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复“筹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8月10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在北京《亚细亚日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公开批评辛亥革命道:“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也。”并公然鼓吹:“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随之,“筹安会”发起,其宣言把矛头直接地指向了辛亥革命,说:“我国辛亥革命之时,国中人民激于情感,但除种族之障碍,未计政治之进行,仓卒之中,制定共和国体,于国情之适否,不及三思,”“长此不  相似文献   

2.
1937年10月底,在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撤退后,“八百壮士”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寇血战四天四夜,杀出了人民的威风和骨气,震撼了国内外.后来中国政府应公共租界当局之要求,乃命其撤退.当“八百壮士”撤入公共租界后,却遭租界当局缴械,并被拘禁于“孤军营”长达四年多.1941年12月28日又被日寇接管而落入魔掌.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上开始于1896年,结束于1937年的赴日留学浪潮,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和甲午战争的惨败后赴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留日浪潮勃兴的根由:救亡图存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人们省悟到仅仅“师夷技”而不图政治上的革新改良,不足以救亡图存。时人认为日本的胜利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中国人应该向日本人学习,留学救亡成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将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留学生身上。他们指出,“当今之所谓老大之国,欲一线之生机而将来之基础者,非留学生其谁与哉”。有人甚至认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4.
轶事三则     
李大钊最早运用“与时俱进”一词“与时俱进”是从古语“与时偕行”或“与时推移”等词语演变而来的。李大钊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与时俱进”这一词语者。1917年10月10日,李大钊写出致《太平洋》杂志记者的短札《此日》。文中写道:“……即以此未来这一年,为吾国民历史之一页空白,待吾人本其优洁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断刚毅之努力以绚书之,期于必达,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页页联缀,永续无穷。以过去之此日为纪念,以未来之此日为理想;以过去之此日为陈迹,以未来之此日为前程。如是推嬗,吾人之此日无空期,即吾人之进步无止境。然则新…  相似文献   

5.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关系可谓乾坤倒转。在连接两国的宽广海域上,不再见慕中华之风而不辞艰辛赴中国朝贡、学习的日本使节、僧侣们的漂泊身影,日本实藤文库中也查寻不到珍藏于东大寺正仓院那样的大唐瑰宝。相反,一批批中国学子却忍辱负重地来到这个被祖先称为“倭国”的地方。自1896年唐宝锷等十三位学生赴日留学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中国到日本留学的学生竟达三万余人。1896-1911年留日教育出现的原因这一时期留日教育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来说,可从国内国外两方面作结。国内的原因● 留日救国的社会思潮甲午中日…  相似文献   

6.
第四章 乌哈噶图可汗之后裔一、弘吉刺氏妃后之生嗣当帝位被夺之际,乌哈噶图可汗之弘吉刺惕氏哈屯已孕三月.汉兵临围之际(弘吉刺氏哈屯)匿瓮中滞留于宫,朱洪武纳彼为皇妃,携其登基.彼皇妃思之:若满七月分娩,吾婴必被视作敌子而遭戕害,于是祈天垂恩,果延至十三月生子.洪武帝之汉族后妃亦生一子.洪武梦见二龙相搏而右龙为左龙所胜.于是令筮者卜其吉凶.笼者曰:“此非二龙,乃君之二子.其右者为汉后之子,其左者为蒙古后妃之子,(左者)将继君之宝座而享有天命.”洪武帝以蒙古后妃所生之子继位,则(于帝业)不利(为由),将其驱逐出宫,于长城外筑库克浩坦,俾蒙古后妃之子居之.洪武帝在位三十一年而殂.汉帝之子即位.四年后,弘吉刺惕氏后妃之子率少数伴当与山阳之六千百姓、水滨三万女真及黑城之汉人整兵征伐,擒获汉家皇帝之子,捺印于颈而废逐之.乌哈噶图可汗之子永乐皇帝即了大位.此真正吾皇之子嗣坐了皇帝宝位,奉号“永乐大明”.①以拥立之功赐予六千乌济耶特人三百“大都”,②云.永乐皇帝在位二十二年殁.永乐之子嗣即位者凡十四,此处不载其名矣.齐载二国之承嗣,难矣哉,从略.二、北元内部之纷争乌哈噶图可汗崩殂之年,其子必力格图可汗(1338—1378)于应昌州即大可汗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规模留日学潮始于甲午战争后的1896年。“五四”运动前,社会主义运动在日本篷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在日的广大留学生深受影响。浙江是留日大省,浙江籍学生周恩来、陈望道等在日本留学时思想上逐步转为马克思主义者;部分浙江籍报纸杂志印刷刊登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论著。另外,以朱执信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对...  相似文献   

