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英语某些介词的汉译方法主要有四种 :1)把某些介词结构译成汉语的进行时意义 ;2 )把某些介词译成汉语的动词 ;3)把某些介词译成汉语否定句 ;4 )把某些介词短语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2.
中式英语是一种独特的英语变体,在拼写、语音、语法和语用上都存在有别于通用英语的特点。早期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不少来自粤语,现在绝大部分来自普通话,用的是汉语拼音。早期汉语借词不少是音译借词,当代发展趋势是意译借词。早期借用以单词为主,现当代则出现大量的借用短语。  相似文献   

3.
英语动词学习的难点之一在于弄清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上述两种关系可以通过动词所联系的题元角色部分地表现出来。通过对表"移动"义的英语动词所关联的典型题元角色的语义描写,揭示了这类英语动词的不同义项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即均可区分出本意的移动和喻义的移动,且喻义的移动有强弱之分。然后通过对动词的题元栅分析,说明同一英语动词的不同含义在句法上的不同映射。研究表明,题元角色虽然不能直接而准确地预示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现象的种种格局,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能浓缩同一动词不同义项在语义特征方面的共性。认识这种语义共性,对深刻认识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现象及其教学以及英汉语对比研究,均能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实词指称对应事物,其多义通过中心义的语义扩展认知操作派生而得,中心义也是多义之一这一现象来说,虚词则以标示实词或语句之句法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的语法关系之语法功能标记为己任,其上位抽象的本质义即是所标记的语法关系义,多义则是指本质义在具体下属语境中对应变异在基本层级之中位的多个语法范畴。因此,虚词的本质义不是多义之一,多义之间不是派生与被派生的关系,没有中心义与边缘义之分,而是同层级的并列关系。区分清这一点具有理论意义,也是还原虚词和虚词多义的真实面貌,乃至做实虚词多义研究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负迁移下的英式汉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式英语为英语学习者所熟悉,但英语式汉语同样存在。文章通过研究英式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价值观的迁移,分析英语学习对于汉语学习的负迁移,尝试探索避免英式汉语产生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功能角度对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重在呈现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其出现概率、词汇语法和逻辑顺序表征方式上的差异,从而揭示英汉之间在认知和思维上的不同。研究发现:在类别出现概率上,英语增强类关系使用较多,而汉语延展类关系使用较多;在词汇语法表征方式上,英语的逻辑语义关系多由逻辑标记词体现,而汉语主要是通过语义关系来蕴涵;在增强顺序表征方式上也不尽相同,英语习惯先结果后原因或条件,汉语正好相反;在表征延展顺序时,英语通常按照逻辑标记词的语义排列,汉语则根据先后顺序排列。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与不同民族的认知与心理相关,西方民族重逻辑推理,汉民族重悟性和直觉。   相似文献   

7.
以“小三角”为视角,以现代汉语“动核结构”和“非动核结构”为对象,分析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存在的“错综”关系,及其中存在的“同形同构异义”、“同形异构同义”等结构同义、结构多义关系,认为这些结构同义关系和多义关系的语值不同,并指出结构同义的区别、结构多义的化解都受到“句管控”。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汉语量词和英语单位名词的语法化现象的描述 ,证实了广义隐喻是语法化的驱使力量。同时 ,对汉语量词和英语单位名词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得出了汉语量词的语法化程度远高于英语单位名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鉴于”是个书面语色彩较强的多义虚词,既有原因义介词用法又有原因义连词用法。文章从历时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两方面对多义虚词“鉴于”展开考察。“鉴于”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动+介”跨层结构,元明时期词汇化为原因义介词“鉴于1”,清代“鉴于1”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原因义连词“鉴于2”,语法化顺序表现为“鉴于1>鉴于2”。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从输出率与正确率两方面对多义虚词“鉴于”的二语习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是介引功能“鉴于1”均先于连接功能“鉴于2”习得,二语习得顺序表现为“鉴于1>鉴于2”。得出结论: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吻合一致、存在正相关。将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结合起来对多义虚词“鉴于”进行考察,是一种个案分析尝试,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是否存在相关性、存在多大程度的相关性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主设计的测试题,就语言学能倾向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语法敏感性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本次研究发现:1)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中存在着语言学能倾向,语法敏感性的确是其中的一个成分;2)生造词,英语排歧义句,句子扩展,和段落阅读可能是能够有效地测试中国学习者的外语学能倾向的手段;3)汉语语法敏感性不能作为一个指标用于测试汉语为母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语言学能倾向。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生学习英语过去时,会出现"知易用难"的情况:识记语法规则不难,然而在语言应用,尤其是即时交际中,容易出现在过去时语境中误用现在时的情况。情状体假说(Aspect Hypothesis)从动词本身的含义角度阐释这一现象,指出一些动词的过去时较易掌握,另一些动词的过去时则较难掌握,其难易程度由动词本身的情状体决定。