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记与帝国主义之间存在一种隐性的共谋关系。杰克.伦敦受宰制性帝国主义话语的影响,在《"蛇鲨号"巡航记》一书中,对南太平洋诸岛风物进行了东方主义式的再现,并用自己的形象阐释了美国帝国主义硬汉英雄的精神品质,从而建构和撒播了美国的帝国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2.
当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正在愈演愈烈,闹得很不安宁。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深刻地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①。认真学习和掌握列宁指出的帝国主义争霸这个重要特点,对于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认清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有着重要意义。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②帝国主义的对内压迫、剥削和对外侵略、掠夺,完全是由它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垄断资本家不能不拚  相似文献   

3.
萨义德和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梳理了萨义德的思想历程 ,提出从《东方学》到《文化与帝国主义》 ,萨义德走向了比较彻底的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批评 ,可以视作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当代实践 ;后殖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互文式阅读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殖民主义及其话语形式。  相似文献   

4.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文化。儒家思想从中国社会历史时空层级中“脱域”,“重组”进美国历史教科书文本,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知识生产和价值阐释体系,“话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广义互文为视角,分析儒家思想如何“脱域”并“重组”进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通过章节框架、内容编排及叙述话语三个层次上的互文,设立话语秩序、塑造西方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想象边界;凝聚西方社会的群体共识与价值取向;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知识与价值阐释体系。这样,儒家思想在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内,已经不是其原本的形象,而是凝聚社会共识和文化认同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曾绛 《云梦学刊》2013,34(1):101-10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批小说家开始关注并描写城市空间及城市人的价值观。作为美国城市小说的先行者之一,弗兰克·诺里斯创作了以芝加哥为背景的代表作《深渊》,并将其对现代城市的印象糅入歌剧院、街道和商贸大厦等城市空间的描写中。《深渊》突显了美国早期现代城市空间的基本特性,探讨了城市空间对不同城市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反映了以诺里斯为代表的美国知识分子对转型期美国的社会价值、生存理念、人的归宿等问题的思考和焦虑以及他们呼吁整个社会予以关注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帝国》的错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麦克尔·哈特与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奈格里合作撰写的《帝国》是近年来具有全球影响的一部书,它探讨的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政治新秩序。该书认为:一种新的主权形式已在当今世界出现,它由一系列国家和超国家组织构成,这就是所谓的帝国。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帝国主义到帝国,人类在新世纪将迎来大同安康还是压制束缚?未来的关键,就在于帝国极其抵制力量互动的结果。本文对《帝国》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首先,文章考查了《帝国》所涉及概念和理论的有效性;其次,分析了当代全球范围内帝国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文章认为,围绕《帝国》而起的争论,其关键问题就在于:资本主义是不是真的像哈特和奈格里所说的那样,已进入了“后帝国主义”阶段;或者说,资本主义是不是巩固了帝国主义的新阶段。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矛盾,精辟地论证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掠夺与争霸必然要导致帝国主义战争以致引起世界大战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的科学论断,一针见血地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小说《泰比》看似作者在批判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土著岛国实施的侵略行径和霸权行为,批判西方帝国主义的扩张,并描述了泰比山谷善良质朴的土著岛民在美丽怡人的大自然中安享太平的生活画面,实则反映出了作者本人内心中的殖民主义文化意识,其主要表现在白人种族的主体意识,低劣的土著文化和白人殖民主义心理,说明了麦氏的种族身份、文化背景和美国当时天定命运说对其思想意识和政治主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时代女性为建构话语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当时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国社会——父权制度统治下女性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在此以《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对传统宗教观的重塑为视角,浅析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如何消解父权意识,将女性的话语从父权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展示出独立的女性话语表现形式,最后表现出那一时期女性话语建构的无目的性和女性的悲哀。《小镇畸人》为后来现代主义作家对女性形象和地位的描写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10.
