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瓶梅》以写实的方式保存了大量的海盐腔戏曲史料。这些资料涉及海盐腔的演出剧目、表演特点、组织经营方式与演员构成,以及戏剧的功能等多个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戏剧学研究价值。本文以小说中保存的海盐腔戏曲史料为切入点,探析明代戏曲中海盐腔盛行的状况和发展流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戏曲品评是戏曲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明代的曲论家朱权、王骥德、吕天成、祁彪佳等运用戏曲品评这一方式评论作家作品,对戏曲作品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构建了相当完整的明代戏曲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在这方面,吕天成的《曲品》和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最为突出,他们主要运用溯源得委法、比较分析法和意象鉴赏法品评戏曲作品,公允恰当,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期,北京戏曲舞台上演绎的很多曲目取材于《金瓶梅》,人物情节虽较小说略有变化,但继承关系明显。大量的《金瓶梅》戏曲演出史料以及相关禁令无一不彰显《金瓶梅》在清代中期北京传播的广度。文人墨客或者达官贵人对《金瓶梅》戏曲的接受程度和对演员的评价再现了戏曲《金瓶梅》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探索小说理论的同时,五四作家就中国小说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教训,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与严肃的批判。此处所谓历史经验指明清白话小说的优劣得失,现实教训指民国旧小说的泛滥成灾。对明清小说优劣得失的讨论,使五四作家对小说艺术的理解更为清晰和丰富了。对民国旧小说的声讨批判,使一度被污染了的小说园地得到了净化。可以说,这是五四小说理论催生的必不可少的一步。讨论明清小说得失优劣涉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价})、吴承恩的《西游记》、笑笑生的《金瓶梅》、蒲近龄的《聊斋志异》、吴敬粹的《儒林外史》、曹…  相似文献   

5.
论《剧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说》引用了汉、唐以来至清初近200种来著和专著中关于戏曲的资料,并加以分析评价。是书主要探讨了戏曲源流、角色起源、剧目取材的本事,载录了剧坛掌故与作家、波良的轶事,品评了北曲和南曲的风格、词采,较系统地阐述了焦循的戏剧理论观念。在戏曲流派观点上,焦循崇尚“宾白词曲,俱权当抒”,和舞台艺术特征相统一的“本色”论;在审美价值取向上,要求遵循戏曲文学创作规律,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结合,着意探究戏剧题材选择、结局处理和悲剧意义;在戏剧演出的社会效果上,重视演员的演技水平和广大观众鉴赏过程中的移情作用。焦循的曲论同他的诗论、文论相比,较多创造性,因而也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以剧曲闻名于世,但散曲亦为后人推之为“大家”。《易余蘥录》里说:“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为一代巨手。”过去,关氏的散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品多零散在《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珠》、《乐府群玉》、《北词广正谱》、《尧山堂外纪》、《北宫词纪》、《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彩笔情词》等集子里。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关汉卿戏曲集》,编校者——吴晓铃先生把这部分散曲汇集起来,附于这个集子的后面。共搜辑套数十四,小令五十七,另有五首考据未确的小令;一九六四年出版的隋树森先生辑录的《全元散曲》与吴先生搜录的小令相同,套数少一,实际是少二套,多出一套[仙吕](桂枝香),还有残套二。今以吴先生搜录的曲子为据,参照隋先生的辑曲,对关氏的散曲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教诲。  相似文献   

7.
李渔作为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戏曲理论家,在剧本创作、场上表演、导演理论和演员培养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在其所著《闲情偶寄》中,他从生源选择、师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戏曲演员的培养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优待戏师、重视文化、解明曲情、规范宾白、重视经典等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这是我国古代关于戏曲演员培养最全面的论述,彰显...  相似文献   

