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家     
一个人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正在他走投无路之际,很幸运地遇到了一只猴子。这人便与猴子攀起亲来。他告诉猴子:人就是由猿猴变来的,人与猴本是同宗,说不定,500年前我们俩还是一家呢。末了,这人还半是得意,半是讥讽地说:只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的文学风格潇洒开放 ,思维境界跨越东西文化 ,有幽默亲和力和知识面的宽厚通达。他用“在丛林中觅果的猴子”来形容自己上大学的感受 ,主张教育观以兴趣为基石 ,落脚点在灵魂的教养陶冶。他推荐牛津大学导师制 ,关心人的选择主动趣味 ,而对美国高校办学的机械化学风有微词。他的散文有一些生态人文的学缘叙事性。作为留学生文学作家的林语堂 ,他的散文至今仍有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猴子下棋     
一只猴子长年累月在山上的一棵大树上观看树下的两位仙人下围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每一个人都不是它的对手。国王知道后很生气,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败给了一只猴子,于是就召集群臣商量对付猴子的策略。其中一个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大臣回答:“只要您答应我比赛时在桌子上放一盘水蜜桃,我就一定能战胜它。”  相似文献   

4.
从多元的文化学角度出发,将豪夫的童话《作为人的猴子》放置在19世纪初期生物学进化理论发展和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探讨文中所折射出的秩序与他者问题。这一问题通过对“猴子”这一角色的文学性演示来展开,揭示了秩序的构建与主体对他者的想象之间的紧密交织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铁 《可乐》2010,(10):43-43
楚国有个人好吃懒做,整天思谋着怎样不出力气或少出点儿力气就可以拣到大便宜。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  相似文献   

6.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猴是人的远祖,人是由猴进化而来,所以猴和人的基因非常相似,因此,猴是除人之外,脑子最灵活、智商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正因为如此,赞美猴子聪明的寓言故事,数不胜数。连长篇巨著《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也是以猴子为原型的。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并且能够七十二变化。他大闹天宫,所向披靡;在取经路上,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历尽艰险,斩妖除怪,表现了孙猴子的大智大勇、顽强不屈、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但这些精彩的情节,毕竟是小说家言,不能信以为真,不过,猴子的聪明高于其他动物,是不争的事实。猴子有其聪明的一…  相似文献   

7.
猴王情缘     
正近千只猕猴在山谷中自由地跳跃、玩耍,还不时和人近距离接触,俨然猴子和人成了亲密的同伴。这是在房山七渡的"花果山"看到的一景。只要来过"花果山",都会联想到猴王——张随生。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张随生就开始自主经营,首先致了富。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七渡附近的山上有野生的猴子,就是这条消息,使他的后半生和猴子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猴子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养猴人要给猴子吃果子,先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听了,怒形于色;他于是改口说“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听了,转怒为喜。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探险家,只身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一群当地的土著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前去;  相似文献   

10.
猴王情结     
郑永 《北京纪事》2014,(2):77-78
近千只猕猴在山谷中自由地跳跃、玩耍,还不时和人近距离接触,俨然猴子和人成了亲密的同伴。这是在房山七渡的“花果山”看到的一景。只要来过“花果山”,都会联想到猴王张随生。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张随生就开始自主经营,首先致了富。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七渡附近的山上有野生的猴子,就是这条消息,使他的后半生和猴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告诉村民,他将以每只10元的价格收购猴子。村庄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猴子出没,村民们开始对它们进行大肆捕捉。收购人以每只10元的价格,收购到了几千只猴子。当猴子的数量减少的时候,村民停止了捕捉。  相似文献   

12.
夺红旗     
猴子会因为捡到人的一顶帽子而相互发生争斗,谁都想抢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所以,在人想报复猴子时,便会把帽子扔给猴子,一群猴子便会上当,为了一顶帽子拼命地追打、撕咬。一顶帽子  相似文献   

