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德勒兹对权力意志的论述是其整个尼采哲学诠释的核心。德勒兹运用力和差异等基本概念,对权力意志学说进行了精辟的解释,澄清了许多关于权力意志的误解,并从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尼采哲学中挖掘出了大量发展其差异哲学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尼采哲学主要包括三大相互联系的部分:价值重估、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而其中权力意志论是尼采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其他两部分的基础。所以说,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思想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尼采的哲学,并了解其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派在其主办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中与儒家思想展开了三重对话。第一重对话是应和式的充实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赞同或至少不否定儒家思想,并对儒家思想进行结合实际的申说;第二重对话是反叛式的时代性对话,即"战国策"派从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出发,完全地否定儒家思想;第三重对话是借鉴式的开放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跳出中国、放眼西方,以尼采的意志哲学鉴照儒家思想。这三重对话着眼于改造民族精神以应对抗战的迫切需求,最终表现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哲学,他们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法在理论上逻辑地说明与生存意志及权力意志相反的现象,因为二者都共同缺失一个与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相对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死亡原则。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尼采笔下的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系性。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原创的权力意志和颓废的权力意志,这一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尼采的哲学—伦理学的价值论特征。“权力意志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感性能动地理解世界,恢复了“价值创造”在世界中的地位,否定了幸福主义意志论的被动性和理性主义意志论的抽象理智性;其根本局限在于无视客观世界的多样性,陷入了抽象的还原主义和唯意志论。  相似文献   

6.
在尼采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尼采哲学是“非体系的”或“反体系的”,因而拒绝对其进行体系化的解读。然而,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之间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有必要找出尼采思想尤其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内在统一性。从世界和万物的“实然”即权力意志出发可以总结出尼采的存在论。同时,由权力意志还可以引申出视角论,因为所有权力量子在相互斗争中都试图统治彼此并将自己的视角强加给他者。视角论否定绝对者和世界全景,这必然会导致虚无主义。从永恒轮回学说和超人理念入手,尼采试图在价值论上克服虚无主义,以此重估一切价值,批判传统哲学和基督教道德,强调差异、等级秩序和主人道德。  相似文献   

