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非谓语动词包括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是英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英语区别于其他语种的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使用非谓语动词写作,能使句子显得明快、简捷和生动。弄清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可帮助我们阅读、写作和教学。本文拟将非谓语动词分为时态、语态形式及其意义和它们在句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两大部分,用表格的形式进行阐述,然后,将四种非谓语形式的用法差异加以辨析。一、 非谓语动词用法一览表说明: 1.现在分词主动完成式和被动完成式只在句中充当状语; 2.动名词的主动完成式和被动一般式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和表…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中,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是一个重点语法项目。为了能掌握并运用它,教师或学生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由PEP和Longman合编的现行中学英语教科书亦在初三和高一年级共三册书中对此作了专项介绍。一些学生笼统地认为,凡是带有宾语的主动语态都可变为被动语态,因而出现谬误。其实,并非所有带有宾语的主动语态都能变为被动语态。笔者拟就教学及阅读所知,就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需注意的几个方面浅谈一、二。 A.下例主动句,由于宾语的原因,不能变成被动句。 1.宾语是相互代词→ each other;one an…  相似文献   

3.
浅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律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根据模糊语言学和法学的相关知识 ,可把模糊语言分为主动模糊和被动模糊两种类型 ;介绍被动模糊语言的成因和克服方法 ,以及主动模糊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出分句应改叫小句,而且认为小句是语言的动态单位。这个意见并未被《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采纳,其原因恐怕与对小句的论述还不够充分有关。如该书虽明确了小句是语言的动态单位,但没有指出把小句看作语言动态单位的根据;虽讲了句子同词和短语的区别,但没有明确小句同词、短语和句子的区别;虽讲了一些将分句改叫小句的优点,但没能给小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尽管如此,我们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英语错句分析词汇教学的关键所在以及对写作教学的影响。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认识词与掌握词汇的用法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在词汇教学中关注词汇的使用,尤其是主动词汇的使用,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移就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修辞的手段 ,它的主要功用在于形象生动 ,融情于景 ,融景于情 ,表达细腻新颖 ,并且能平衡句子 ,使语言简洁。移就包括通感、移情、转类三大类。移就的翻译可主要采用直译、释义、拆句及回归原位等技巧 ,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等值  相似文献   

7.
句子是能独立存在并表达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从结构来看,句子可分为完全句(fullsentence)和不完全句(minor sentence),完全句,是指至少有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结构齐全完整的句子;不完全句,是指在一定上下文中省略了某些成份的句子。句子片段(sen-tence fragment)属于不完全句中的一类,按层次分析法,可分为词语片段、短语片段和从句片段。它们本身不是句子,只能充当句子的组成部分,在通常情况下,句子片段,因结构和语义不完整而不能用句号断开,亦不可代替句子单独使用。否则会被看作是语法错误,它表明作者缺乏对谴词造句的基本原则的理解,而且没能把握住要表达的思想。然而从语言的实际使用来看,这种从概念出发所作的结论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在日常交际的特定情形中,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或从句同样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如“Who?,”“When?”,“Never!”,“May be”等。又如:在会话中。“While he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这一从句片段同样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果它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When did the car hit him?由此可见,一个语言单位是否表达完整的意思,不完全取决于它本身的语法结构是否齐全,而取决于交际者对它的感受。英语句子片段用于以下特定场合或语境中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杨稼辉 《云梦学刊》2023,(1):118-124
话题时间是汉英状态句必不可少的成分,是两种语言中状态句时间指称的决定因素。在事件语义学框架下研究发现,汉英语这两种典型的时制语言和无时制语言的时间指称可以得到统一性分析。汉英话题时间都是对事件变量的时间属性的陈述,从而使得状态句获得时间指称;英语中的时制则只是对事件的时间属性的预设,不是句子获得时间指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董秀英 《兰州学刊》2012,(6):111-114
假设是一种全句功能语法范畴,其主要句法实现手段是加标。VO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句首加标,OV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句尾加标。但汉语作为VO型语言,其假设标记既可以位于句首、又可以位于句尾和谓头,既不同于VO型语言,又不同于OV型语言。文章运用句子中心参数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英语属于科技英语范畴,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语言叙述客观,表达准确。词法上,缩略词、专业词和多义词较多;句法上,常见有定义句、被动句和复杂句。上述诸项易造成翻译障碍,译者须结合专业知识,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准确传递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11.
张媛媛 《兰州学刊》2010,(7):163-166
祈使句的第一人称主语形式是“我(们)、咱(们)”,指代对象可以是发话人和受话人,也可以只是受话人或者发话人,还可以是泛指。实现的语用功能是“请求”、“商量”、“建议”、“柔劝”和“号召”。“让我(们)+VP”句式可以用来强化“请求”和“号召”。“柔劝”句中多用“不”作为否定词。祈使句的语用功能和主语选择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2.
语气词是俄语中很小的词类 ,是虚词的一种 ,它没有独立的意义 ,只是为单词和句子附加意味或意义。语气词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构成代词、动词命令式 ,以及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等。语气词的构形功能分为构成词的形式和构成句子形式 ,句子形式常见的有祈使式、愿望式、条件式。  相似文献   

