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各个商帮也有着不同的经商之道和创富秘诀。下面来评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八大商帮的经商之道。  相似文献   

2.
关于池塘养鱼的最早记载和范蠡《养鱼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国鱼类学史"部分,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其依据是卜辞有"在圃渔",圃即池塘.又说范蠡《养鱼经》有2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圃"的甲骨原文作"甫",指水草沼泽地,不是池塘养鱼.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因书中提到齐威王和范蠡对话,但历史上两人并不同代.书中提到鱼塘里放养"神守",但秦以前和汉以后的古籍都不见"神守"之名,仅见于汉代.《养鱼经》全称《陶朱公养鱼经》,陶朱公是后人对范蠡的尊称,不可能自己称《陶朱公养鱼经》.此外,古今度量衡不同,书中一些地方直接把古亩等同于今市亩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明清两代,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描写这种大背景下的商人和商业行为的作品增多。明清小说中的许多作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商人特有的经商之道,其中所体现出的“诚信是为商之德”、“勤俭是经商之本”、“进取是经商之道”等进步的商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老”思想的起源与吴越战争有很大关系。在思想方面 ,有 16条范蠡的思想为黄老哲学所吸收 ;在历史事件中 ,有 9条史实与黄老思想形成有关。可以断言 ,《黄帝四经》的成书与黄老思想的起源与吴越相争这一历史事件 ,特别是与范蠡的谋略是分不开的。《黄帝四经》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中国智慧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商人的经商之道张明富徽商崛起于明朝中叶,清道光后逐渐走向衰落,经历了三百几十年的繁荣时期,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徽商研究起步于四十年代末。四十余年来,由于学者们的辛勤耕耘,收获颇丰,成果累累,在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而徽商的经商之道...  相似文献   

6.
范蠡与文子的师承关系及《文子》一书对范蠡思想的影响是范蠡思想渊源探讨中必须涉及的问题。文子其人的有无、与范蠡的师承关系是否存在、《文子》一书的真伪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一一进行考证 ,认为 :先秦时存在两个名为“文子”的人 ,可能为范蠡之师的文子在楚平王之时 ;今本《文子》虽经后人改易 ,但它与竹简本《文子》有关 ,不能视之为伪书 ;竹简本《文子》更为可信。所以 ,本文以残存竹简为依据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它与范蠡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王世贞笔下的徽商敢于致富,善于致富,致富后能够广行善举.他们的思变精神、经商之道和济世救民的情怀,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8.
刘锴 《社区》2011,(20)
提到犹太人,人们马上会想到三件事:一是二战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二是无所不精的经商之道;三是独一无二的家教。犹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人看来,既有些另类,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们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之际的越国大夫范蠡,究竟寿终何处?《湖北方志通讯》1984年第一期登了一篇文章。题为《范蠡寿终鹿角峰》;同年第八期又登了一篇,题为《范蠡并非死于石首》。两篇文字,各执一词。笔者乍读第一篇,同第二篇的作者持有同见。但经认真查阅史料,反复思考第二篇的论据,则又觉得前者可以存疑,后者未免过分武断。因此,我们不揣冒昧,略陈浅见,与《范蠡并非死于石首》一文的作者商榷。作者开篇断言:“春秋之际越国大夫范蠡的死地,本与今湖北无关。前人虽曾一度有过“陶朱公冢在南郡华容县西”的传说,但也早被澄清。”接着对《范蠡寿终鹿角峰》一文进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对范蠡有了更全面的记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蠡形象,成为历代文人了解范蠡其人其事的重要途径。诗人们也纷纷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以范蠡为创作主体的咏史诗。以唐宋两代诗人歌颂范蠡的咏史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对范蠡建立功业的称赞,对其功成身退的向往等,探讨唐宋诗人对范蠡形象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刘锴 《社区》2011,(30):59-59
提到犹太人,人们马上会想到三件事:一是“二战”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二是无所不精的经商之道;三是独一无二的家教。 犹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人看来,既有些“另类”,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们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范蠡是春秋末期一位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实业家于一身的人物。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其作了分析评价。第一部分分析评价范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明锐机智的品格;第二部分分析范蠡的天道观和发展观,着重阐发其辩证精神;第三部分分析范蠡弃官出走后“三致千金”的事迹,对其经商致富、富而好行其德”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儒术与贾事相会通的经商之道、兼求仁义的儒家品行、雅好诗书的书生本色以及向儒业的努力复归,是明清小说中一些弃儒从商者"儒"之情结的浓浓体现.这种难以弃舍的"儒"之情结有其深刻的现实渊源.  相似文献   

