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从架空分析的“政治课”,到单纯传授知识的“知识课”,到以培养运用语言能力为宗旨的“工具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取决于使用它的人们用它来交流思想感情的职能。每一个有文化的公民必须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既应遵从语言的结构规则,又应重视语言的使用规则,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本文依据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理论,就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结构形式和语言材料几个方面列举了汉语言的歧义现象,说明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不能无视语言的“局限性”和“包容性”同时存在的特点,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章是有机统一体,是思想、思维、文化、审美在使用语言表情达意、构建和谐言语网络的产物。只有进入言语网络,“因文明道,因道悟文”,语文教学才有高效率。这是语言“局限性”和“包容性”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礼貌原则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并对“礼貌原则”的起因、内容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作了分析。作者:王新谦,河南大学外语部讲师,开封475001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  相似文献   

5.
从素质教育 ,到创新教育 ,再到中学语文教学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转型 ,这是新的时代的要求。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应定位在“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 ;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入口是“以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 ;“培养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能力”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重要内容 ;“全方位调动动机因素、情意因素以及智慧因素”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正确途径 ;“学习滋养法、讨论激发法、每天思考法、科研培养法”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科学方法 ;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还要把握“扬弃适应性 ,发展个性”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法》(十二院校中文系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教材中提出的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精讲多练的原则”。上述诸原则,明确了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认识、运用这些原则时,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就各项原则中存在的诸种关系,以及诸原则相互间的轻重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散文”、“对文”为传统训诂学中的常见术语,它们主要是针对文献语言中同义词使用状况而言的。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广泛地运用此术语来研究同义词。我们描述了《周礼正义》中“散文”、“对文”所涉同义词的各种动态演变关系。并将其与之性质相似的“通言”、“析言”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同与异。“散文”、“对文”为考查词类系统提供了参考,并启示我们,汉语词汇研究.必须结合词语运用的具体语言环境,.必须考虑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很大比重,记叙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大量的教学内容,因此探讨记叙文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记叙文教学属于文体教学范畴,文体教学的依据是文体的结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论对文章的基本要求是文道统一,所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因道存,道以文显.于是,有人据此将文章结构分为文、道两个层面.文指语言文字,道指思想内容.在他们看来,写作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阅读是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其实,这个分法是极不准确的.从结构的角度看,无论什么文章,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中介层面.以最符合文章定义的记叙、议论、说明三大文体而论,记叙文在文道之间还有一个“象”的层次,议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文化教学,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进入英语世界,用英语进行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阐述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论证了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作用,提出了英语教学中运用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的规范和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既必须遵从语言规范,又不得不变异创新。语言规范的社会性、语言的共性和文学语言的中介性,决定了文学语言遵循语言总体基本规范的必然和必要性。语言本身的非系统性特征,“文不逮意”的缺憾以及文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是引起文学语言变异的基本因素。所谓变异,指在一定语境下,把语音、词汇、语法的常规作变格的超常的运用,逸出和突破语言规范以至逻辑事理的规范。文学创作实践,又表明文学语言变异产生的超常审美价值和奇特的文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外汉语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学中,“听课文做练习”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训练学生综合听力技能的最重要的方式.该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当代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并论证了初级汉语听力课课文教学的若干策略,即:听前“看题干、抓关键”,听中“记录关键词”和“运用句法规则”,听后“听说结合,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中关于楚庄王“夫文,止戈为武”这一命题的记载在中华文化史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对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引发了语言文字学和哲学两个不同层面上的论争。语言文字学层面主要是对“武”字在文字结构方面所涉及到的问题的分析讨论,哲学层面主要是对“止戈为武”这一命题隐含的战争观、军事观、武德观等进行的考察探讨。所以这一论争具有训诂学和文化社会学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克服重“文”轻“语”,抓“文”弃“语”的偏颇现象,把听、说、读、写当成一个整体,一齐抓起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何实现“教与学”目标最大化。传统研究注重教学策略,忽略语言学习者因素,而现代研究则更多强调语言习得的心理、生理等因素。文章将从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两方面,尝试着探讨传统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学策略,诸如“语法一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暗示法”、“自然法”、“沉默法”以及“全身反应法”和“社团学习法”等,以及语言习得过程中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些模式,诸如“认知模式”、“情感模式”、“生理模式”及“文化习得模式”等,并指出如果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理论模式进行整合,共同构建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模块,充分利用语言学习的各种模式,教与学互动,那么课堂将会生动活泼,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最终使外语学习充满乐趣。  相似文献   

15.
“提高文化素养”是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项任务。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阐述了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以及应遵循的原则,使英语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授语言知识本身,而应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文化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所涉及的内容,并提出文化教学中可采用的方法,从而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及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专家联名拯救汉字教学》(以下简称《拯救》)和《“汉字难学”否专家有新说》(以下简称《新说》)这两篇文章错误百出,破绽百出,完全不符合语言文字科学。汉字难学还是易学应该是不同文字体系之间的对比;汉字记录语言的途径、方法注定了汉字是繁难的文字体系;二文严重混淆“文字”、“语言”、“文化”、“民族魂”等一系列概念,违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宣扬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心理。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语文现代化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对这两篇文章所宣扬的错误认识予以严肃的批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若干词语释义辨正姚银枝(宁夏大学附中,宁夏银川,750021)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将汉语的字、词教学视为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语文”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语”(语言)和“文”(文字、文学、文化)两个方面,学好汉字是学习语...  相似文献   

19.
语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亦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外语教育中课程教学长期受西方理论的负面影响,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教育普遍欠缺,因此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尤显重要。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外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语言本体知识教学中要遵循语言习得整体式融合原则,在语言本体治理和语言运用治理中强化课程思政的意识,提升“外语课程+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能力,构建跨学科的“外语课程+课程思政”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群体系,引导学生成为本土现实自觉者,思政自我教育者。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时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益的问题作了思考。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俯向:重“教”轻“学”;重“语”轻“文”;重“静”轻“动”;重“左”轻“右”;重“内”轻“外”。进而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改革关键是“转轨”,具体地说,就是:要由“应试型”逐步转变为“素质型”;要由“死磨型”逐步转变为“培智型”;要由原来的以“教”为重心逐步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的轨道上来。为此,文章还指出,必须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知”和“行”、“本”和“法”、“扶”和“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