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的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在新的形势下,开发和激励学生创造潜力的创造性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本文试就加强大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粗浅探讨。(一)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素质教育是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逐步融合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广博文化底蕴。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新的发现往往在交  相似文献   

2.
罗萍 《北方论丛》2002,(5):96-98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所使然,也是教育应尽职责.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师院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改的方向及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前,国际竞争有赖于综合国力,突出体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靠的是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依赖于人才。对于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急切。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知识和人才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徐道丰 《理论界》2007,(10):36-3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民科学素质是第一国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必须依靠全体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以全国人民良好的科学素质为基础。本文围绕着力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这一主题,从意义、问题及对策措施等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主窗口,是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主阵地.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全省科技馆要充分发挥展览教育、实验教育、培训教育功能,更新科普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提升龙江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我省科教兴省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从科学发展史和社科领域批判与创新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教育现状看 ,学会批判性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领先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人员时也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所以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列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今后应该十分重视智力开发,把以教育和科学为重点的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实现经济振兴的必要前提,”人才是创业之本。经济要振兴,需要有成千上万受过专门教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科学技术人才,而这种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育。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而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基地。  相似文献   

9.
刘卫萍  刘绍勤 《云梦学刊》2007,28(5):128-130,138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孰重孰轻的争论主要体现在赫胥黎的科学文化价值论、罗素对“实用”教育和“装饰”教育的见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人文精神等方面。战争的悲剧和威胁、科学技术的非人道后果、人自身的危机是当代人文主义复兴之原因。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完善,重视科学人道主义教育,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必然融合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跃 《南方论刊》2003,(12):57-58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认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广东省教育科学所编的生本教育实验课本,就是以生为本,有教无类地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才生为宗旨.  相似文献   

11.
当代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生存能力欠缺、生活质量不高,从而使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从高等教育角度来看,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缺乏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状况的新变化等是其主要原因。而基于后现代教育观分析,生命教育要完善大学生生命认知、生存能力和生活价值等内容,实现整体上有根、有新和有机的生命教育,并通过生命认知、生命实践和生命自省等来具体推进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杨杰 《阴山学刊》2009,22(2):8-13
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素质结构不完善而导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素质应是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统一,美育可以有效地改善理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模式,强化理性与直觉相统一的文化心理的形成。因此,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应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创新可分为政府创新、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也要在环保、老龄化问题、卫生保健、教育等社会领域进行创新。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企业创新与社会创新的互动关系来阐释在创新领域中如何发挥企业创新与社会创新的优势互补关系来达到社会成本最小化和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 ,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意义重大 ,必须把握关键和根本 ,狠抓源头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 ,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 ,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体制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学校重复设置、投资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办学自主权缺乏与管理落后等问题。教育创新 ,教育体制必须首先创新。教育体制创新应实现办学体制多元化 ,增强学校自主办学能力 ,建立终身教育制度 ,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 ,加强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6.
跨世纪的教育,应是创新的教育。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理论,能培养人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体育更是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人类创新的步伐大大加快,人类创新的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强盛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创新教育与课程改单三方面论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正确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能够切实有效地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并勤于探索。在音乐教育实践中,音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地组织与掌控音乐教学,为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提供发挥与发展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农业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安徽省各市的14个原始指标构建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7市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析和分类,并提出了提升安徽省各市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并在市级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量分析领域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为全面建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个要素的相互关联组成了创新素质的整体结构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磨砺创新个性、训练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结构形成的四个重要环节 ;教学、科研、育人与校园文化创新是构成高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的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