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历史事态百变,人才辈出,波澜壮阔,引入入胜,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著名篇章。当时,曹操、诸葛亮等杰出的法家人物,以反潮流的精神,推行法家路线战胜了东汉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路线,打击和消灭豪强割据势力,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继秦和西汉前期之后,又一个法家路线胜利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曹操诗二首【作者介绍】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法家政治路线的积极推行者。他二十多岁开始担任地方官吏,后因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官至大将军及丞相,封魏王。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东汉末,豪强地主大搞分裂割据,形成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在政治上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坚持革新,反对倒退。为了实践法家的政治路线,他首先加强法治,对豪强地主势力采取限制、压抑的政策;并实行屯田,奖励耕战,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唯才是举”,尽量网罗有用的人才。这些措施,使他得以先后消灭吕  相似文献   

3.
曹操(一五五——二二○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历代反动派都咒骂他。《三国演义》出来后,曹操几乎成了“奸雄”的代名词。鲁迅早就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对曹操如何评价?主要是看他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东汉末年,地主阶级特别是豪强地主残酷压榨劳动人民和互相争夺造成天下大乱。著名的“黄巾”大起义,烧官府,杀豪强,使“朝野崩离,纪纲文章荡然”,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和孔学,推动着历史前进;也为推行法家路线创造了客观条件。在农民起义被残酷镇压下去后,豪强  相似文献   

4.
(一) 曹操是封建社会进入中期以后的杰出法家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政权崩溃的时代。东汉政权是由世族豪强控制的。长期以来,推行一条儒家路线,政治上实行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名教之治”,组织上实行在儒家虚伪德行装饰下的“任人为亲”路线,思想上提倡尊孔读经,宣扬天命论。世族豪强是儒家路线的阶级基础,历史发展的障碍。他们大量兼  相似文献   

5.
(一) 曹操是封建社会进入中期以后的杰出法家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政权崩溃的时代。东汉政权是由世族豪强控制的。长期以来,推行一条儒家路线,政治上实行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名教之治”,组织上实行在儒家虚伪德行装饰下的“任人为亲”路线,思想上提倡尊孔读经,宣扬天命论。世族豪强是儒家路线的阶级基础,历史发展的障碍。他们大量兼  相似文献   

6.
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法家代表人物,他们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行法家路线,同儒家大族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曹操和诸葛亮,就是这一时期法家的杰出代表;刘备与孙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与执行了法家路线;其他如郭嘉等人,也是比较著名的法家。法家代表人物的出现和法家路线的先后推行,逐步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恢复与发展了社会生产,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使得气焰嚣张的儒家路线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学者师商(鞅)、韩(非)而上法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阶级长期信奉孔学,结果是孔老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反动思想日益抬头。致使豪强兼并,皇权旁落,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酿成了自秦统一后的第一次豪强割据的分裂局面。社会向何处去?是前进,还是倒退?是统一,还是分裂?这个问题严重地摆在各阶级、阶层面前。公元一八四年,张角、张梁首先举起义旗,调动起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大军,为推翻代表豪强利益的东汉王朝,消除社会前进的阻力,做了尝试。虽然,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在东汉王朝和豪强的高压下很快被镇压下去了,然而,黄巾起义却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打击了豪强势力。而且,起义农民推翻东汉王朝和消除豪强势力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社会进步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激发了他们变革社会的决心。在黄巾起义的推动下,地主阶级内部不安于现状的中小地主中的杰出人物也跃跃欲试。他们积极地从先秦进步法家的武库中寻求思想武器,打击豪强,变革维新,在重新实现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曹操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8.
“四人邦”利用历史反党,“邦义”连篇累牍,而《论三国时期的法家路线》这株毒草,确实“有着自己的特点”。梁效宣布:三国法家“人材辈出”,儒法斗争“波澜壮阔”,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都是“法家人物”,遂使三国成为“一个法家路线胜利的历史时期”。事实果真如此吗?不是。这里剖析此文所引三条史料,便可窥知“四人邦”包藏祸心,手段卑鄙。梁效写道: “曹操、诸葛亮等人在同儒家反动路线的反复斗争中,从各方面推行了法家路线。在思想上,他们坚持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儒家的天命论,使法家思想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法家代表人物。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推行了一条反对分裂、坚持统一的法家路线。其具体策略是:以荆、益二州作为根据地,整顿好内政,同东吴孙权结成联盟,安抚西南各少数民族,等到曹操统治地区发生变故,就分兵两路,打垮曹操,进而统一全中国①。要认识诸葛亮提出的这条法家路线,必须把这条路线放到当时的阶级斗争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环境中去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人物曹操,不仅“外定武功”统一了北中国,而且“内兴文学”,十分重视利用文艺这个重要的工具,为其革新政治、统一中国的政治路线服务。他“登高赋诗,及造新乐,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密切配合政治斗争而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曹操早期的政治活动,主要是用法家的观点观察当时的政治形势,站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立场上,主张革新政治,反对豪强地主。在他任洛阳北部尉和济南相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黄巾农民大起义和曹操法家路线的关系问题,是研究东汉三国时期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曹操的历史作用,深入批林批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  相似文献   

