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对日观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彦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03-110
研究孙中山对日观 ,对于了解孙中山思想、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以及近代中国革命进程都有重要意义。从战略与战术关系出发看待孙中山的对日观 ,可知他是为了达成革命目标 ,而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和不惜付出代价。本文还专门就民初孙中山同日本的几次政治交易特别是订立《中日盟约》问题进行具体考察并作出评价 ,对有关文件的真伪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横山伊势雄的宋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美琼 《船山学刊》2010,(4):187-189
横山伊势雄是日本重要的宋诗研究者之一,他在宋代诗论研究(包括宋代诗学综论、严羽《沧浪诗话》研究、其它诗人诗论研究)与宋代诗人诗作研究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体现出整体观照、知人论世、理论思辨、辐射比较等的研究特色,对我国的宋诗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亚洲主义》是1924年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日本的重要演讲题.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汪精卫对此曾进行歪曲、纂改、使人们对其产生误解,以为他的大亚洲主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幻想,或是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联盟.本文拟对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提出的背景及目的进行剖析,辨明它与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汪精卫大亚洲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思想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民 《学术研究》2002,1(10):88-92
本文在盛邦和教授《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本大亚洲主义》一文的启发下 ,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进行比较 ,认为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与日本大亚洲主义早期的“亚洲联盟”论和“中日连携”思想 ,以及由此演绎出的文化亚洲观基本近似 ,但对日本大亚洲主义最后异化为侵略主义理论则是排斥的。孙中山既是一个爱国者 ,又是一个世界和平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日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近代中日友好的伟大使者,他曾自称是“向为主张中日亲善之最力著”,而日本舆论界也称赞他为“日中亲善的楔子”.在孙中山的一生中,15次踏上东瀛国土,侨居时间累计有9年半,约占其30余年革命生涯的三分之一,因之孙中山“视日本无异第二之母邦”.  相似文献   

6.
由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和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学会、日本神户孙文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论讨会,8月3日至6日在孙中山故乡翠亨村召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到会学者175人,其中海外学者86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南朝鲜、印度、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台湾、南朝鲜、印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孙中山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与孙中山的历史地位相比还是不够充分,孙中山思想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思想的精髓,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评价也应该进行有联系的分析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孙中山思想是一个体系,从构建这一思想体系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很大的余地;孙中山思想内涵丰富,他的和谐社会观、对西方三权分立的认识和批判都值得我们从新的视角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外国人士支持和援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些甚至直接参加了中国革命,宫崎寅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宫崎寅藏,号滔天,日本九州熊本县人。他很早就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同孙中山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孙中山对宫崎寅藏曾有很高的评价,认为  相似文献   

9.
近代岭南文化与孙中山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背景孙中山曾经说过:“兄弟底三民主义,是集合中外底学说,应世界底潮流所得的”.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是博采中外、融汇古今的开放型思想体系,博大庞杂、融通创新成为其经济思想的显著特点.本文试图从近代岭南文化特征的角度,考察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基础,探讨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与特点.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时代,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突与融汇的时代,因此,孙中山在建构他的经济思想时,不得不打下时代的烙印;孙中山的母体文化圈、他所受的教育与熏陶以及他赖以依存的文化环境,都是在近代岭南文化背景下完成的,因此,孙中山在构筑其经济思想时,便或多或少地刻下了岭南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正> 孙中山与华侨,是孙中山研究中一项重要的课题.由于孙中山在他的反清革命生涯中,一直把华侨看作是革命斗争经费的主要承担者,所以他把主要精力放到对华侨的组织和发动上面,并与海外侨胞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后者则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对孙中山在星马地区活动的几个方面略加剖析,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1.
试探孙中山对“满洲租借”问题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探孙中山对“满洲租借”问题的态度俞辛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状况“满洲租借”问题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中的一大悬案。日本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①,国内的一些论著也有所涉及。这里先回顾一下此问题的提出和日本学者对其研究的情况。首先提出此问题的是山...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与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思想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改造中国,孙中山苦苦求索,认真探索、研究中国国情,执着寻求祖国独立、民主、繁荣、富强之路。随着对国情研究与认识的不断加深,他一步提高一步地提出了十四字纲领、十六字纲领——三民主义;在他的晚年,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和趋于正确,终于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孙中山走过了近四十年漫长而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加深的过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一度曾与孙中山先生商谈两党合作,为此事,曾致书日本立宪国民党领袖犬养毅(同情、援助亚洲民族主义运动的人物)冀其从中斡旋。这件信函未在文献史籍发现,原藏于日本冈山县立博物馆。现由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文学博士坂出祥伸先生复印,寄赠给“新会县梁启超研究室”。此信对研究梁启超与孙中山在日本期间商谈合作事件,很有参考价值。原文如下: 西欧之人常谓敝邦人无爱国之性质,斯言仆几无以辨之业。然仆敢谓敝邦人非无爱国之性质也,其不知爱国者,因未与他国人相遇,故不自知其为国也。然则观之于海外之人,则可以验其  相似文献   

