-144
把阿多诺美学浪漫主义化在学界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是由阿多诺与浪漫派美学之间的某些相似性造成的。本文辨析了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 ,认为把阿多诺看作“更本真的浪漫派”是对阿氏美学的误读。此种误读遮蔽了阿多诺对浪漫派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李成希谈到徐志摩的诗歌,人们一开始就认定它是在西方尤其是英美浪漫派诗人影响之下创作而成的。与徐志摩同时代的人常把他比作雪莱;卞之琳说徐志摩没有超过19世纪浪漫派的一步①;梁实秋也曾说过,徐志摩的诗“在艺术上大半是模仿近代英国诗,有...  相似文献   

4.
李金发是有意识地把法国象征派诗歌引进到中国来的第一个诗人,因此被认为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创者,这时他年仅20多岁。李金发出生在广东梅县,青年时留学法国,研究过雕塑和诗歌,到过德国和意大利。1920年开始学写诗歌。他的大部分诗歌是在国外写的,其诗风深受魏尔仑和波特莱尔的熏陶,人们之所以称他为中国第一个象征诗人,主要在于他的审美追求基本上和波特莱尔等法国象征派诗人是一致的,这就是说,在思想倾向上主要抒发与现实对立的、非理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苦闷与要求。在艺术手法上,是较全面地对法国象征派艺术的移植,强调…  相似文献   

5.
熟悉李广田早期诗作的人都知道,李广田于三十年代初期步上诗坛的时候,是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李广田自己也这样说过:“为了从事创作,在大学里我入的是外文系,因之颇受了西方的尤其是浪漫派、颓废派、象征派之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艺术批评概念在德国早期浪漫派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雅明的早期著作《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为理解其提供了启示,他通过梳理早期浪漫派的反思、批评、艺术作品、绝对物等一系列核心概念组成的意义网络,提出“反思媒介”来把握浪漫派设想的世界框架,并建构出浪漫派艺术理论中深藏的意图——理念。艺术批评的最高目标是向具有绝对性的艺术理念无限趋近,本雅明将理念这一最高目标用具有经验直接性的喻体形象炫目效应或“冷静的光”来称呼。早期浪漫派艺术批评概念中蕴含的思考符码(Denkfigur)为本雅明自身的思想发展提供了灵感和资源。  相似文献   

7.
论俄国象征派的批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向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转变之间的象征派,其批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们贬低现实生活,夸大艺术的作用,信守“美将拯救世界”的箴言。这种“纯艺术论”的美学现,表现为以索洛维约夫为代表的“艺术拯救世界”的宗教化主张,和以勃留索夫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的使命在于传导出“心灵的运动”的两种类型。他们把象征主义说成迄今文学史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佳状态,过分夸大象征主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俄国象征派在创新艺术形式和磨厉与完善诗歌语言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9,(11):94-100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掀起哥特复兴运动。这一时期,正好是浪漫主义的形成期,浪漫派作家对哥特艺术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威廉·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派的开山宣言,有不少对哥特艺术的论述。在这篇宣言中,华兹华斯批判哥特作品没有价值,表现出明确的拒斥态度。但是,在写作实践中,华兹华斯没有和哥特艺术彻底一刀两断。一方面,他净化哥特文学中的"恶"性,用以表现自己的诗学理论;另一方面,他把哥特绘画转变为浪漫主义诗歌,表现出浪漫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最初的译介(1918-1925);(二)象征派诗歌的形成(1925-1937);(三)衰落的挽歌(1937-1949)。它的兴衰既有艺术的原因,更有时代、社会的原因。它所走过的艺术之路告诉我们,不论任何艺术形式,只有生长在适合它成长的土壤里,它才会开出灿烂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10.
T.S.艾略特被西方诗坛称为“现代主义的缪斯”,他对浪漫派和后期象征派诗歌的表现力的突破,使现代诗歌增强了丰富的表现力,拓展了诗歌表达的空间,同时也给现代诗歌带来了引经据典和晦涩难懂的后遗症。分析诗人笔下的“非英雄形象”、神话色彩、宗教氛围以及时代和诗人内心形成的荒原世界,对破解艾略特诗歌意象中的复杂成分和独特的先锋创造精神才会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