14.
孙立群 《社区》2009,(20):18-19
当公众眼中的一些企业家明星突然“形象崩溃”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两千多年前的范蠡——从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成功转型为一代商圣.再到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范蠡跌宕起伏的一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激流勇退的人生智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向来是中国最佳励志故事。这是一段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往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异常关键的人物——范蠡。范蠡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  相似文献   

15.
<正> 春秋末年,曾在临猗牛杜公社太范村居住过的陶朱公范蠡,不但是大政治家,而且是个重视预测市场信息的大富商、经营家。据史籍记载,越为吴所败后,越王勾践起用范蠡、计然。计然,乃范蠡之师。曾制定了助越灭吴的计策,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是农业丰歉循环论、平籴论、积著之理等。范蠡对“计然之策”推崇备至。他认为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  相似文献   

16.
富贵的距离     
《北方人》2007,(8)
越王勾践是一个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因而西施和范蠡在越王称霸之后悄悄乘一艘小船离开了越国。西施和范蠡何其聪明!早早看穿了人性的卑劣。  相似文献   

17.
粱辰鱼的代表作<浣纱记>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写政治的离合悲欢,塑造了西施巾帽英雄的形象,赋予西施范蠡的传说一个美丽的结局.虽然说梁辰鱼赋予了西施一个光辉美丽的形象,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两人之间的爱情是以西施的妥协和牺牲来成全的,西施是范蠡为了自已的功成名就而进献给吴王的政治工具.这部戏曲仍然是在男权视角之下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范蠡,春秋末期大政治家。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提出了一些切中时弊的经济主张,使一个弱小的越国,成就霸业。 勾践羁吴返国后,“欲行一切之变,以复吴仇”,便立即找范蠡问策。 扶越削吴是范蠡的夙愿。早在沦为亡国之臣、陪勾践在吴为奴期间,他就暗自筹划过治越之术。范蠡陈述了早以酝酿成熟的治越设想;在经济上实行保民政策,奖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他认为: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述了近几十年来范蠡研究的总趋势 ,指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然后对范蠡的籍贯、故乡予以考实 ,认为其籍贯为楚宛地三户邑 ,即古之丹阳 ,属于南阳郡。在此基础上 ,探求了南阳之地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位人物——楚始祖鬻熊及姜太公吕尚——对范蠡思想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探明了范蠡思想深远的历史渊源 ,为探求“黄老之学”的产生、形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7,(8):22-25
伍子胥遗恨终生 伍子胥为报父仇的忠肝义胆、为酬吴恩的文韬武略的确可敬可佩。但是,他对夫差的“愚忠”却留下一生遗恨。清人韩荚曾就此事将伍子胥与范蠡进行对比.“吴有伍员,越有范蠡,两臣均忠于谋国者,但夫差与勾践有听与不听之异耳,然伍员不免于鸱夷,而范蠡得霸越以扁舟五湖志,岂不谓智哉!”伍员与范蠡二人均为经济之才,用之即能富国强兵。越王勾践任用范蠡,在国破家亡的逆境下而能东山再起。吴王夫差不用伍员,以致国灭身亡。这是君主因为不能任贤使能所致。而从为臣之道来说,伍子胥则不如范蠡聪明。范蠡看透勾践之为人后,即急流勇退、隐姓埋名,逍遥于江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