8.
先秦编辑考     
1 编辑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书籍的产生和发展。换言之,编辑是随书籍的产生而产生的。先秦时期,纸还没有发明,书籍的形式是简册,即把字刻或写在竹或木制的小条上,然后再用绳“编”结而成。“编辑”一词中的“编”即源于此。因古代的编辑们所接触的书是竹木为之的简册,而简册是须经刀削火烤才能形成的。所以,古代的编辑被称为“编削”。  相似文献   

9.
周逸群同志在湘鄂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逸群同志字立风,乳名铜生,祖籍湖北省蒲圻县,1896年6月25日诞生于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1906年进城南小学读书,1914年到贵阳,入南明学校中学部读书,1919年初东渡日本,在东京庆应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23年春天,逸群同志回到上海,在《中国青年》的启发下,创办《贵州青年》旬刊,用笔“促进真实的民主政治;唤起民众底阶级的自觉,以与权力阶级对抗;不持狹隘的地方主义,于解决贵州问题时,并企图解决国家问题”。这时,逸群与恽代英、肖楚女同志建立  相似文献   

10.
郭象的政治哲学可称为无为论 ,他把无为解释成自为和不为 ,即自尔而为、无心而为。落在人事政治上 ,就是“各当其分” ,各在其位 ,位称其能 ,能尽其职。他主张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君主重在用人而不在于亲事 ,贵在能用天下之才而不求自己必是天下之才 ,不应以一己正天下而应任物自得 ,同时应保护农本。“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 ,即克服了矛盾冲突的最高和谐 ,是郭象玄学的终极价值理想。郭象以“独化”说论证无为政治 ,认为事物各自独立的变化发展构成了世界的原始和谐 ,政治的运作因循独化之理 ,就能复归于和谐。  相似文献   

11.
庚子事变中,许景澄、袁昶、徐用仪三位浙江籍官员因主张剿匪议和,被清廷诛杀.东南社会以<新闻报>、<申报>等为舆论阵地,严词抨击清廷的内外政策,表彰三人之忠肝义胆.其灵榇抵达上海后,上海社会各界为之举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动.此现象一方面凸显了南北业已存在的政治分野格局,同时起到了强化东南区域认同、巩固东南互保成果的作用,是晚清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各种矛盾交相作用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释“猖狂”     
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注言,“阮籍:……因为对晋朝统治者不满,以纵情次酒来掩护自己.时常独自坐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车走不通了,就痛哭而回.猖狂:放任不拘于礼法.”注者以阮籍“对晋朝统治者不满”,“纵情饮酒”来照应“猖狂”,将其意义释为“放任不拘于礼法”.其实王勃此句是从《晋书·阮籍传》引发的:“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动哭而反.”两相对比,赋之“猖狂”即传之“率意”和“不由径路”,赋之,“穷途”即传之“车  相似文献   

