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紧张"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世界"的理论所特有的展示方式,是理论在实现自身的过程中把握了实践的需要,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的特殊状态,是理论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内在紧张"的运动关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生长机制。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内在紧张"的状态,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理论创新的压力和机遇,克服这种"内在紧张"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现过程。从科学与意识形态、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历史与逻辑、个人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等五大理论"内在紧张"的矛盾关系及其逻辑关联,可以清晰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经验决策、决策过程封闭和缺乏自我修正与调节机制等弊端。改革开放后,决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决策结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为导向的决策体制改革,成功应对了中国由经济和社会迅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决策体制改革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组织结构分化、从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从被动参与决策向自主参与决策、从决策非制度化向决策制度化转变。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Barro模型关于内生公共支出的基本特征引入chamley模型,考察了经济增长中的最优税收与公共支出结构问题。利用两阶段逆向归纳法,分别探讨了社会第一优和次优的税收与公共支出结构的一般条件,并通过一个具体例子给出了最优公共支出与税收的显示路径。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对中国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4.
体制转轨与发展转型是转轨时期的双重任务,转轨时期的总成本可以因转轨路径、政策安排的不同而得到控制,但成本一旦发生就具有客观性,不会因为转轨阶段的转换而消失,前一期间内被推迟、忽略、隐藏的成本都会以累积、转移的方式在后续的转轨过程中或转轨结束时反映出来,成为必须最终结清的费用,从而对转轨的最终绩效评价产生校正作用,或者直接在过程中对转轨的效率产生影响。中国转轨过程及绩效评价模式的转变,可以1998-2004为一个转折,这之前的着眼点在于打破一个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并在这一过程中以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温饱问题。这之后的着眼点是要在完善新体制的过程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让各个方面在相互适应中获得持续发展。到转轨结束时,对于转轨过程的评价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是否建立了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是否确立了一种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三是是否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现实基础。中国目前转轨的实践进展已经提示我们,将转轨作为一个完整过程来考察,将转轨的目标、绩效的评价、费用的结算、政策的选择联系起来。从全局、从转轨完成后的经济社会考虑,既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的转变,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5.
这种二者必择其一的提问方法立刻就会引起误解:难道辩证法排除科学理论的系统性吗?因为辩证法本身就是以必然的转化而彼此联结成范畴的系统.另一方面,难道"系统论"排除辩证法吗?按照本书作者、东德哲学家们的意见,一般说来是不排除的.然而不存在抽象的真理,真理永远是具体的,无论是在一定条件下、还是从对辩证法和"系统论"的一定认识上看,实  相似文献   

6.
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是人类社会赖以运行的两种最根本、最基础、最普遍的机制。两种机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体制、规范表现出来的;两种机制,将社会的各个部分和要素组合起来,使之成为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体,规范并决定着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在社会运行机制变动过程中,某种程度的平衡机制欠缺、动力机制失范,就是当今中国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层病因。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应该是这种把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有机地、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政党、一个政府,治国理政一定要全面把握和处理好动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按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紧密结合的要求,深刻把握这种决定社会发展方向、轨迹和各种形式的内在运行机制,制定和实施好治国理政的纲领、战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防止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间的关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学史的角度,确立了“民间”概念的基本内涵,提出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的三种主要民间理念,即启蒙文化视角下的民间观,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民间观,从民间立场理解“民间”的民间观。这三种民间理念在不同历史情境和不同作家创作中又有不同的表现。中国现代作家走向“民间”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意义:一是丰富了文学创作主体的精神、情感,带来富有本土内涵的个性化艺术世界;二是意识到“民间”是新文学生成、发展的重要的精神资源和审美资源;三是为知识分子精神提供了现实的文化土壤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12):36-39
"简政放权"是"放管服"改革的逻辑起点,"放管结合"是"简政放权"的延续和发展,"优化服务"则是"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的目标指向。推动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度推进简政放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切实改进政府监管;以增加供给为指引,持续优化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既有与作为外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密切联系的一面,更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外来哲学转化为中国哲学的一面。这两个方面是与自19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相联系的: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越出西欧演变为世界性哲学,把自己的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带给了非西方民族,唤起了东方近代民族的觉醒;另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这一过程中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革命实践相结合,融入到不同民族国家的思想世界之中。研究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不能用其一面去遮蔽另一面,应当对这两个方面作历史的辩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占统治地位的今日西方社会,"理智",真象雅克·德里达所说,已经陷入"绝对的危机"了吗?关于"理智"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开展,也越来越显得突出."