对两组不同阶段(初级和较高级)的英语学习者的抽样分析验证了情状体假说。在英语教学中,如能依据过去时习得的自然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或向学生介绍情状体假说,提醒其过去时学习的难点,可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很多对进行体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其语法语义的表层含义,而忽略了其内在的暗含意义。从语用学角度对进行体和一般体进行分析比较,对进行体所表述的言外行为作以简单探讨,从而揭示了进行体所表述的言外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模糊理论的基本观点探讨现在时间概念的模糊性和英语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指出.英语一般现在时不仅用干表示现在时间范畴的行为和状态,也可用干表示过去和将来时间范畴的行为和状态。实际上正是现在时间概念的模糊性在英语语法中的具体反映,说明英语一般现在时是一个模糊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语篇中的投射语言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在学术语篇中出现频繁的投射语言是实现学术语篇概念的准确性、判断的严密性、推理的周密性等特点的主要手段。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投射动词时态运作机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投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来建构,以实现其特定的人际意义与语篇意义。基于目前的一些理论不能恰当、充分地分析与解释投射动词时态的功能作用,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功能时态理论,探讨了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的时态隐喻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3部分阐明了英语时间与时、时与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尽管某些语言在时与体之间的特征多么相似,但它们的运用仍有其自己的特殊含义。文章分析和比较了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时间与时、时与体的各自表现形式,由此剖析了时与体的本质区别及内在的相互关联;着重探讨了中国学生在学习现在完成体时遇到的困惑,从而表明了母语对学习外国语会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学术期刊要走向世界,要么通过英语这个世界通用语,要么依靠汉语本身。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表示其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印欧语系的语言基本都采用显性语法标志,即通过屈折形变,在单词上黏附语素表示各种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但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难以采用屈折形变方式去表示语法意义。汉语更多的是依赖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和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推测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语法关系。汉语显性语法形式的缺失或不完善往往会消耗听话者解读时更多的认知努力。中国人因其文化和汉语语境可以弥补汉语显性标记的不足,但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却是很大的挑战。在提倡汉语学术和文化走出去且国际读者群日益壮大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开始研究汉语书面语篇的显性标志,完善汉语的书面语法,让汉语期刊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汉语学界对于汉语时态的存在与否及其体现方式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其角度主要是传统语法。文章从系统功能视角对汉语时态系统及体现方式进行探讨,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描述。研究表明:汉语中存在有标记和无标记即零形式的时态;有标记时态主要通过语法化手段、准语法化手段和词汇化手段来体现;而无标记时态的判断主要依据小句中谓体本身的意义,另外,语境也对时态的确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过去式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语法项目。本文采用语料库这一新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处于不同水平组的中国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过去时态的错误特征,研究词频对动词过去式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俄汉语祈使范畴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祈使是俄汉语共同使用的语法范畴。俄汉语祈使范畴的语义基本相同,但语用功能相差较大。汉语是分析语,俄语属于综合语,富于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无体的区别,俄语动词则分为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和兼体动词。体是俄语动词的核心语法范畴,与态、时、式、人称等其他语法范畴相比,体处于特殊地位。在祈使句中动词体的不同,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同。另外,动词祈使式的人称还受到亲疏关系、年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已有理论上抽象地推导出中西方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着相互对比相互借鉴的关系。把两种思维方式、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以及两种文化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澄清,有助于掌握英语严式语法的要领,系统全面地学习语言,领悟西方文化中智者精神的魅力;要有意避免汉语的宽式语法向无限宽泛发展,并注重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表达,使中国的悟性精神落到更为具体的有范畴约束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