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陵瞭望》2010,(13):F0003-F0003
2010年,南京市秦淮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以秦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秦淮、富裕秦淮、人文秦淮”为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城市新一轮发展机遇及“迎青奥盛会、创文明城市”工作契机,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崔纪存 《金陵瞭望》2007,(21):18-19
近年来,秦淮区市容管理局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发展秦淮、富裕秦淮、和谐秦淮”为主攻方向,以双迎双拆为重要契机,以长治长效为目标举措,高位式领导、高强度整治、高效能管理,区域环境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先后被市政府授予“市容管理进步奖”、创建平安南京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5,(22):F0004-F0004
近两年来,秦淮区市容管理局按照“讲大局、讲团结,争先进、求和诣”工作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成效等诸方面寻求突破、探索创新,为全区“发展秦淮、富裕秦淮、人文秦淮”总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先后在城市管理、老城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多方面屡建新功.2004年底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  相似文献   

4.
张立龙  张勤 《金陵瞭望》2010,(28):35-35
2010年是秦淮房产落实“三个发展”.实现“三个提升”的开局之年。秦淮区住建(房产)局作为全区城市建设管理的责任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三个发展、三个提升”的目标.围绕中心任务,把握关键节点,全面完成城市建设“三个提升”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区划设置是国家区域治理重要的制度规划,政府以层级式、分块式的区域划分实现对各地区有效的行政管理。研究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新经济地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由行政级别、规模范围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空间规划制度(行政区划设置)与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密度)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行政区划制度包含层级式与分块式两个维度的设计规划。一方面通过城市的行政级别设定确定了不同层级城市的职能权力、财政规模,建立形成了区域内梯度化的城市等级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模范围的管控对城市客观存在的扩张需求与城市经济密度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以资源配置的方式实现政府对区域及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设计、政策引导。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分别由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幅员范围三个维度提出行政区划设置对城市经济密度影响的研究假设。研究再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分析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研究发现:行政级...  相似文献   

6.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标志着"大关中"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推进阶段。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数为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西安是经济区集聚辐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天水、咸阳,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铜川、商洛、渭南、宝鸡、杨凌,是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进而提出强化城市流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增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明确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强化城市间分工与协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朝宗 《金陵瞭望》2008,(17):23-24
针对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有人提倡少讲主义、多讲问题,有人强调先讲主义、后讲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既思考主义、又解决问题。联系浦口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随着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区域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同时领导、市民和社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6,(18):92-93
数字:见证秦淮的腾飞 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秦淮区干部群众务实创新,众志成城,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秦淮、富裕秦淮、人文秦淮”的发展方向,凝心聚力抓发展,全力以赴抓实,加快推进了富民强区和“两个率先”进程。目前,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城市型大学是指行政关系隶属于某座城市,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紧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一线工作者为教学目标,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科研方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阶段教育与终生教育为主的综合型地方大学。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城市型大学的办学思想应是:结合城市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将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合理融入所在城市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培养为城乡建设一线工作的专门人才,并开展技术应用与开发,以便更好地为地方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塑造城市旅游品牌的意义在于通过旅游品牌化,提升城市旅游内涵,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应在区域背景原则、体系构建原则、个性化原则、兼容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主要依托区域旅游协作背景,强化精品建设,优化行业管理和环境建设,整合品牌传播及创新发展城市旅游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6,(22):F0003-F0003
2006年,秦淮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秦淮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提升市容环境、打造秦淮品牌为目标,坚持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执法整治与对调改造并举,注重长效管理、严防违章回潮,  相似文献   

12.
在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目前各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所展开的城市首位度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究竟是会导致城中心城市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劣化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会形成更强的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其辐射扩散范围,缩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研究针对性分析我国现阶段重要的空间形态——城市群,其中心城市首位度变化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研究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城市最优规模倒U型模型对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构建形成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分别从中心城市在集聚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抑制作用、中心城市在扩散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心城市不同首位度水平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心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内部作用机理展开分析。在实证层面,研究以中国十九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7年中国十九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展开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对模型内生性...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05,(23):34-36
秦淮区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发展秦淮、富裕秦淮、人文秦淮”的发展方向。这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富民强区。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秦淮区发挥比较优势,拓展秦淮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经营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本文围绕以经营城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题,论述了一种新的城市经营模式——城市经营“区域协作”模式。通过对该模式内涵、运作机理的分析,强调在城市经营进程中要重视构建区域协作博弈机制,建设区域协作经营网络,以提高区域城市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对近几年我国城市体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空间功效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功效等方面。城市体育研究沿着两条线索:一是基于城市本身的特点与体育的功能;二是立足于城市与体育的本质。大型运动赛事,不仅可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市政建设,还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间接地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关于武汉学研究对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及其形成发展所依托的区域是武汉学研究的基本空间,这个空间是历史形成的、不以现状行政区为限的人文地理单元。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个人文地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变迁,则构成武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研究旨趣而论,武汉学应该追求共时态与历时态的统一,即:它既是一门对武汉城市现状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城市学、社会学;又是一门对武汉城市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长时段研究的区域史学。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学科的发展很快,在城市化问题、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经营与管理、城市竞争力、城市群体空间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重要突破。在未来几年,城市经济学学科必须突破诸如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城市化健康发展问题研究、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若干重大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北方渤海湾经济圈中心的北京和长三角经济圈中心的上海亦迅速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并在各自所属经济圈内发挥了差异化的领导作用和辐射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的原因包括:禀赋与环境差距;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差距。因此,要“因城而宜”,对中心城市功能优势进行科学界定;协调经济圈内城市利益,实现产业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功能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以陕西省为例对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城市功能的演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创新和辐射功能,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同时提出城市功能调整的实施路径: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建立“学习型城市”、加强城市协作、树立尺度理念等。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可持续发展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从宏观评论与微观分析相渗透的层面初步分析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机理: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分布是其物质形态基础;城市与区域一体化是其支撑条件;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是其核心所在;文化继承与创新是其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