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就必须切实弄清楚人脑活动的种种功能和本质.从"人工智能"的要求出发来谈认识论,就不能纸上谈兵了,不能象以往西方的一些哲学家那样,尽说空话.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早已能模拟人的一部分"智能",但在将来,计算机的"智能"能否提高到类似人智的水平,或者说,科学能否使一台"非人"的机器产生"人一样的智能"?对于这个问题,西方曾出现过所谓乐观派和悲观派这两种相反的见解.乐观派认为计算机能模拟人的智能,他们和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梅特里一样,认为"人是机器",人脑也不过是一台复杂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局限性,也是人智的局限性;计算机能够、应该,而且将会做人能做的一切.悲观派则认为人的智能远非计算机所能企及,计算机永不可能达到人的智能水平.但近几年来,却又出现了另一种乐观和悲观的对立,双方都以机器思维最终将能够与人智并驾齐驱这一假设为前提,尽管这个假设的可信程度还低.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在宏观环境、制度基础、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指标体系、实施机制等要素也不尽相同。我国各地政府在实施绩效管理的实践中,借鉴西方绩效管理的经验,又不单纯停留在制度移植与照搬层面,而是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环境、政府改革现状等实际,立足比较、反思与超越的眼界,建设体现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绩效管理模式,以积极推进政府管理改革事业。基于政府绩效管理中西方之间经验的比较,分析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质和理论价值,可以发现这是一种新模式,即创效式绩效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涵括的体制、机制、功能、辅助性创效等内在结构是完善的,其未来发展路径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农民的大规模跨区流动即“民工潮”日渐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到了1990年代中期,正当“民工潮”汹涌澎湃之时,有人指出“民工潮”的发展已带动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到来。这在学术界和政策界引起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向的讨论。即:在中国经济进入全面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农民是选择继续进城打工还是回乡创业。讨论的重要性在于,农民究竟会选择什么样的就业环境与就业方式。本文对回流现象在社会经济学框架内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过去20年的发展趋势。文章还根据安徽和四川两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讨论了回乡农民工的特征。初步的观察表明,在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外出仍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具有体现唯物史观特征的基本框架,作为自觉运用的科学分析方法,它是经济领域的客观辩证法在头脑中的反映,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原理的分析功能和把握唯物史观分析路径的辩证法要素这两个方面;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比,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具有显著的科学特征和优势,其理论创新是由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哈宣言》,WTO成员方将在2003年9月墨西哥召开的WTO第5届部长级会议上就制定一个有益于推动国际贸易和发展的竞争政策多边协议进行谈判。本文论述了竞争政策与国际经贸活动的关系,评析了竞争政策领域迄今的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阐述了WTO成员方特别是欧盟、美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关于竞争政策多边协议的立场,并提出中国应有的立场和对策。中国应当积极参加WTO关于竞争政策多边协议的谈判,并在这个大背景下,抓紧制定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基石之一,是确保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率的一部基本法。竞争政策是国家的长期策略,而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因此,应当注重竞争法和竞争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文知识的两个特点对于法学知识的建构和运用有着重大意义:第一,研究对象(人)可受知识的诱导,形成知识的自我强化;第二,存在科学性方法失灵的领域。本文以著作权法为模型,揭示了前述问题的具体表现:其一,法学中的"偶然规律化";其二,科学式演绎的失灵。法制史本应破解"偶然规律化",但是过度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反而使其加剧了这种现象。法学的创造性转向提供了解决之道:利用人的可塑性,发挥知识的创造力,策划理想生活,一方面可以避免历史偶然对现实的过度压制,另一方面摆脱寻找"科学式真理"的情结,创造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理论假设是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深入到理论假设来确立基本思想并展开逻辑叙述,这也是从根本上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话或论战的需要。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理论假设的现实性、科学性和辩证性,因而具有更大的理论认知功能和社会建设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精神与批判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假设的基础上,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并坚持四大理论假设,即"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科学的理论学派可以产生于局部的传统和经验,所以在不同社会文化中能够出现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比如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和英国学派。但同时理论学派也需要符合通则性标准,不仅能够解释局部范畴的社会现象,也能解释世界范畴的国际社会现象。生成这种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确定的,经表象系统形成学理意义,并具有不可通约的性质。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霸权护持,英国学派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社会。中国国际关系学要想产生重要的理论学派,建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前提批判与问题反思表征着两种不同的哲学立场,同时也构成当代哲学不同的出场路径。前提批判是以形态学立场为前提、以重构形态为旨趣的话语行为。它遮蔽了一个真实的基础:一切真正的哲学都起源于问题,对问题的批判性反思才是哲学走向深处的真正语境。虽然形态建构一直是哲学话语体系的存在方式,但是它始终是对实践问题的哲学解答方式,问题与形态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并具有根本性质。马克思哲学革命提出的反思的问题学指涉实践论和问题学立场,强调哲学本质上是问答逻辑。坚持以改变世界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反思批判问题中的哲学和哲学中的问题,才能达到哲学形态的前提,进而才能构建合理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过去20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数都把子女留在家乡,部分子女跟随父母到了城市。无论是留守还是流动,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2006年珠三角3000多名农民工的调查资料中反映的有关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方式的分析,理解农民工子女留守家乡和流动到城市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控制了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因素之后,农民工来源地的区域差异仍然是影响他们的子女留守或流动的重要因素。地区性壁垒存在的原因和机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