13.
对语言意义是否确定,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不同观点。本文从词语和句子层面来论证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认为意义模糊和歧义是语言意义不确定性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英语广告语多利用词缀,名词词组及单句,简短明了;汉语广告语则多用动词词组,复句及话题结构。两种语言的显赫范畴差异是两者广告语差异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5.
李斯所作的刻石文流传下来的共7篇,采用的是每句四字的形式,继承的是四言诗的形式。在7篇刻石文中,有6篇是三句为一章,是古老诗体的复活,同时又是楚文学影响的结果。7篇刻石文,各篇或36句,或72句,每篇作品的句数相对固定,体现出森严的法度,带有法家特色。各篇刻石文都有自己的风格,针对性较强。在运用比喻的地方,继承的是先秦文学所奠定的原形。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英语的专业术语主要通过旧词新义、新创词、缩略词等途径组成,同时采用了较多的专业词组。在句法结构上大量使用被动结构、There be句型、It句型、陈述定义句以及含有名词化结构的句子。从词汇和句法角度分析了计算机英语的主要特征及其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1,(3):102-110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殹"和"也"不是一个词的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而是两个不同的词:"也"属通语,"殹"为秦国方言词。"殹"有用作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两种用法。句末语气词"殹"可用于陈述句之末(包括单句、复句、分句之末),表示判断、确认肯定的语气;用于疑问句、祈使句末的"殹"也是如此。句中语气词"殹"可用于主语、状语、定语之后,也可以用于转折短语之中,都表示停顿语气。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语言精美洗练,但其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却让历来读《老子》的人大惑不解,也引来众多的不同解读。其实从修辞角度看,这是用特定的表达形式表现特定内容的问题。《老子》中所阐释的道及其蕴涵的矛盾统一的辩证思想,用通常的逻辑推论式的正面表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子就用一些看似不合常情常理、背离常形常态的语言来表达,以突破人们思维中的经验性,即正言若反,也就是悖异修辞。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思维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非常灵活的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常在主观上故意使用模糊语言,将模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从而使语言更加委婉、含蓄。模糊语言的使用能帮助说话者进行自我保护,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外延不确定的模糊词语,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模糊限制语以及虚拟语气、反语和双重否定句模糊句式。  相似文献   

20.
郑杰文 《文史哲》2006,(1):59-65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训”的《诗》学观念,论《诗》时没有“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这与儒家解《诗》论《诗》时所奉行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与儒家《诗》学观属于孔子开创的“诗教《诗》学系统”不同,墨家引《诗》解《诗》论《诗》所展现出的《诗》学观,应属于传统的“历史《诗》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