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信仰复归"浪潮中,约翰·厄普代克创造出小人物"兔子"。"兔子"的追寻信仰代表了作者本人对于信仰问题的探索。作者通过展示"兔子"在信仰追寻中的宗教观念变迁,深刻地说明了宗教信仰已无法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指引;"信仰复归"已不能成为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在<兔子,跑吧>的扉页,约翰·厄着代克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的一句话作为该书的格言:"神恩的运动,内心的顽固,外界的环境".本文重点围绕这三点,旨在阐述此格言是本书的精髓,它不仅指明了"兔子"跑的内在和外在力量,也暗示了"兔子"正在跑向一个无法到达的自我;"兔子"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它只能使"兔子"深陷其中,而"兔子"跑的原因和结果都体现了帕斯卡尔冲突.  相似文献   

3.
兔子练力气     
兔子在屋里,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声响。等它打开门才发现,自己家的篱笆被推倒了。"是谁?"兔子跑出门,看见熊远去的背影。兔子正想追向前去,却又停住了脚步。追上了又怎样,自己也打不过它。兔子回到屋里,越想越生气,"不就凭着自己力气大吗,损坏了别人的东西也不道歉!"兔子想出门玩儿,没心情;吃水果,没胃口;干活,没力气……兔子在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中有三个意象:一个是力求挣脱"外界环境"束缚的主人公意象:"兔子",象征着主人公是一个战战兢兢、唯唯诺诺、一事无成的平庸小人物;一个是不断寻求、企图救赎的意象:"跑","跑"包含着逃避和寻求两个层面;一个是深陷其中、无法逃离的意象:"网",在逃避和寻求的过程中,兔子陷入"网"中,暗示了逃离上帝的日子里,人类失去了希望和出路.这三个意象是厄普代克对美国社会的深入体察和对主人公哈里不同层面矛盾冲突的精准把握而着力构建的.  相似文献   

5.
兔子的文章     
罗百辉 《可乐》2008,(11):28-28
舌头超出思想,废话就此诞生。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头狼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干什么?""写文章。""什么题目?""《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相似文献   

6.
以克尔凯郭尔"自我"这一哲学概念为基础,来阐释<"兔子",跑吧>中"兔子"的逃跑--回归--逃跑--回归这一心路历程,从而指出一个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自我追求者,必须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个体与社会的复杂统一体.从这种意义上,一直在苦苦追寻自我的"兔子"最后必须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7.
"兔子"的形象分析--评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之一《兔子,跑吧》中的“兔子”形象进行了分析。兔子一直处于困惑中,一方面他对现实生活不满,一味逃跑回避;而另一方面,他又没有目标,不知道该跑向哪里。逃跑中的兔子是孤独的,他的梦想和现实总是冲突,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逃跑的兔子一直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当中。  相似文献   

8.
会飞的兔子     
兔子站在山涧边,望着对面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实在太宽,足有几十米,恐怕任何野兽都无法逾越,除非长着翅膀的鸟。兔子叹了口气,心想:我要是长着翅膀,就可以  相似文献   

9.
兔子顿悟     
张孝成 《可乐》2008,(1):19-19
兔子有事要去森林那边的大山。它不熟悉路,向去过的乌龟打听。"那边景色美极了。要说路嘛,确实不太好走,特别是要过一条深沟。上次,我被它拦住,只  相似文献   

10.
兔子和松鼠     
吕金华 《阅读与作文》2011,(1):M0002-M0002
兔子和松鼠,两个比爬树。兔子爬不上,蹲在地上哭。松鼠哈哈笑,心里真满足。又去比跑步,输了小松鼠。松鼠流泪水,兔子跳起舞。各有长和短,输赢没定数。  相似文献   

