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消费社会,图像的视觉扩张与现代媒介成长是同步的,图像作为媒介在信息传播网络中逐步向人们敞开,然而图像自身的真实意义却是被遮蔽的.现代媒介技术革命助长了人们对图像与符号设计的消费欲望,视觉文化也藉此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转向,在这一转向之中,图像是媒介信息传播的关键,并在消费视野中显示出其前所未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从图形符号传承、主观色彩符号、构图形式符号、寓意精神符号等方面解读传统装饰艺术可知,图形符号有助于人们解读和深入研究传统装饰艺术。装饰艺术作为传达视觉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视觉传达的造型设计,其还有待于从符号学的多角度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视觉是人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基本来源。英语中许多原本是对于视觉概念域的描述的词语,随着词义的引申和发展,都带有了与思维活动有关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4.
视觉是人类最凸显的感觉。视觉是人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基本来源。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原本是对于视觉概念域的描述的词,随着词义的引中和发展,带有了与思维意识活动有关的喻义。本文从实际语料出发,阐述英汉语中视觉词的思维活动喻义。  相似文献   

5.
渗透在色彩中的日本审美意识——以解读原研哉作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双 《重庆社会科学》2006,(11):49-51,65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在无声中成为视觉传达最快捷的信息,具有特殊的诉求力。在崇尚个性的时代,人们以色彩作为个性象征的心理是不容忽视的。就设计者而言,也会不同程度地显露对色彩选择的主观倾向,甚至成为其视觉语言的风格因素。本文以日本设计中心负责人原研哉作品为例,解读渗透在色彩中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信息传播不仅与符号塑造效果有关,还与很多其他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视觉符号的形式编排及其呈现媒介都是展现视觉符号的语境,良好的语境塑造可以直接帮助接收者准确接收并理解目标信息。文章通过对视觉海报设计作品的案例分析,采用意图定点的方法,让接收者更便捷地接收到发出者的意图意义。利用语境的预设安排来编排视觉符号,从而达到设计者所谋求的信息传播的目的,进一步提升视觉符号理想的信息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7.
莫茜  牟书 《学术探索》2012,(2):140-142
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人们能更方便、迅速地理解视觉形象以及对视觉形象的再创作,关注与研究视觉传播中的虚拟与真实成为重要的议题;在自媒体视觉形象构建的环境当中,大量的视觉信息在改写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交往方式,互文在赋予图像心理共鸣和影响上起着重要作用,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促进了虚拟的世界和实存的世界同在、同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8.
赵一东 《阴山学刊》2007,20(1):47-49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性决定其审美性。表情美、意境美和象征意味是其主要的审美特征。音乐舞蹈艺术的时间空间性、戏剧电影艺术的直观性和综合性,也是其重要的审美特点,后者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伍玉琼 《南方论刊》2006,(4):72-72,67
多媒体教学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表达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可以调动视觉、听觉两种功能。心理学关于学习比率、注意比率、记忆比率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集中力的比率为81.7%,使用听觉媒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论中一个巨大盲点在于,将文学思维与理性思维割裂开来认识。这样做不仅未能准确把握文学思维的真正特质,而且给贬抑文学艺术的价值提供了方便。本文试图借用格式塔心理学,尤其是其后期代表人物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来对感性知觉活动与理性认识活动之间的巨大人工裂痕作一修复性工作。任何思维活动都脱离不开“视觉意象”;反过来说,视觉意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象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知觉本能,一头连接人类理性,致使二者须臾不可分离,依此说探讨文学思维的奥秘关键不在分割知觉与思维,而是在认识其不可分离的真相基础上,引导人们重新探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觉世界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在中世纪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制约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会将自己的神学信条凝刻于视觉艺术中,塑造着人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经验。基督教罪恶观有原罪和本罪之分,在教堂的视觉艺术中有着突出的表现。罪恶意识渗透于中世纪视觉艺术接受活动过程,使人们沉浸于深沉的忏悔和救赎的渴望之中,实现了基督教视觉艺术图像的宗教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个城市形象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有重大影响。公交车站视觉形象作为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更应该起到延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个性的作用。期待公交车站视觉形象能以设计多元兼具人性化的表现向市民展示城市的魅力和风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公众视角,调查了内蒙古公众对我国边疆地区公共危机问题的关注现状、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社会安全感、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和对策等内容.我国边疆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呈现公众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的趋势.为此,建议我国边疆地区政府,要充分利用公众的偏好与其互动,重点加强社会突发事件的管理,改进教育、管理和培训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效力,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是信仰的时代,视觉艺术成为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外化形式,人们的审美经验也由基督教信仰所决定和塑造。基督教信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上帝的复合,救赎意识贯穿于视觉艺术接受活动过程,这在教堂建筑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救赎意识使得中世纪的审美意识具有了超越性的特征,这种超越性是中西方美学精神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5.
民生法治、价值冲突与消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法治是民生与法治二者互动的产物:法治是民生保障的最优方式,民生保障依赖法治;法治又具有实践的品格。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回应民生的诉求。由于社会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性,民生法治自身价值追求的广泛性,以及价值之间取向的差异性,民生法治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干种价值冲突。民生法治建设,需要在价值冲突的两难选择中寻求解决的路径。通过价值位阶的权衡、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多元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解民生法治中存在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6.
受到消费主义与新媒介技术的影响,读图时代的晚报副刊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从表现形式上看,副刊多频率地运用各式图片与形象构图传播信息,视觉化趋势增强;图片专版大放异彩,摄影文学则为副刊视觉传播开拓了更深广的领域。另一方面,从承载内容上看,快餐式的视觉文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副刊文学性的消解、受众参与性的式微与思想性的解构。副刊视觉化传播的主流应是融合时代性、文艺性与思想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历史车轮在不断前进,人也力求跟上时代,然而人并非至善至关,人对历史的追逐不可避免地受外在、内在因素的制约。《静静的顿河》中有两个主题,一是顿河哥萨克走向社会主义的痛苦历程,二是格利高里在重大历史风暴中的悲剧命运,因此它蕴含着宏大悲壮的民族悲剧和细腻感人的个人悲剧。在肖洛夫霍夫笔下.悲剧中种种的悲哀与无奈除因历史上苏联政府的错误政策外,更多在于哥萨克气质、超阶级的人道主义精神、乡土情结等熔铸于主体内部的自身缺陷阻碍着人的发展.表现出人在历史发展潮流中突破自身局限、调节社会巨变与个性的强烈冲突的艰难。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确立了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宗旨,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基本的行动准则:着重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与代表人民的全面利益的统一;向人民负责,坚持人民标准观。同时确立了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利益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陈敬儒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67-167,166
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民生新闻发展现状中的不足,进而思考民生新闻发展应该如何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把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揭示了人民战争的实质是依靠人民,人民战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骨干力量是人民军队,而且阐明了我国人民战争的道路即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很好地实行人民战争,他还系统地概括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