框架是组织意义生产的潜在规则,它以话语符号为载体,在媒体文本中体现;框架分析是通过探究话语符号中的蛛丝马迹来揭示文本背后的规则;隐形规则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意义生产者对相同事实而采用的不同架构方式及其产生的差异性效果.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比较主流外媒中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与英国的《泰晤士报》对"中国制造"召回的报道框架,能够有效分析媒体话语背后的框架并凸显其特征.美国媒体多将产品质量问题视为中国政经体系的整体性问题,而英国媒体更多从企业是否恪守道德或中国遵守国际产品标准角度将该问题作为个别事件而加以报道.不同架构方式反映出了英美两国媒体在价值观和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残雪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当代现象级作家。她不断进行文学实验,并提出了“新实验”文学的概念。从早期的《黄泥街》《苍老的浮云》,到1980年代后期的《突围表演》,再到近期的《激情世界》,残雪始终致力于通过文本实验和叙事话语创新,探索自我的深度和灵魂的深渊。残雪对“自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深入阐释和高度评价。然而,她的作品是否真的达到了她自己所评价的高度,还需要文学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痖弦本名王庆麟,笔名有三麟、伯厚等,1932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东庄人。他擅长演剧,在饰演孙中山后,获最佳男演员金鼎奖。1966年,他应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保罗·安格尔之聘,至“国际创作中心”研究。后又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获硕士学位。他曾担任《创世纪》诗刊主编,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学会”总干事,华欣文化事业中心的总编辑,《中华文艺》总编辑,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现任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和副刊主编。痖弦自1951年发表诗作后,共出版过五本诗集,即《苦苓林的一夜》后易名为《痖弦诗抄》、《深渊》,《深渊》增订本、《…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江汉论坛》2001,1(6):62-65
在改变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中,德国无疑是当时干涉中国政局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之一,而在此方面的专门著述却非常薄弱。本文揭示了德国出于维护其在华既得利益而竭力 反对革命和竭力维护各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现状,以确保其重点放在欧洲争霸上,说明了 以德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必然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但德国的努力也在客观上维护了当时 中国的领土现状,使其免遭进一步侵犯。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是适应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需要,在同帝国主义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长期、激烈的斗争中写成的。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列宁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的英明论断,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录体”的《论语》,在一个话轮内部或话轮之间常采取能指复现的方式使前后句子衔接起来。其中,常见的复现式话语衔接主要有顶真型、回环型、间隔反复型三类。《论语》中的复现式话语衔接手段具有突出的语用效果,它有利于加强话语的逻辑力量,有利于新旧信息的关联和表达重点的凸显,有助于增强《论语》话语的认知说服功能,有助于话语接受者对话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及其对疯癫的理解,文章对《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活死人艾米丽·格里尔森进行了对比。伯莎和艾米丽虽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但都有着悲惨的命运。她们都是在权力话语中被边缘化、被异化的他者,是失语的一方。伯莎在夫权的权力话语中被推向了疯癫;艾米丽在多重权力话语的重压下过着活死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自《创业史》出版以来,对这部小说的批评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些批评观点甚至截然相反。不同时期对《创业史》的评价和接受有着非常大的落差。在泛政治化的年代,政治标准成为评价这部作品的主要尺度;在百废待兴的新时期,人们更多地从人文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而新世纪以来,艺术眼光又投射到了这部红色经典之上。政治话语、人文话语以及艺术话语的角逐以及批评范式的嬗变成为《创业史》的批评史中的重要景观。而这种角逐的内在动力某种程度上源于对当代文学的不同预设和期待。这种评价体系的变化具体细致地表现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创业史》的评价和接受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正> 由胡汶本、寿扬宾主编的《帝国主义与青岛港》一书,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在青岛港务局党委领导之下,作者在研究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撰写成的。是一部研究帝国主义与青岛以及山东地区关系的史书。从时间断限看,该书包括了一八九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青岛港五十二年的历史。同整个旧中国的历史命运相关联,青岛港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德国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以及它们的走狗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作者用事实说话,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经济图表,揭露了各帝国主义对青岛港军事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之对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状况的考察,将是正确理解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夏东元先生在1961年1月6日《文汇报》上发表了有关论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文章。夏先生说从义和团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了温和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登     
郝贵远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文章《“门户开放”政策刍议》中写道:‘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于1899年9月向当时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对华政策,由于它得到了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它又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对华政策。几十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简单来说,一种意见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对中国友好的象征;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加紧侵略中国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