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魏官吏考课制度是随着其政权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随着孝文帝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北魏原是与十六国后期其他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并存的一个小国,其俗宽简,民不知禁,政治设施比较粗疏落后。但是,在封建化过程中,其历代统治者大都能积极吸收汉封建文化,尤其重视各项政治制度的建设,认识到自己原有的一套政治措施乃属“随时制作,非通世之长典。”因而能够不断加以改进。他们将对官吏的考课视作“国之恒典”,高度重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北魏考课制度由不够完备到比较完备,逐步建立了一套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2.
北魏政权是我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北魏政权进行了九次之多的修律活动 ,它的每一次修律都反映着落后的鲜卑族在法律思想向汉家法律思想上的转变 ,北魏政权法律思想的这一变迁过程为落后的民族 (或地区 )向先进民族 (或地区 )的文化学习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北魏除名制度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名制度是北魏政权广泛采用的处罚罪吏的重要措施;它主要适用于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的严重犯罪,是强化皇权和整饬吏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北魏发展到太武时代,北天师道进入北魏与北魏政治结合,用神学为北魏政权作正统辩护,这是北魏胡汉上层关系发展的一个结果,又成为促进北魏汉化和胡汉上层关系发展的一支力量。其与拓跋统治者的关系,既有被利用的一面,也有主动有为的一面,这就是以神学服务于用夏变夷。  相似文献   

5.
北魏军镇体系是拓跋鲜卑与柔然之间的藩篱,在北魏初期防御柔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北魏后期军镇体系的解体,直接引发了北魏六镇叛乱,导致北魏政权瓦解.而以北魏六镇为基础形成的强大的北方军事集团直接主宰了北朝后期的历史,对北魏以后的历史影响深远.因此探究北魏军镇体系解体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处理边疆经略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北魏道武帝取代后燕统治中原之后,引用了一批汉族士人进入政权.从汉族士人的仕宦情况来看,尽管北魏政府在汉族士人的参与下有了初步的制度建设,但其基本架构却是以实现和维护代北集团的利益为宗旨,北族传统的政治模式在制度建设中势必居主要地位.尽管在吸收汉族士人方面北魏君主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但以文化见长的汉儒实际上缺乏发挥其才能、提升其地位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拓跋鲜卑与柔然之间的各种交往是公元4世纪后期到公元6世纪初期北方地区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北魏北边防务措施也主要是针对柔然展开的.与以往中原政权的北边防务相比较,北魏的北边防务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十六国北朝时期留居北方的汉族儒家大族代表多与胡人统治者合作,既促进诸胡之汉化,也巩固其家族社会之地位.但其内心深处,则视江南之东晋南朝政权为正朔,对其所承传之华夏传统文化表示认同,这就是所谓的"南朝情结".崔浩为北魏前期汉族儒学士大夫之领袖人物,尽管其在实际军政事务上多为拓跋氏统治者考虑,但对北魏鲜卑酋帅的南进策略则一再劝阻,表现出内心中的南朝心态.崔浩为北魏修撰朝仪制度,借重南朝士人,以转输保存于江左的汉魏典章制度.崔浩提携东晋一流高门太原王氏子弟王慧龙,目的在于提倡门第精神,实行门阀制度,促进北魏汉化.  相似文献   

9.
正统论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合法性理论。北魏历代帝王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进而取得北方各民族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正统化运动,他们不仅从“天命王权”、“五德始终”、“国号议定”等方面证明北魏政权的合法性,而且从改正朔、对华夏及华夏文化的认同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以此保持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地位。孝文帝时期,这一运动达到高潮。北魏最终成为被纳入正史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相似文献   

10.
北魏拓跋鲜卑族在建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维护统治的长期稳定,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即是加强法制建设,使统治法制化。北魏统治者多次修订法令,编制了一部完整的法典--《北魏律》,它上承秦汉法制之传统,下启隋唐律令之先声,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探讨北魏法律的特点,期望引起史学界和法学界对北魏法律的研究。拓跋族在力微以前(公元三世纪中期)没有法律,也没有监狱,遇有需要裁决之  相似文献   

