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联性的加强,地方政府各自推动经济增长的行为必然会在区域间发生相互影响。本文在确立中观效应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地区差距扩大、地方保护主义和税制竞争三个维度对地方政府行为的中观效应进行分析,并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效应以负面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2.
王焕祥  郎玫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7(1):108-114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行为的制度特征与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及经济转轨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行为在制度变迁和制度选择的路径上内在地具有偏向、刚性与同构性的制度特征.通过可获得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一问题的存在.由于公共财政支出的偏向、刚性与同构性的制度特征严重影响了经济转轨的效率,因此,如何打破制度变迁路径就成为今后需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舜 《中州学刊》2004,(6):63-65
由于缺失中观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不能科学解释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问题.中观经济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有其显著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因此,构建包含中观经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是中国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与利益主体地位的形成,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各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根植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利益的差异性中,经常演变为政府间的竞争性行动,继而对地区差距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将地方政府竞争因素分解为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区域市场发育、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优惠政策、地区资本形成和区域人口流动七大因素,利用各分解因素的替代统计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地方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差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都需要坚持公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然而不同的经济体制对公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却存在不同的要求。当前我国公有经济主要采用的全民所有制即国有制的企业模式,基本上与传统的计划体制相适应。既属于国家所有又具体分属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所有的企业,其总体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地方、部门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越是按承包的原则强化地方、部门的局部经济利益,划清其与国家总体利益的界限,这种矛盾就越明显。当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地方、部门占有之间的矛盾突出时,国家就会收回一部分权力,包括企业隶属关系的上划;当地方、部门缺乏积极性时,国家又将企业和一部分经济管理职能下放到地方、部门。实践表明这种收收放放的管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地方、部门占有之间的矛盾。同时,既受政府保护又受政府  相似文献   

6.
中国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从实践看,地方政府控制了城镇规划和决策的权力,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与企业形成合谋关系,普通民众则难以参与城镇化发展,这诱发了民众与政府、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现代规制理论认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在政府、企业和民众之间形成一种均衡的规制结构。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须扭转目前地方政府、企业、民众之间规制力量失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是政府科层结构的“中观层次”,上承中央政府.下启基层政府。具有时空双重地方性特征的“地方”是地方政府职能发挥和转变的独特场域。政府职能转变只有把握地方的时空地方性特征,才能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和本地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描述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回顾1992~1993年和2003年下半年以来有关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认为现有的宏观经济研究范式对于认识中国这样的复杂经济体存在问题,提出认识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视角在于考察中国宏观经济内在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投资、消费、制度变迁、政府支出等各方面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产生影响的原因、影响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演进规律。对于有显著影响的方面应加强中观经济层面的认识和管理,并据此建立了一个描述性模型。  相似文献   

9.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地方政府间、政府部门间、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财政是各层级政府行为活动的基础,政府间的财政资源分配直接决定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实现其职权的能力大小.财政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核心,既定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所反映财力的非均衡性可以清楚地折射出府际关系的一般特征.分税制视野下,府际关系主要呈现出财政资源的中央集中化、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非对称性、地方政府间发展非均衡性、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倾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结构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政治利益、生态利益的组合,各利益主体核心利益差异与利益偏好排序组合差异导致利益矛盾。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表现为财权矛盾、事权矛盾与区域矛盾;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矛盾表现为矿权矛盾、税收矛盾与收益分配矛盾;居民与政府、企业的利益矛盾表现为补偿矛盾、就业矛盾与环境矛盾。针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利益矛盾,需构建民众参与型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合作治理型组织机制、生态利益主导型利益协调机制三位一体的包容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统筹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由英国政府率先提出。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矫正分散决策条件下个体最优行动造成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这一市场失灵问题,其低碳经济政策独具特色,形成了涵盖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涉及政府、企业、消费者的政策体系,并在政策之间的协同性以及环境、经济绩效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完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要素聚集和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生态问题,集中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问题的出现说明:仅仅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在获得短期经济利益的同时,必然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相应的经济代价。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进,政府在宏观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在中观层面制定有利于生态城镇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微观层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政策,这对于确保生态城镇建设步伐,经济高效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张昕 《兰州学刊》2008,(4):62-65,124
我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水平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有着很强的相关性,由于我国城市化道路与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城市化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土地与土地收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以公共选择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一些观点和假设为前提,对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目标函数、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机制以及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等进行分析,试图得出一些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区域管理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国民经济分级管理体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空前发展和从未有过的建设高潮。然而,由于宏观调控理论的滞后和基础的薄弱性,特别是由于有关区域经济这个中观层次的管理理论迟迟没有形成,致使区域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近几年所出现的区域经济失控、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等现象与此不无关系。因此,研究区域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理论,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苏宁公司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市场开放式竞争与民营企业成长的关系,并从理论和实证分析 的角度,剖析了地方政府追求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的潜在矛盾,提出地 方政府应根据民营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区别对待。贡献度越大,越应该重点扶持。  相似文献   

16.
张卫东 《江汉论坛》2007,(5):102-105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与斗争,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唐代,这一矛盾表现得特别明显.用现代观点来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与斗争就是一种博弈行为.唐代中后期,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上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当中央财力雄厚时,对地方的控制力就比较强,反之亦然.土贡虽然在唐代财政体系中并不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通过对唐代土贡的分析,从中也不难看出唐代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目标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限从扩大到收缩,成为体制转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需达到市场经济目标模式中规范的政府职能,必须克服地方政府既是管理者又充当“经济人”的双重职能矛盾,与企业制度、市场发育紧密结合,配合推进改革。本报告着重剖析了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特点和难点,探讨了地方政府经济调节功能的正确定位和职能转变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治理中,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结构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呈现出深刻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形成,不仅与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有关,与嵌入在经济中的地方政府官员个人晋升微观政治利益和体制内软约束有关,还与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与届别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行为有关。构建并实施生态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应因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宏观层面上的作用,通过计划途径、财政途径和金融、政策、法规等途径实施合理的调节和控制,抵制市场经济有害的正反馈;二是政府在中观层面上的作用主要依赖于省、市、县地方政府,特别是发展较快地区的地方政府,通过对区域性经济的推进,为中央政府的市场化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三是政府在微观层面上的作用,主要是指区域经济方面,通过确定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重点和制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杨新荣 《云梦学刊》2002,23(5):18-21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有所增长 ,保护农民利益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一些地方政府行为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因此 ,从分析这一深层矛盾入手 ,阐述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与保护农民利益的若干对策思路 ,是当前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