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太宗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为阻金兵南侵,约在卫州(治今河南汲县)人为决河,“自泗入淮”。从此“河流不复”故道,不再“北流”入渤海。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一次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其下段夺淮河入黄海的局面,直到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河决铜瓦厢改从山东利津入渤海之前,未发生大的变化。而下游上段的河道,即自阳武(今河南原阳)以下至入淮的河道,在金代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可能是史料缺乏,至今未见专门论述这段河道的文章。为此,本文就金代黄河下游上段的河道变迁,作粗浅的阐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历来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研究黄河文化的论著颇丰,但探讨黄河与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的著述却罕见。王星光、张新斌承担的国家八五社科基金资助课题“黄河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及发展”的最终结项成果———《黄河与科技文明》(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年1月版)的出版,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选择了一个学术界研究薄弱、又很重要的课题,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黄河与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发展的关系,以及黄河流域科技的历史与特征。《黄河与科技文明》,全书12章,约31万字,将黄河与中国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3.
乌伦古河     
乌伦古河是蒙古语,意思是“斑白的河湾”,这是一条自东向西流的较大河流,发源于阿尔泰山东段,主要支流有四条:大青格里河,小青格里河,发源于青河县北部的查干河以及发源于蒙古国阿红土达坂附近。  相似文献   

4.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从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文明学”的三种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概述了在三种文明观影响下的外交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珠江     
珠江全长2129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河,其名来自“海珠石”。珠江实际上是西江、北江、东江,还有流溪河四个水系的总称。西江源自云贵高原。北江和东江源自江西,流溪河源自从化市的七星岭。  相似文献   

6.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选编理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钟嵘《诗品》,具体可从五个方面管窥:《诗品》“网罗今古”与《河岳英灵集》“审鉴诸体,委详所来”的“编纪”观、《诗品》“文质”论与《河岳英灵集》“文质半取”的芟剪标准、《诗品》“掎摭病利”与《河岳英灵集》选本中植入品藻的编集体例、《诗品》“宗流”观与《河岳英灵集》源流比较法、《诗品》“警策”论与《河岳英灵集》的摘句品次。研究《河岳英灵集》选本理论与《诗品》的关系,可以探究《诗品》的传播与接受,也可以追溯殷璠选本主张的文化渊源,更好地认知《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爽 《天府新论》2020,(3):61-69
埃利亚斯的文明论偏向于强调“自我约束”,是从社会结构到个人心理结构的一种内化式的互动表达。从礼仪化的文明视角观之,比欧洲更早的中国礼仪进程正是中国文明化的独特路径,其不能以欧洲的现代性(民族-国家化)标准来衡量。以“礼治下乡”为透视点来考察中国自宋到民国以来基层行政制度的沿革过程,能够更具体和清晰地呈现这一路径。随着欧洲现代性的进入,王朝“他者观”与现代“文明论”的双重表达,共同形塑中国嵌入世界文明史的历程,也为中国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与科学的视角,并有利于在“内外”交互和审视中思索当下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巴颜喀喇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流经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有耕地1.9亿亩,人口8400万人,是我国第二大河。 从黄河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黄河上游。青海省玛多县以上称为河源段,位于河源段顶端的约古宗列盆地,是一个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海拔4500米左右的盆状滩地,当地藏胞称它为“约古宗列”,就是“炒青稞的锅”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樊荣 《殷都学刊》2012,33(4):62-64
“汲冢书”是西晋时期在战国魏王墓葬中发现的重要文化典籍,在黄河文明传承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系统研究汲冢中所发现的文化典籍与文物,去伪存真,能为黄河文明传承创新做出贡献的学问,可以统称为“汲冢学”.文章通过介绍“汲冢书”内容,分析“汲冢学”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探讨了“汲冢学”在豫北所具有的独特性、地方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特色,同时对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促进黄河文明继承创新,加强高等院校历史学、语言学、中国文学、民俗学、旅游学学科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研究马树洪一、时代呼唤东方多瑙河澜沧江─媚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的唐古拉山,流经中、缅、老、泰、柬、越6国,全长4880公里,被誉为“东方多瑙河”。该河运输潜力巨大,可通航段自中国云南的功果桥至出海口,全程3464公里,途经...  相似文献   

11.
由张华金研究员撰写的专著《文明与社会进步》,近日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细读该书,可以品味出以下明显的理论特色:一是选题的时代性。当今世界已处于大经济、大科学、大系统时代,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文明进步是现代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大目标。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且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文明”、“文明行为”、“文明人”等日益成为全社会和广大群众自觉追求的共同目标。《文明与社会进步》一书正是抓住了这一极具…  相似文献   

