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候显,藏族,僧侣出身,明朝宦官;著名的外交家,政治活动家。他在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成就突出;在民族关系方面,为沟通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汉、藏关系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藏族领袖人物。据《辞海》、《辞源》上说他是航海家;《明史》上有《侯显传》,其功勋均有所记,但简略至没有籍贯、民族。至于他的家庭、出身与成长,上述典籍更未提到。  相似文献   

2.
王艳 《民族论坛》2009,(4):11-11
<正>2008年9月,查宜成功通过岳阳市委"四差额"竞选成为岳阳市民宗局局长。面对笔者的提问,满脸兴奋而憨厚的查宜说:"我曾援藏工作3年,这样的经历使我对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和兴趣爱好能高度吻合该有多好!"1981年,20出头的查宜从湖南省粮食学校毕业,被安  相似文献   

3.
"多元一体格局"这样的概括,对演变至今的中国历史及其多民族结构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认识框架.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族群文化等方面来看,其值得论证、展开的地方还很多.理论上讲,"一体"有待界说;现实当中,"多元"尚不平衡;而从腹地到边疆、从大陆到海岛,各相互有别的诸"元"差异,也还需要深入分析和研讨.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治理传统,从"边疆"和"腹地"两个角度及其相互对照试作论述,对多元之"元"及其所体现的不同之"多"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帝国体系到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国家建设的基本战略.中华民族的发展孕育了今天的中国,而今天中国的国家建设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基础.中华民族是在多民族的聚合与整合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有深厚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基础.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界,在此前后,将中华民族汇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政治共同体呈现的形式不同.在 1911年之前,这个共同体是传统的中华帝国体系;而在1911年之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和帝国体系的瓦解,这个共同体就是逐渐确立和发展的现代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整体进步与发展与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相伴相随.  相似文献   

5.
从概念厘定到理论运用:西方民族冲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的民族冲突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民族冲突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内容涉及界定概念、扩展范畴、探究原因、寻找规律和思考对策,尤其是在理论运用方面,致力于实现民族机制、冲突机制和国际关系机制的内在统一,为更好地理解民族冲突,探求解决民族冲突的理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周边共同体到民族国家——东南亚的民族分裂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南亚存在不少民族分裂主义运动,本文着重谈谈菲律宾摩洛人、泰国南部北大年马来人、缅甸掸人与克伦人的分裂主义运动。关于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原因,存有6种观点。1.新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是那些用人为边界将民族共同体分成两部分的国家存在着固有的脆弱性。由于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1955年,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在长沙召开全省第一次模范民族工作者会议,到会128人(苗族32人、侗族12人、瑶族20人、回族8人、维吾尔族3人、汉族52人)。精彩回眸:湖南省第一次模范民族工作者会议  相似文献   

8.
从精美舞蹈盆说到民族发祥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1997年7月中旬在西宁举办了“海峡两岸‘中国江河之源与中华民族发展’学术研讨会”,芈一之教授代表青海民院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并宣读了《从精美舞蹈盆说到民族发祥地》一文,受到与会各位代表的称赞。本刊现予刊登,以飨读者。伟哉壮哉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包括56个兄弟民族。有12亿以上人口,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澎湖等在内的中华大地上。华侨人数众多,数以千万计,足迹遍全球。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具有从未间断的几千年文明史的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她目前正昂首阔步地以崭新的面貌,走…  相似文献   

9.
10.
英邓彧  李兰 《民族学刊》2016,7(4):26-33,101-105
In ethnic minority literature,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ethnic identity. The names of an ethnic group’s folk heroes,in this case the Naxi hero Coqsseileel’ee ( in Naxi pinyin ) , or ( in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 , are not just sound se-quences, but are also full of implicit meaning that needs to be transferred. Only when this meaning is conveyed can we protect ethnic culture in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1.
12.
40年前,在进军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里,有一个刚从四川甘孜参军的藏族战士.这个15岁的翻身农奴的后代,从此踏上革命征途,把自己与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他已是我国7位藏族将军之一,任西藏军区少将副司令员.他叫刘永康,藏名次仁旺堆.进军西藏途中,新兵刘永康就被送到18军在甘孜组织的"西藏工作干部学校"当学员,后来回连队当战士、班长、排长.1951年10月底,刘永康随部队进  相似文献   

13.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研究,要么简单式地描述民族政策的演变和实践状况,要么在现有民族政策体系的框架内进行个案研究,缺乏对民族政策的设计逻辑进行反思,亦缺乏对我国民族政策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深刻和系统认识。本文从身份视角对民族政策设计的内在逻辑进行探讨,提出"身份—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的分析框架和从"单一身份"到"多重身份"的政策框架,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现有实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民族政策是对"民族身份"这一单一身份的制度性强化,在实践中造成了民族关系的紧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在多元社会、开放社会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民族政策建构应基于多重身份的逻辑。最后,提出了从单一身份到多重身份的民族政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民族生态学的概念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族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生态文化问题,而狭义民族生态学则是把生态文化看成是生态人类学的另一种表述。狭义民族生态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擅长于对传统知识的研究。民族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也需要民族生态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覃琮  吴絮颖 《民族学刊》2020,11(5):84-92, 150-151
《密洛陀》是瑶族的民族史诗,主要流传在桂西北的布努瑶支系,被誉为布努瑶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对《密洛陀》搜集整理以及相关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先后出版了五个版本的《密洛陀》,使《密洛陀》汇入中国民族史诗的长廊,在研究上则探讨了《密洛陀》的定位、创世特点、哲学思想、文化认同、传承规律、史诗比较等众多议题,但也存在着搜集整理成果形式单一、重文本轻田野的研究倾向等问题。今后《密洛陀》的研究,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搜集整理,在研究方面则要加大田野调查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实现与国内外史诗研究接轨。  相似文献   

17.
罗兰·巴特"作者已死"的观点把作者直接从权威地位批判到了死亡的身份;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把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作者看作是被本能欲望支配的不满足的个体;福科的"话语功能说"认为作者起着某些话语存在、传播的作用。作者存在多元化的身份,本文从实-虚拟、意识-机械两个方面回顾了有关作者形象的探讨,完整的作者形象应该从作者、文本、读者三个方面共同建构。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特“作者已死”的观点把作者直接从权威地位批判到了死亡的身份;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 把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作者看作是被本能欲望支配的不满足的个体;福科的“话语功能说”认为作者起着某些话语存在、传播的作用.作者存在多元化的身份,本文从实一虚拟、意识一机械两个方面回顾了有关作者形象的探讨,完整的作者形象应该从作者、文本、读者三个方面共同建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nation术语在法国从人们的观念世界走向真实存在,继而又从现实政治局势变动波及观念世界的演变历程。在展示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作者指出,族裔nation观念与公民nation观念并非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两种对立观念;它们只是从两种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得出的认识,是基于现实政治利益争夺而人为植入和强化的对立。本文最终目的是要说明:nation的存在基础既可以是政治的,也可以是文化的;既可以是契约的,也可以是族裔的。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开放性的理念,其实现的可能性完全取决于现实基础能够提供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利用现代史学中新兴的口述史学方法,对浙江省各个市县乡土社会中现存的大量祠堂、学堂、礼堂等建筑进行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基于此形成的近50万字口述成果,展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公共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特别是其中从祠堂变为学堂又改为礼堂的建筑,不仅见证了中国乡土社会公共空间的一种演变过程,更能够阐释现代化的巨大力量使该社会从传统家族式的血缘社会逐渐转变为现代地域式的人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