13.
有一农民,以编织草帽卖钱为生。一天,他挑了两担草帽去卖,行至一座山下,天气很热,就戴了一顶草帽在树阴下打盹,醒来一看,草帽全没了。他到处找,发现树丫上许多猴子都像他一样,也戴了一顶草帽躺着打盹。他觉得非常新奇,也感到无奈,就把草帽脱下,无意识地抓了一下头皮,没想到猴子们居然也都像他一样,做了同样的动作。这回老农感到有“戏”,就手拿草帽向所有的猴子挥了一下,所有的猴子也手拿草帽向他挥了一下。于是,他使劲把  相似文献   

14.
猴子煮瓜     
猴子种的瓜果获得了大丰收。这天,猴子捧着南瓜正要啃。小松鼠在树上好心地说:“猴子兄,南瓜煮熟了吃,又香又甜。”猴子瞪了他一眼,“你别骗我上当了!”小松鼠认真地说:“你不妨试试,我什么时候骗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领导     
正山上有很多猴子,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看看什么叫"猴急屁股红"。游客经常给猴子喂东西吃,如果猴子配合游客,做几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就会得到更多的奖赏。猴子越闹,游客越欢。尽管猴子可以吃到游客送的食物,但是它们保持了"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头猴经常带猴子上山摘果子。猴子爬的山路崎岖险峻,有一段路非常狭窄,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每次猴群"组团"采购,都是头猴在前,样子威武得很。游客看了,说,猴如人,看那只头猴多威风呀,什么  相似文献   

16.
这只狒狒太凶狠你猜我是谁?我是一只狒(fei)狒。你是不是认为猴子会演戏?当然,马戏团的猴子没有不会演戏的。可是,我这只野生的狒狒也会演戏,而且表演的本事一点不比马戏团的那些猴兄猴弟差。马戏团的兄弟们表演是为了取悦你们人类,而我演戏却是为了生存。我要填饱肚子啊,我奔忙在丛林里,为了一口吃的,费尽了脑筋,我总是在挨饿。我的食谱很杂,什么水果、坚果,什么嫩树叶,  相似文献   

17.
以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亨利·劳森的代表作之一《赶牲畜人的妻子》为分析对象,对丛林文化中特有的丛林女性这一特殊的角色形象,从其诞生的环境与社会土壤、与男权主义社会的抗争、对"丛林"所象征的困顿的妥协与坚持的矛盾统一以及丛林女性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等多个方面对其所象征的各方面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与探究。结论是"丛林"既可说是影响女主人公心境的主体,也可说是女主人公的心境在现实中的投影,主人公没能脱离丛林,但也没完全妥协于丛林,而是尽自己所能反抗这种境遇,表现出了勇于对抗男权社会、虽妥协于丛林但不屈服以及以沉默传达热情的丛林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有一只猴子非常羡慕人类。它觉得,人实在太快乐了。果实熟了的时候,他们可以一担一担往家挑,不像猴子,一年到头四处寻觅食物,饥一餐饱一餐的;冬天里刮风下雪,人可以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家里有过冬的粮食,不像猴子,一到冬天,只能冷冰冰地蜷缩在石洞里,又冷又饿。这只猴子想,来世我一定不再做猴了。后来,这只猴子死了。阎王问猴子说:“来世你还想做猴吗?”猴子连忙说:“不想做猴  相似文献   

19.
康拉德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伟大传统,始终关注人的生存,人性的栖居,在作品中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维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在他的丛林题材小说中尤其有全面深刻的体现。随着思考的深入,康拉德对人性有不断深入的理解,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悲剧人性观和“积极悲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多种原因我读书很少,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穷人”,也导致了我的饥饿思维和缺志。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他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捉去。——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穷人首先是读书“穷人”。查《说文解字》,穷人的“穷”字,本义“极也”,也就是到了头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缺乏钱财”这层意思,古代叫“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