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长度     
《老人世界》2010,(5):52-52
生命的质量是可以用长度来衡量的。 一个人在他一生中如果不会享受生活,可以说这样的人生是短暂的,即使能够活到百岁,最终也只能是抱憾一生。而一个人在他一生中如果总是与快乐相伴,无忧无虑地做好自己理想中的事,闲暇时把生命的调色板调得五彩缤纷,他便可以坦然欣赏人生的美好,品味幸福生活的甜蜜滋味。  相似文献   

2.
所谓老年,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生命的一个阶段。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大体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阶段,老年就是描述一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阶段。其二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即用年龄做为标准,对社会成员划分成不同类型的群体,与少年、青年、壮年比较,  相似文献   

3.
钱自胜 《公关世界》2009,(12):36-37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项最重要的决定,它决定着你的前途,你的成就,你的幸福。它可能造就你,也可能毁灭你。第一项决定是,决定选择一个怎样的职业?第二项决定是,决定谁做你的终生伴侣?而这两项决定都要智谋。一个人谋的能力如何,谋的质量如何,就决定着你的人生质量,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在于精神文化教育.它包括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使人学会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5.
减法做人     
贾天 《当代老年》2008,(2):39-39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人生的快乐在于你会不会减法做人。” 人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哲人说人生如车,其载重量有限,超负荷运行促使人生走向其反面。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无限。如此看来,学会辩证看待人生,看待得失是十分必要的,有时,我们也应用减法,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否则,负担太重,人生不堪重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6.
死亡,人生的终极,一道生命恐惧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一个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一个神秘而又现实、不能不猜又难以猜透的谜题;一个牵涉人类文化许多领域的大问题。自从人类诞生,它就伴随着社会发展。文学家巴金说过:“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字——死”。哲学家叔本华断言:“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人类便几乎不会进行哲学思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对死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生存环境,对死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每当祭奠亡灵的时刻到来——中国的清明、冬至,日本的新年祭祖、彼岸会,欧洲的万圣节人们在祭祀同时,引发对死亡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学文 《老年世界》2013,(12):23-23
世间无数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而发展完善的,没有简单就不会有复杂。人生的过程也是由一个一个的简单事物和经历组成的。如吃饭、走路、睡觉、工作、休息、娱乐等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琐事。但是,就是这些平常琐事组成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如果忽视了这些简单,人的生命就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鹤鸣 《金色年华》2008,(9):59-60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最珍贵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然而,心脑血管病却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全球每2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降服这个残害人类的恶魔,已成为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令人谈之色变的瘟神,樊长喜先生勇敢应对、知难而进,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和实验的工作中。经过千百次的研究和试验,终于研究出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彻底降服心脑血管病的锐利武器“樊长喜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是一个忌讳的词,人们总是避而不谈。但事实上,生命终有消逝的一天,如果能及早认识,早做准备,当死亡靠近时,我们才可以坦然面对。而死亡教育就是希望人们能够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10.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对生命的展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挖掘到世间的美好情感,启示着人生的追求真谛。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必须要有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用自己全部的人生感性、人生觉悟、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去诠释舞蹈,使更多的人们在审美中为之动情,受到思想上的陶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生老病死,是生物界的常态.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因为有了精神意识,比其他生物享受了更多的幸福、欢欣和高品质的生活,但也正因如此,人类必须同时承受面对死亡的痛苦、悲哀和恐惧. 任何一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平凡还是显赫,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就不可避免地要直面"死亡"这个永恒的生命主题.相较于我们平时更为唏嘘的"飞来横祸"而亡,发现自己得了不可治愈的绝症,人生的沙漏行将流完,生命已开始进入倒计时的当事人眼睁睁地看着生命力从身体里一丝一丝地消逝而无能为力,其所遭受的身心折磨更能触动我们的神经.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双温暖的手给他们饱受病魔蹂躏的身心以抚慰和关怀,让他们带着生命的尊严,在宁静与无憾中安然逝去,那将是一种幸福.1967年,英国医生桑德斯创办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对垂危生命进行关怀和照护,将Hospice(临终关怀)的福音带给了千千万万的临终患者.  相似文献   

12.
漠沙 《老年世界》2006,(22):24-24
人的一生,年龄上的划分并不是惟一的标准,而幸福和快乐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有幸福感并时时创造幸福的人,在他的生命跑场上永无终点。许多老年人总在探讨这样的问题:老年人,如何创造人生的幸福,并保持这种幸福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3.
一、生命之轻的首当其冲者 为摆脱饥寒而苦苦挣扎,乃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温饱问题一朝解决,百无聊赖,堪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个社会中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遭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人类历史上,乃至生物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一个社会中的一小撮人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则在人类文明的发端时期已经出现,那便是历史上的贵族们。他们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首当其冲者。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今天正全面遭遇这一问题的当代人借鉴和反省。  相似文献   

14.
有民谚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那意思是这两个年龄的人很容易辞世。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说法也大多得到应验。这是迷信?是巧合?还是人生中的一个生命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人生的韵律     
有的人主张把人生看得很短,但也有的人喜欢把人生看得很长。这都不无道理。因为看短了,会使你更加珍惜生命的时光;看长了,会使你对生命更加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6.
黄禹康 《老年人》2010,(9):56-56
一个人只有健康而没有长寿,是遗憾的生命;只有长寿,没有健康,则是痛苦的生命。所以,一个人既有健康又有长寿,那才是高质量的、幸福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命是人生和社会一切价值的基础,我归纳为四句话: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尊重生命是法治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曾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与死.人类最基本的两大问题被这句话描述得如此美好和宁静。“优生优逝”,成为人生的一大幸福。然而,相比于“优生”.”优逝”却是不少人的奢望。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罹患癌症.生存时间只剩6个月或更少.仅剩的生命时光被撕心裂肺的疼痛充斥.最后一段生命旅程颠簸愁苦。然而.这一群体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据统计.我国现有癌症患者700多万,每年新增24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已超过160万人.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之首。  相似文献   

19.
江北雪 《老年世界》2009,(21):35-35
健身养生是人类抵御疾病、保护和延续生命的自我防御措施。然而,养神又是诸多养生方法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是人生命的灵魂,所谓神,即人的气质精神。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与坏,首先是由人的神态和神采、举止气度表现出来。因此,老年人养神促进健身养生愈加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0.
《浮士德》长久以来带给人们深刻的哲理启示。《浮士德》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关注人类永恒的话题一生命价值。探究《浮士德》中蕴含的生命价值意义,无疑会有助于今天的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