11.
汉代以来,免官复叙便被经常使用,但随意性强,尚未形成定制.魏晋南朝之时,律法仅对免官的禁锢期进行了简要的规定,但形同虚设.直至北魏,将免官三载而降阶复叙定为常法,但仍旧简略.唐律增加免所居官条,免官复叙之法仍从北魏,并无显著变化.宋代官制繁杂,复叙种类之多,独自成体系的叙复之法形成.免官仅作为附加刑使用,免官复叙不再单独规定.待至明清,免官作为附加刑的地位得以改变,行政与刑事处罚有所区分,免官复叙之法体系渐成.免官复叙法的运用对古代中国的权力运作有一定的制衡效果,同时也维护了古代官场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里坊是古代都城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坊之置始于北魏平城,洛阳、邺京沿置。邺南城400余坊,北宋时已不可名状。稽诸石刻,可考证出东魏北齐邺京28里3坊,里、坊置正,分掌管理和治安。城内置坊,城外置村。里承汉制,坊启隋唐,邺京里坊制度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柏俊才 《兰州学刊》2010,(10):164-167
凉州是河西重镇,依山傍河,地理形势险,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水草丰茂的地理环境,富饶的物产储备,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是战乱之际流人理想的避难所。在凉州建置的百余年间,迁徙的流人促进了凉州的开发,也促使了文学的繁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掉河西走廊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凉后,大批平凉户涌入北魏。这批人大多是饱读经书的儒学之士,他们的到来,促使北魏儒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王东洋 《兰州学刊》2007,(2):161-164
曹魏官员尚无明确任期规定,两晋始规定官员任期为六年.南朝刘宋前期行六年之制,后期改为三年制,此被南齐、萧梁和陈朝继承并有所变革.北魏早期以久任为原则.自孝文帝至北魏末,地方官任期为六年,中央官则为三年.北魏宣武帝后规定散官任期为四年.东魏北齐地方官任期不足六年,西魏北周内外官任期为四年.隋朝开皇年间几经改革,至开皇十五年文武长官任期稳定为四年.杜佑所云"魏晋以后,皆经六周"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通常认为,北周司会是负责财政或审计的官员,由西魏度支曹演化而来。实际上北周司会履行的是西魏尚书令、尚书仆射的职责,具有协助皇帝或大冢宰监察百官的权力,是降低了级别、取消了独立地位的尚书令或尚书仆射,不是单纯的财政官或审计官。西魏度支曹的长官是郎中,品位与北周下大夫相当,而北周司会府的长官为中大夫,地位相当于尚书,而高于郎中。司会并非由度支曹演化而来,度支曹在北周时已经并入民部,隶民部中大夫。  相似文献   

16.
《洛阳伽蓝记》为北朝重要著作,该书对北魏都城洛阳进行了生动、全面的描述。本文即以《洛阳伽蓝记》为视角,从梁朝名将陈庆之与北魏士人杨元慎关于正统问题的争论出发,对北魏后期都城洛阳的文化状况加以探讨。并分析从西晋灭亡到北魏后期中原汉族士人在对待夷夏问题上观念的转变,从而揭示出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对洛阳汉文化复兴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表七州”和北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道衡 《齐鲁学刊》2003,(1):128-132
“河表七州”曾为南朝疆土 ,在学术、文艺上都近于南朝。入魏后 ,此地人士虽受到北魏统治者的歧视 ,但他们将南朝学术带入北魏 ,对南北学术交流和北魏学术文艺的兴起 ,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宇 《阴山学刊》2014,(6):31-34
2014年8月,"首届北魏六镇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举行。来自国内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就北魏六镇的考古及保护、北魏长城的确证与保护、北魏民族的交锋与融合、固阳文化风俗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今后一个时期北魏六镇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魏书·高句丽传》反映魏丽关系的文字不足一千字,但已足够生动记录二者百年间的关系演变。从分析史料入手,看二者关系走向,进而明确该文献在高句丽与北魏关系研究中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20.
北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带来了草原民族的饮食习惯,肉食习俗开始在河洛地区社会风靡开来。南朝降人进入河洛地区也带来了南方的生活习惯,并对北魏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的饮食习俗在河洛地区仍然占据重要的份额,食用粟、菜,饮用酒类构成了河洛地区饮食文化的多样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