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文珊 《学术论坛》2001,(4):113-115
晏阳初乡村改造运动的理论特色,一是以社会系统方法论为指导;二是科学的实践观;三是"科学简单化"思想.实干精神结合科学理论,使他领导的定县乡村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其改良性质的乡村改造不能成功,但其实践精神和科学理论对现实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忧外患的形势逼迫以及乡村自身的特殊性是乡村建设运动展开的背景。晏阳初的定县实验、梁漱溟的邹平实验和卢作孚的北碚实验,构成了民国时期乡村建设实验的三大进路。"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仍要进行漫长的探索。但三大实验路径律之于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城镇化,或许能提供一些镜鉴和启示,它不应该被遗忘。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前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前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一个酝酿-萌芽-发生-发展的实验过程.华北农村合作运动应该是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源头;河北定县的三级医疗保健制度的创立,是传统乡村社会制度创新极为精彩的一环,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形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江苏无锡惠北实验区进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村实验,在汲取了定县医疗保健制度的有效经验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创新.虽然战争迫使各种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创新过早夭折了,但留给人们的历史记忆却无法泯灭.  相似文献   

4.
陈兆旺 《理论界》2010,(1):177-178
晏阳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领导之一,在其平民教育思想和实践中明确包含近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从一开始单纯的识字教育后来到走向农村基层开展乡村自治和乡村建设,以至以定县为基地,开展县政改革,晏阳初从实践中初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的道路。他在乡村建设和县政改革中所提出来的很多做法实质上已经深入到如何在中国的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提升公民能力的问题。然而在根本上,平民教育中公民教育对于政治本身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使得公民教育的核心内涵空缺,流于政治常识的习得,而在实践中也不免偏差,这是晏阳初公民教育的最大瑕疵。  相似文献   

5.
2019年,国务院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金融政策要大力支持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激发内生动力.数字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当前福建省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差、金融征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借鉴美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地区征信建设、增强农户数字金融素养等建议,以期助力福建省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姜荣耀 《四川社科界》2006,(7):49-49,48
2006年7月29日,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在双龙园度假村举行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实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会议由常务副会长陈焕仁研究员和副会长唐志成教授分别主持,来自省内南充、乐山、巴中和市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专著18篇(部),四川省社科联学会部副部长胡毅同志到会指导。有20位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会议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1、晏阳初乡村建设实践经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定县实验》、《新都实验》和《华西实验区》三大实验基地的成功经验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出于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和复兴中国的责任感,中国社会学社成员积极地参与到乡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他们对乡村建设的主要意见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以李景汉等社会调查家为代表,主张对农村社会状况做系统的调查,为复兴乡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准备;一类是以许仕廉、杨开道为首的乡村建设派,他们是乡村建设运动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认为乡村建设运动是符合中国社会利益的全面民族自救运动;还有一类是提出"都市救农村"理论的吴景超、陈序经等人,他们认为以都市救济农村,以工业救济农业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三大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以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为代表的一批忧国忧民,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杰出人士,用不同的思想和实践方式,去寻求和探索振兴中国农村之路。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经验,他们的乡村建设的成就和教训,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著名幼儿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孙铭勋及戴自俺等人先后发起、参与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运动.他们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设经济的、适合国情的、适合乡村生活的幼稚园为目标,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建立了一批乡村幼稚园实验区,不仅为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也为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