12.
曹操是曹魏王朝的创建者。他在创建政权的过程中,有过“唯才是举”、“拔出细微”、抑制豪强、诛杀世族名士之举。有些同志认为曹操打击世族、反对儒学,是庶族地主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曹操究竟依靠什么势力为政治支柱、阶级基础,他所擢用的是哪些官员,他主要代表地主阶级中哪种势力的利益?这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为了把蜀汉地区建设成巩固的战略根据地,给统一全国的战争打好物质基础,他在治理蜀国的过程中坚决实行法家路线,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大力恢复和发展了蜀汉的生产。诸葛亮在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二年)入蜀时,面临的是一片生产停滞、国贫民疫的局面。这以前统治蜀汉地区的郤俭和刘焉、刘璋父子,都是推行儒家路线的豪族割据势力的代表。他们“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贪残放滥,取受狼籍”,使百姓备受剥削摧残,整个蜀汉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今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曹操的法家军事思想,吸取历史的经验,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加深对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认识和批判,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东汉末年,由于反动统治者推行了一条尊儒反法的路线,一小撮豪强世族与外戚、宦官把持了朝政,使得政治极端腐败,阶级矛盾剧烈激化,终于导致了黄巾农民大起义。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法家。他所处的东汉末期,是一个大动乱的时代。东汉王朝,由于长期推行尊儒反法的反动路线,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政治腐败到了极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社会生产力濒临崩溃的边缘。广大人民强烈要求统一。曹操顺应这个形势,执行了一条坚持统一的法家路线,在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完全失控,地方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青徐兖地域为诸多割据势力所青睐,成为曹操、袁绍、刘备、吕布等激烈争夺的目标和烽火连天的战场.董卓专政时期,刺史由原来的地方监察官演变成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青徐兖地域刺史一职遂为董卓、曹操等割据势力重视和控制,并成为他们进行权势角逐的手段和工具.对青徐兖地域长官和青徐兖地域的争夺与控制成就了曹操霸业,加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刘备(公元一六二——二二三年)、孙权(公元一八二——二五二年)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法家人物;而曹操尤为出类拨萃。他们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革新派,同豪族世家大地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坚持统一、坚持革新,还是分裂割据、复古倒退。这场儒法之争,受着当时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影响、制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轴画卷。  相似文献   

18.
读西晋陈寿《三国志》,对魏主曹操用人印象颇深。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最大的特点或曰优点是他“唯才是举”。 从某种意义上讲,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优势是社稷强盛的根本,更是削平豪强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的重大战略决策。曹操深得此中三味,他广开才路,来者不拒,不念旧恶,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延贤揽能,这从他的诗文中也可看得出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此诗句中,他以山海作比,表达了自己思贤若渴、接纳贤才多多益善的愿望;他要学“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的周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曹操曾对其劲敌孙权赞叹不已,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敬佩之意,溢于言表。曹操赞赏孙权不是没有原因的。孙权确是三国鼎立时期和曹操、刘备尚可相当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孙权执政的五十二年内,他积极推行法家路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以及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作出有益的历史贡献的。正因为这样,后代的一些有抱负的人士希望有孙权式的人物出世。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面对南宋统治者执行投降卖国的儒家路线,曾发出了:“千古江山,英  相似文献   

20.
当广大工农兵群众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适当肯定历史上的法家和法家路线的进步作用时,有人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过去批判“让步政策论”和今天肯定法家,是不是有矛盾?法家进步论与“让步政策论”,是不是一回事?换言之,在某些人看来,二者是一回事;因此,在他们看来,过去批判“让步政策论”和今天肯定法家,是互相矛盾的。既然提出了这样的质问,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分清是非,作出回答。因为,“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