11.
兔子不吃窝边草,被动物界指责为"地方保护主义"。早上,兔子妈妈出门时,对小兔子们一再嘱咐:"妈妈寻食去了,你们就在窝边玩,不要跑得太远。"中午,兔子妈妈带回许多青草和白菜叶子,给小兔子们吃。小兔子们见妈妈累得满头大汗,都十分不解:窝边这么多青草,妈妈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寻食呢?兔子妈妈说,这是祖祖辈辈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会飞的兔子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 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实在是太宽了,足有几 十米,恐怕任何野兽都无法逾越,除非长着翅 膀的鸟。 兔子叹了口气,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 了,就会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它正胡 乱地想着,忽然有一团巨大的旋风刮了过来, 兔子躲避不及,被刮上了天空。一会儿工夫,它 轻轻地摔在地上。  相似文献   

13.
《兔子跑吧》一书让约翰·厄普代克和哈里·安斯特朗都一举成名。主人公兔子曾经是一个著名的篮球明星。事业的辉煌除了带给他荣誉、掌声和爱情之外,也带给他自我实现的感觉以及自我实现后的副产品——频繁、强烈而且纯粹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是马斯洛人本哲学的重要组成,加上需求理论构成了人本哲学的三大支柱。然而在《兔子跑吧》中,兔子哈里一直在奔跑,在寻找。试图找回曾经带给他极度震撼和欣喜的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最终对女儿的爱使他再度感受到高峰体验。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使他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及人与生俱来的对于自己和他人最美好品质的惧怕,也就是马斯洛所称的“约拿情节”的束缚,他没有再次达到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4.
厄普代克自己曾经说过,《兔子,跑吧》整部作品是一个"Z"字形的结构,展现了兔子逃跑—归来—逃跑的过程。兔子这种反复逃跑归来的过程是各种强烈心理作用下的选择。荣格心理学研究中的内倾、外倾、抽象、移情、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为我们解读兔子这一反复的过程提供了一条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从小,大嘴兔子的愿望就是当一个自由自在的公主,可是,这只能是她的白日梦。因为她的爸爸不是国王,妈妈更不是王后,她只能当一只普普通通的兔子。"昨天,远得要命王国的乐得要死公主参加了在香得要晕花园举行的森林节日庆典活动……"电视新闻里的报道,又唤起了  相似文献   

16.
《新少年》2013,(6):40-41
华莱士擅长搞些小发明,他和爱犬格勒米一起经营一家以捕捉兔子、保护菜园而闻名的"捉兔公司"。捉来的兔子,全部饲养在他们的家中。  相似文献   

17.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描述了一位绰号"兔子"的年轻人的人生经历,详尽展现了"兔子"的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厄普代克着力刻画了夫妻间的矛盾,父子间的冲突,同时也成功地揭示了当代美国人婚姻裂变、两代人间的对抗,及传统道德观念堕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兔子画画儿     
熊很会画画儿,它画的白云,仿佛在飘;它画的鸟儿,仿佛能听到鸟的歌唱;它画的树木,仿佛能看到它们在努力生长……它画得真是太好了!兔子很羡慕,问熊:"你说我能画得像你这么好吗?""能,当然能,只要你愿意画!"熊说。兔子回到家,花了一天时间,画了一幅画儿,送来给熊看。熊打开画卷,说:"画得真不错,只是这些  相似文献   

19.
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是美国传统和主流文化的文本化写照。从兔子形象的构建以求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复归,到对黑人权力运动的改写来维护白人社会的主导,以及对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写来捍卫男性社会的主流意识,厄普代克在"兔子"系列小说中,利用"兔子"的人生经历巧妙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美国社会主流文化思潮的变化。作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代表形象,厄普代克笔下的"兔子"形象勾勒出整个战后美国的历史流变。从阿波罗登月计划、越南战争到石油危机、经济衰败,厄普代克在四部曲中处处彰显美国意识,试图展现正在逝去的美国主流身份。  相似文献   

20.
《新少年》2006,(Z1)
当年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大意轻敌,一觉儿把唾手可得的金牌给睡丢了,懊悔不已。这回龟兔赛跑又开始了,兔子决心戒骄戒躁,一雪前耻,坚决不睡,勇夺第一!结果……太阳可以证明,可怜的兔子真的没睡大觉,可怎么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让我们一起帮它想想,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