14.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 (包括新三民主义 )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 ,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 ,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 ,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 ,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 :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 ;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一在西方 ,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 1 832年圣西门的门徒乔西安尔发表在圣西门派刊物《地球》上的一篇文章中。主张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讨袁时期孙中山的最大目标为成功倒袁,重掌政权。戴季陶为其心腹,深知日援不可或缺,故将中国国内汉族之间的讨袁革命,上升至被压迫之黄色人种解放这一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高度,视日本为此次革命运动的伙伴。戴季陶一改辛亥时期的批判态度,首次对日本人的民族性及共同信仰给予高度评价,从黄白人种冲突观点出发提倡"中日提携论"。戴季陶的这一转变,除遵从孙中山的中日提携论外,尚与其自身经历和思想有关。戴季陶具备了从日本角度出发研究日本的姿态,这是他后来不拘泥于批判日本,而能将日本的优缺点客观加以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潘星 《理论界》2014,(7):126-128
孙中山的对外观念,在他生命的最后数年里经历了急骤地转折。在联俄之前,他曾一再尝试联结欧美列强,但却不幸遭遇失败,列强不仅不愿对他施以援手,反而屡屡与他为敌。内外交困之下,孙中山只好将求援目光转向苏俄。苏俄同意对孙中山进行援助,但须以改组国民党和孙中山改变对外态度,与它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为条件。在苏俄的推动下,最终,孙中山与列强彻底决裂,而与苏俄实现结盟。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犬养毅(1865—1982)号木堂,是近代日本的一位重要政治活动家。在辛亥时期,他始终注目于中国政治事态的演变,与中国资产阶级各派都有联系。武昌起义爆发。他亟欲使中国的事态按照其夙愿发展,抱病赶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与同时期日本其他来华人士的言行有同有异,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意愿有投合也有异趋。弄清并且剖视这一活动及其反应,对我们了解日本同辛亥革命、革命党人的关系将有所增进。  相似文献   

19.
马君武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科学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获德国工学博士学位;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曾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等职,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撰写过不少论著,并翻译过很多介绍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名著,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他还写了许多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歌,成为一位颇有成就的爱国诗人。他作风简朴、刚直不阿、言行一致。他做过几个大学的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治学认真、勤勤恳恳,最后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于广西大学校长任上,可谓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所著的“孙中山的社会政治与哲学观点”一书的第五章。原书在“前言”中说明本书的特点是:系统地研究了孙中山的世界观;论证孙中山对阶级斗争的立场和观点;以具体的材料,揭露国民党右派及反动的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歪曲孙中山革命学说的企图。原作者谢宁同志是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孙中山思想的专家,1955年冬,曾到广州访问,并到过孙中山故乡——中山县翠亨村参观。这一章的内容,基本上综合了以上的特点,是全书的结论性的一章。译文的个别地方有过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