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 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运转入低潮。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战争与冲突的角度 ,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为有效地处理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对外关系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建常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44-147
阿斯塔菲耶夫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战争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性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将战争中的爱情作为自己描写的中心,揭示战争对人类感情的扼杀;他用自己的话写出士兵眼中的战争真实,揭示人在战争中的困顿和无奈、人性在战争中的失落和扭曲;他摈弃了狭隘的战争观和民族观,从国际主义的宏阔视野出发,立足于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大声说出对和平与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少年战争体验小说是韩国战后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但是,韩国文学评论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且不说少年战争体验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甚至连基本的概念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鉴于此,本文尝试通过对几篇少年战争体验小说的考察来分析其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的乡村小说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城乡文化的冲突.贾平凹、陈应松和孙惠芬等作家的乡村小说展示了乡村家园在城市挤压下的艰难现实,突出了"地域故土"的失落,彰显出城乡交融中的较量与冲突,追寻着失落的精神家园,悼挽着乡村文明的衰落,思考着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等重大生存问题,揭示了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精神痛苦与内心困惑.当然,这种城乡冲突叙事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陈伍香 《理论界》2006,(9):190-191
马原是新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作家,他对中国小说叙事方式作了十分可贵的探索。他的小说叙事艺术有三:1.常常有意混淆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身份;2.常常有意扭曲时间的线形特征,斩断故事的逻辑联系,强调神秘感和不确定性;3.作品互相关联镶嵌,形成互文性。  相似文献   

6.
李渔小说的叙事,表现出对于当时常规的突破,体现出新颖的叙事特征.其主要特征为:在故事层面,情节简单,一线到底;在整体的全知叙事中随时调整视角,构成角度复合、自由转换的叙事模式;在叙事时间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时间策略,以顺叙为主,兼用倒叙和预叙,使叙述更加错落有致;在叙事空间上,对于园林建筑的引入,无疑丰富了人们对空间的独特感受.这些叙事技巧的适用,不仅体现了李渔对传统叙事方式的继承,也预示着古代小说叙事方式的创新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代是一个传奇小说的繁荣时代,源自汉魏六朝的中国传奇小说达到了艺术顶峰,无论是通俗传奇小说还是高雅传奇小说,无论人物、情节、结构还是思想、内容、语言等,都取得了全面的、重要的艺术成就,并且为长篇白话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与艺术借鉴。明清时代已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版业十分发达;中国古代小说,无论是白话小说,还是文言小说,到了明清时代已发展到了思想艺术的成熟期;小说观念、小说理论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传奇小说进入繁荣时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擅长运用大黑大白的色彩铺张手法,营造一个阴森、冰冷的充满悲伤的世界。同时运用红色点染的艺术手法,或增加恐怖色彩,或用以表达希望。只有关注其色彩艺术才能解读完整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0.
龙钢华 《江汉论坛》2007,(12):71-74
时间,作为万物的载体和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小说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小说史上,作为环境的时间艺术,其嬗变的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追求客观真实的时间环境和注重主观意识的时间环境.而在主观时间中,又主要体现为心理时间的泛化和叙事时间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王卫平 《文史哲》2007,7(6):87-94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由于受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等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较少表现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只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文学才形成了自己时代的中心冲突,即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这种冲突只有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才得以整体显现,并形成了自己的表现形态和演变历程,其结果多以个人的失败而告终,其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小说的魅力,得益于她丰富的艺术联想.她喜欢联想到身边小事上去,能从平淡中发现新意,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写得饶有趣味.她小说中的艺术联想具有三重功能,一是制造一种类似于音乐主旋律那样的效果,为作品奠定基调;二是表示时间的流逝,简洁而富有诗意;三是表示空间的转换,通过空间转换所形成的反差,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奈.与钱钟书艺术联想的博学机智不同,张爱玲的优势在于联想的细腻熨帖,具有女性的感知特色.但她又与一般女性有别,她静观世人的表演,怀着一种悲悯,其联想所及多呈现苍凉的色调,而要像她这样的看人之深,是需要丰富的阅历和不俗的文化修养的.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私法领域对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各国在实施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对于软化处理后的冲突规范所具有的灵活性是认同的。但是对于冲突规范软化处理的灵活性的价值目标及其体现环节和表现方式却存在不同认识,因而有必要对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予以理性的认识。既要看到冲突规范软化处理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也要防止不适当对待软化处理,过分扩大其范围。  相似文献   

14.
陈染的小说创作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架构。其小说借鉴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注重人物的内心独白,在叙述中形成空白点,表现出作家对现代知识女性幽微的内心世界的关注,给人冷峻陡峭的审美体验和丰富的想象空间。陌生化和诗化的语言,显示出作家卓越的语言天赋,并呈现出小说文本的诗性特征。小说中怪异意象的运用,表现出作家独特的审美力和背叛一切常态的写作追求,形成了其小说文本诡秘、幽渺的独特审美空间,给当代文学史留下一系列充满奇异魅力的意象符号,给小说写作提供了探索性的崭新视域。  相似文献   

15.
陈思广  朱彤 《江汉论坛》2005,(4):108-111
战争本体美向艺术美转化的艺术途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错落有致的艺术布局、丰富多样的叙述方式、人物内心冲突自在转化的情节设置,以及具体的战斗细节的刻画,多方展示交战双方的谋略艺术,使克敌制胜的谋略美成为艺术的美,实现战争艺术向小说艺术的智性转化;二是以紧张激烈的战斗进程与战争生活,构成战争小说强弱有别的力度美,以浓烈的战争生活与散淡的平和生活交错叙述,构成战争小说浓淡有致的色调美,以战役战斗的适度把握,呈现战争小说动静相宜的节奏美、以奇险叠出的情节建立情节链,构成战争小说的传奇美,使战争力学与战争奇观得到美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菲利普王"战争是1675年爆发于英国白人殖民者与新英格兰土著人之间的一场战争.对这场战争的起源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美国早期史、美国国家特性和美国民族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历史价值.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分析,"菲利普王"战争的爆发是英国白人清教移民(WASP,即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与新英格兰土著这两大族群在新英格兰地区共同构成的族际社会体系所建构的结果,该体系包括文化性因素、物质性因素和主体间互动这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冯内古特在小说中描写了两种战争:二战、美国内战和越南战争这种敌我双方武装暴力的军事行动以及和平时期的革命和暴动。人类的好战本性和杀戮行为贯穿于作家的多个小说文本中,使相互指涉和联系的战争和反战主题构成了冯内古特多部小说的一种文本间性。  相似文献   

18.
萧红以其坚定的文学信念和女性敏锐的艺术感觉而超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拒绝了“抗战文学”的陈规,她带着自身强烈的生命体验走向战争中的边缘人物,关注人的命运,同情人的遭遇,从中发掘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直达人类生存的某些本质。  相似文献   

19.
李朋 《北方论丛》2001,(2):113-117
当我们理性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类的愿望竟然与其实际的行为逻辑及其结果之间往往是一项悖论。人类的需要,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取向,也酝酿了人类的愿望。人类的成熟需要时间,人类的进步需要理性,人类从和平到战争需要跨越一道道门槛,我们从这里探索人类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出色的意识流小说家,还是小说理论家和批评家。她有很多关于小说的随笔文集,这些文集里散现着伍尔夫关于小说的批评思想。这些批评思想中,"考察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程度"是其最重要的思想,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