13.
《少年中国》月刊 ,是“中国少年学会”的会刊。“中国少年学会”是“五四”时期一个著名的新文化团体 ,从 1 91 8年 6月 3 0日发起 ,1 91 9年 7月 1日由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成立。这是一个历史长、会员多、分布广、成员复杂、分化最为明显的一个社团。其成员有百余人 ,总部设在北京 ,1 92 4年迁南京。在南京、成都等地均有分会 ,在两湖、山东、天津、上海等省市以及法、德、英、日等国家都有会员。其中 ,早期新文学作者如张闻天、恽代英、沈泽民、田汉、宗白华、康白情、朱自清等均参加其会。学会出版过《少年中国》月刊、《少年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从1943年起,赵树理逐渐走出自己的文学“路子”:以介入生活的文学动机和大众化的艺术方法构成的“通天彻地”的现实主义文学。1949年后,其现实主义“路子”因为缺乏浪漫而被质疑,1958年前后尤甚。赵树理对他“不浪漫”的批评的回应,一方面改革,一方面坚持,其文学之路经历了从文学事功的理想到进退失据的尴尬,但他总是从“产量不就范”的角度来限制“浪漫”,最终在1959年陷入“中央错了还是你错了”的文学与政治的双重危机。近年来,山西学者以赵树理和“晋军后”视角研究赵树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成就颇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赵树理文学与政治的三个历史形态,即现实主义文学观、文学事功的理想和进退失据的现实,研究三者的历史关系,对深入认识赵树理及其时代的主流价值关系,进而反思新时代文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占相当大的比重。40多年来,编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使其训释日臻完善,对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正像王引之说过的:“经典之文,自有本训。得其本训,则文义适相符合,不烦言而巴解;失其本训而强为之说,则阢隍不安,乃于文句之间增字以说之,多方迁就而后得申其说,此强经以就我,而究非经之本义也。”①吴山萝师(孟复)说:“要力求从古书(包括字书、韵书、训诂书及其他书籍)中找到古训为根据”,才能避免望文生训的误释,从而做到“信而有证②。”教材中训诂方面存在的问题,究其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广博进修学院是一所以高教自考助学为主体的高层次成人教育机构.创建于1993年11月,由上海财务学会主办。“广博”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宗旨,以师资强、设施好、管理规范、质量可靠享誉社会,学生近悦远来,出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喜人现象,成为浦东新区首屈一指的高层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  相似文献   

17.
二程以“天即理”“性即理”“礼即理”建构其天理论,取代“天即道”“性即道”“礼即道”,确立“理”之至上本体地位,完成“以理代道”的术语转换。“以理代道”的目的,乃借“理”之分殊性统摄宇宙万物,以此连通“理”与“事”。这缘于在理论上言,“理”既可是至上无二之“一理”,又能是分殊蕴于万物之“万理”“众理”,正是基于此,二程强调由“一理”统摄“万理”,从而在哲学上解决了形上之“理”与形下之“事”的同一性问题,做到体用、理事不二。如此,从理的统摄性和万殊的差异性,形塑一个整体秩序,从而为其秩序学说奠定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先师桑热嘉措于1896(即藏历十五绕迥丙申年)诞生在安木多丹斗山附近石大仓宁玛派嘎牙日大家族中(即今化隆县石大仓乡政府所在地),1982年6月22日在西宁园寂,享年八十六岁。 我欲在嘎·桑热嘉措这位雪域圣地的语言大师政教伟迹之苍海中舀起滴水,以彻底弃  相似文献   

19.
在京师同文馆成立后的第二年(即1863年),当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奏准仿照京师同文馆之例,在上海设立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定名为上海同文馆(后改为上海广方言馆).为什么在北京刚建立一个同文馆,又要在上海添设一馆呢?(还有广州的同文馆.)且看李鸿章在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初十日的奏折中所提出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三年之丧”的古礼在晋唐之间曾发生过重大变迁。在皇家服丧方面,晋唐间,“三年之丧”从“心丧三年”发展成了“以日易月”,但这里的“以日易月”与汉魏时期的已经有着重大差别。在社会上,“三年之丧”逐渐受到各阶层认可,并被朝廷以立法形式予以支持。以上变迁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