12.
黄河的水患,由来已久。公元前一三二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在东郡瓠子(今河南濮阳境内)大决口,被灾地区方园二、三千里,泛滥时间长达二十三年之久。这是历史上一次特大的黄水灾害。本文拟就汉代黄河的这次大决口的原因、灾情及其治理作一探索。 一、瓠子大决口的原因和危害 据《史记·河渠书》所载,“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又《汉书·沟洫志》载:“孝武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鉅野,通于淮、泗。”据此,汉代黄河的这次大决口,其具体地点是瓠子。 瓠子究竟在什么地方?《汉书·武帝纪》说,元光三年,夏,五月“河水决濮阳,汜郡三十六。”又《史记·武帝本纪·集解》曰:“瓠子,堤名,在甄城以南,濮阳以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黄河决溢不断,宋廷为此而频兴河役.河役的长期开展,既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也加重了民众的力役负担与人员伤亡.来自漕运、军事乃至政治体制等方面的限制,为黄河治理活动的开展设置了诸多羁绊;河政管理中官员渎职、欺压河卒及贪蠹资财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严重干扰了黄河治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文明起源与江汉文明杨权喜一中国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越来越被广泛关注。50—60年代,学术界批判了中国文明“西来说”而普遍主张“本土说”,实即“中原说”。70年代还批判了“北来说”和“南来说”。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  相似文献   

15.
草原文明的神奇画卷──内蒙古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明的神奇画卷──内蒙古岩画王大方14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北魏人郦道元来到今内蒙古阴山地区考察黄河。他在黄河西岸一个名叫“石迹阜”的地方,看到山石上刻有鹿与马的蹄印图案,于是,在《水经注》一书中,记下了他的考察发现:“河水自临河县东迳...  相似文献   

16.
走进蓝水河     
由斯琴高娃、李建群、戴娆、丁海峰等众多著名演员参演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走出蓝水河》早已家喻户晓,其中剧中的主要外景拍摄地蓝水河就是皖南歙县新安江上游渔梁坝上青清悠幽的练江。本人曾见证当年“蓝水河”上的拍摄过程,目睹剧情中的“沧桑故事”。五年弹指一挥间,近日又来到“蓝水河”上的渔梁坝,  相似文献   

17.
一、洗耳河的民间传说 山西作家太行山采风团第三程来到黎城县。黎城县有四条经典旅游线:性空山仟仵线、漆树宽章线、黄崖洞善陀线和板山洗耳河线。2011年9月5日上午,我们从黎城县城驱车三十公里,先是“跃上葱笼四百旋”,直攀奇崛险峻的板山,继而“飞车直下三千尺”,来到了久闻其名的洗耳河。洗耳河位于黎城县西井镇,驻足洗耳河畔,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四周群峰笔立刀削、峭拔挺立,源于二十五亿年前的那次地壳大变动,造就了太行山奇观。海沉陆隆此起彼伏,断裂与岩溶的双重作用,使这里兼具云台地貌和嶂石岩地貌两种特征,代表了“太行山地貌景观”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在辽宋西夏金政权长期对峙的复杂环境下,尤其是在防御北方辽朝的过程中,黄河防线的军事建设被宋廷置于重要的地位加以对待。反映到现实中,这不仅在君臣的言论中多有彰显,也突出表现于北宋对黄河沿线驻军的高度重视及东流、北流治河方略的长期纷争、军事防线建设的持续开展之中。北宋王朝对黄河军事防御战略的贯彻与实施,虽是其“守内虚外”政策的一种产物,但客观上则对防御辽朝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志一 《殷都学刊》2001,(2):110-111
黄河是横贯中国、影响深远的一条大河。自古以来,它就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但对黄河与中国传统科技发展关系的研究以及它在形成独具东方魅力的传统科技体系中所产生的影响、黄河流域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等问题,国内外尚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述。王星光、张新斌合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黄河与科技文明》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黄河与科技文明》一书,全面论述了黄河流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盛况。在该书的十二章中,分别涉及中国传统科技文明中的农业、水利、陶瓷、纺…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06,(6):35-35
屯溪区阳湖镇兖溪村,依托交通便捷、资源丰富优势。积极探索和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好联创”、“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先锋村”、“先进村”创建活动。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成效显著: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72万元.农业产值302万元,工业产值3689万元,村集体收入20.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