7.
尼采文本中隐含着一条思想的道路,即从身体出发,在身体敞开的维度内思考问题。身体为我们透视尼采的美学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尼采是从艺术家这一身体性的存在者出发思考艺术的本源,他在艺术家的陶醉状态中揭示出作为创造力意志的权力意志。权力意志作为艺术的本源是身体性的,具体表现为人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尼采颠覆了传统柏拉图主义的“两个世界”学说,代之以新的“两个世界”理论。同一个世界在他那里被分为了深层和表层这样两个层次,居于深层的是权力意志的世界,附于表层的是外观世界,而通过权力意志的透视,外观世界从深层世界中涌现出来。就尼采仍把世界一分为二而言,他的世界观依旧是一种柏拉图主义的世界观,当然,这是一种经过转换,改装了的柏拉图主义世界观,即颠倒的、内在论的而非超越论的柏拉图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尼采晚期将生命表达为权力意志。尼采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化模式,认为“物”只是作为生成的状态才得以成为自身,“生成”比“物”更为根本。创造性的生成是权力意志的显现,也是“大地”的无意义性实现自身的方式。权力意志是立于自身创造性中的生命,其创造具有超越性,然而并非超越于自身之外,而是指向新的生命活动,即生活,也就是大地。在超越中,权力意志自身创造性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哲学家尼采鼓吹“超人”哲学、“强力意志”,打碎旧传统,“重估一切价值”,其矛盾的思想对中国20世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初期,鼓励了中国青年“救亡图存”、“立国”、“立民”;二是40年代“战国策”派歪曲利用尼采思想,宣扬法西斯主义,鼓吹战争,反人民反和平;三是80年代初期帮助中国青年奋发图强、发扬独创精神,投入到改革洪流之中。正确辩证地解读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欧洲虚无主义的问题是从发现“上帝死了”产生的。尼采主张通过一种“完全的虚无主义”来克服欧洲虚无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学说和超人学说 ,开启了肯定“生成”和“生命”的价值视界 ,它对“生命之爱”的价值设定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反叛 ,是告别或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卓越尝试 ,对今天克服虚无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洲虚无主义的问题是从发现“上帝死了”产生的。尼采主张通过一种“完全的虚无主义”来克服欧洲虚无主义。文章剖析了尼采的“权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学说和超人学说,认为这些思想开启了肯定“生成”和“生命”的价值视界,它对“生命之爱”的价值设定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反叛,是告别或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卓越尝试,对今天克服虚无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尼采“权力意志”思想探析肖永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尼采是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权力意志论者,他的这一主张又被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承继。他的哲学主张,在他活着的时侯并没有引起哲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爱情观是尼采精神世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爱情的沉重打击后,在痛苦和孤独中尼采孕育了生命的自我扩张,即“权力意志”。爱情的失败成为他“权力意志”提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权力意志”是什么?在其当中是怎样反映他的认识论、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权力意志主义、超人的理想模式、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这三方面阐述了尼采思想的主要观点。文章认为:尼采的哲学和叔本华的哲学相似之处是从批判康德哲学开始的,但尼采改变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说”,提出了“权利意志说”,并强调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尼采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贯穿于他的全部成熟著作中的一个主题。文章对尼采哲学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和糟粕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6.
遏制还是张扬人的动物本能,是政治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尼采是现代世界中张扬人的兽性本能的主要思想家。作为尼采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权力意志”既是其想象中的“超人”的本质要素,也成为他重估人类价值的基本标准。尼采公然主张人类是野兽、民众是“群畜”、道德是骗术、民主是劣治、平等是谎言、历史无正义、强权即公理、不要工作要斗争、不要和平要战争。尼采政治思想的实质,是企图借“权力意志”,彻底摧毁基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之上的现代政治价值。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那些为人的邪恶本能和专制独裁进行辩护的理论最终必然在实践中破产。虽然如此,尼采“权力意志”的梦魔仍会迷蒙不少人的眼睛。一旦统治者着了“权力意志”的梦魔,那就将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对此世人仍须有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尼采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在饱受争议。“酒神精神”作为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蕴含了深厚的伦理涵义。“酒神精神”从开始到最后一直跟随着尼采的步伐。权力意志、超人、主人道德等都不过是酒神精神的变身和另一个称号。尼采通过酒神精神宣扬了人的权利意志或强力意志,为本来没有意义的人生赋予了意义。同时,尼采的超人也是借助于酒神精神出场的,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与理想人格。所谓的超人或者主人其实就是最具酒神精神的人。更重要的是,酒神精神是尼采颠覆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工具。尼采正是通过酒神精神、权力意志、超人、主人道德等对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与人类社会以来一切道德传统(尤其是基督教道德传统)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超越善恶之外,并把人的生命与酒神精神而不是道德作为人的行为评价参照。  相似文献   

18.
《寄语中国艺术人》是战国策派的美学纲领,须结合《中国心灵》才能读懂战国策派的美学旨趣。战国策派美学始于反对儒道,却终于复归道家,因为中国人就社会属性是儒家信徒,作为个体却是道教徒。陈铨等人所意识到的时代病是战国策派无力解决的,因而以海德格尔的学说格义道家作为药方,从美学概念引向哲学概念。虔恪的"绝对之体",对于"超人"而言是以老子的"无"为终;对于"超人"与"末人"以外的第三种人而言,是以海德格尔的本真为终。因此,在陈铨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阅读到本真的救赎。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尼采的"永恒轮回说"和古希腊哲人赫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历史循环论"并非一回事,切不可将两者等同。要了解尼采"永恒轮回"的真实意义,只有通过对其超人哲学的准确了解才能把握。尼采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是真理,但人"不能靠真理活着",这就要把"意义"赋予人生,全部人生意义是建立在人可以创造出一个人比人更高本质的"谎言"基础上的,有了这一目标,有了这一对人生意义的评价,人才能勃发出强有力的生命意志,才能创造和自我超越。当然,无论我们怎样宣扬人生的意义,但人难免一死,为了消除人对死亡这一必然的恐惧,并作为对"强力意志"解释的补漏,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思想,目的是为了证明生命意志的丰盈和生命的不可摧毁。"永恒轮回"实质上是一句尼采让自己和别人相信"人和永恒结合在一起"的善良的"谎言"。  相似文献   

20.
悲剧问题是贯穿尼采思想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理解尼采哲学的关键所在.但是显然地,尼采对悲剧之本质的澄清,是与其思想的内在变化和澄清相对应的.他首先在叔本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揭开了悲剧之本质的序幕,然后进一步阐明生命的本质是权力意志,而悲剧的艺术是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活动,是虚无主义的反运动.换言之,悲剧本质上在于肯定生命的权力意志,这种肯定只有通过永恒轮回才能实现其最大可能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尼采才称自己是第一位悲剧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