8.
清代笔记名著《茶余客话》文笔简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学科领域,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史料,而且新见叠出。《茶余客话》记述了大量的人物故事;还注意辑录戏曲、小说等方面的材料,如《荆钗记》、《水戏》、《元曲》、《水浒传》、《琵琶记》、《金瓶梅》、《西游记》、《长生殿事件》等等,不仅保存了重要的文学史材料,还提出了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观点,例如,他以明朝《淮安府志》的记载和《西游记》中大量的淮安方言论断《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后来鲁迅、胡适等人受此启发并加以考证,最终断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茶余客话》内容还包含了许多进步思想,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代徽州文言小说集除了前人研究成果中提到的《亘史》、《广艳异编》、《风世类编》、《閣然堂类纂》、《贤博编》、《舌华录》外,还有汪云程《逸史搜奇》、余懋学《说颐》、查应光《靳史》、马大壮《天都栽》、罗逸《亘史补》、张正茂《龟台琬琰》等,这些作家作品共同促进了古微州文言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沙崔》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最后一部南方题材小说,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运用叙述聚焦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相关的文本分析后可以发现,麦卡锡在这部小说中同时采用了外聚焦、内聚焦和零聚焦三种叙述聚焦方式.外聚焦叙述给小说阅读带来阐释的趣味,能够带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内聚焦帮助读者把握到主人公语言与行动之外更加隐秘的内心精神活动;零聚焦则通过全景式描绘给读者提供解读文本意蕴的丰富信息.三种叙述聚焦的交叉,是麦卡锡在《沙崔》这部作家生涯的承上启下之作中取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最大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1.
对于屈原使齐问题,学界意见纷纭。本文提出,屈原使齐是楚国生存与发展战略的正确反映,具 有重要意义;屈原不仅使齐,还很可能侍楚怀王访赵、访魏,以求结成抗秦联盟;屈原使齐时,应具有左徒或 其他较高职位;屈原使齐本身是成功的,完成了外交与文化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家庭视角戏剧的悲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剧作家持之以恒地在"家庭"这一中国文化最敏感也最具意味的视角上创作出大量的剧作,而这些剧作无论是悲剧、正剧、还是喜剧,都体现出了统一的悲剧内涵。本文试图阐明剧作家们将这些悲剧内涵显现出来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即将家庭放入失序的社会背景中,演绎平常人的社会悲剧,运用写形传神与心理刻画相结合的方法关注现代市民精神痛苦,创造戏剧意象,构建浓重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3.
论文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包山楚简、长沙铜量铭文等地下出土文字资料 ,对战国屈氏世系加以考察、排列 ,比以前论屈氏世系者多出十多人 ,填补了以往谈屈氏世系者在春秋末年的屈生、屈申之后即接伯庸(误以为屈原父亲 )的巨大空白 ,纠正了错误。论文也分析了屈氏先世对屈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戏曲家的文学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戏曲的诗乐教化倾向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众多,其主要原因则是中国古代戏剧家的艺术价值观。对中国古代戏曲家艺术价值观的产生影响的重大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代戏曲家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所形成的双重人格;二是中国古代戏曲家所接受的儒家传统文化观;三是中国古代戏曲观众(既包括下层民众也包括统治阶级上层贵族)对戏曲的矛盾需求。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虽然复杂,却可以用一个原则将之统一。这个原则就是《毛诗序》中提出的"风化"和"风刺"。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中国古代戏曲矛盾、复杂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明清时期,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中的故事为依据而创作的传奇、杂剧,便成为其时剧坛上的主要剧目.然而,戏曲改编小说并非易事,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戏曲演出时间与小说叙事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小说所容纳的故事长度是戏曲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剧作者在根据小说进行再创作时,对原有题材能够做到有目的取舍.清代"红楼戏"改编<红楼梦>小说,对原著的情节内容主要采取了"由人入手"和"由事入手"这两种取舍方式,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来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代报刊与近代戏剧关系密切。近代传奇杂剧作品绝大多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推动了传奇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题材、体制乃至接受方式的近代转型。近代报刊与作为大众艺术的戏剧尤其是舞台演出的关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近代报刊促成戏剧观念的变革,并成为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7.
据康熙、雍正间文人詹贤之《詹铁牛文集》,考得其时江西曲家三人:何圣符、谢士鹗、詹贤。何圣符曾作传奇《缘外缘》;谢士鹗曾作传奇《快目前》、《玉蝴蝶》、杂剧《情文种》,另有《愤商山》一种,不明是杂剧还是传奇;詹贤曾作杂剧《一线春》、《画中缘》、《同林鸟》、《女锺期》。詹贤为何圣符、谢士鹗剧作所写的序,可补《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之阙,充实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邓长风在《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中,将江苏兴化人李雨商误作《镜中花》传奇的作者、河南人李雨商。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的恶妇形象,这些形象因其模式化表现而具有了符号意义.恶妇形象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除了有其现实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处于现实困境中的杂剧作家需要她们作为一种思想载体来曲折反映社会混乱、自身价值跌落所带来的心灵痛苦,也显示了他们因社会地位下降而引起的心理弱化,以及虚幻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27年(1949-1976)的戏剧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也走过了一道从颂歌走向畸形的轨迹.在现实题材剧禁忌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一些有个性的艺术家转入对历史题材的探索,从而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掀起了一个以老舍的<茶馆>和田汉的<关汉卿>为代表的历史剧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20.
<橘颂>是屈原早期作品.在诗中,屈原借对橘树的赞美,清醒地勾勒出自己叛逆性格三个方面的基因楚民族长期与中原民族抗衡而形成的叛逆性格;屈氏家族在楚王室中因宗支疏远而备受排挤的抗争精神;追求内在品德的完美,不愿融众从俗的诗人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