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辅导员职业认可度偏低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文章结合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辅导员的职业现状以及满足辅导员心理需求的必要性,从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成就、个人目标、职业发展、素质提升和学校支持等方面指出了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和培养的主要组成群体,在高等教育事业有序良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辅导员身兼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任务,在工作中存在辅导员压力大、职业认同感低、职业倦怠等问题,为此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人到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中,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拓宽辅导员的成长空间;运用心理契约理论,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满意度;注重辅导员个体积极自我和积极特质的培养,发挥辅导员自身潜力等措施,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职辅导员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领域。本文提出以“提高职业导向能力”为目标改进高职辅导员工作,并就高职辅导员培养及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院辅导员普遍面临着职业认同感欠缺、人本化管理匮乏、激励机制流于形式等职业困境。为实现高职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高校的落实外,高校辅导员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过程中努力探索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做好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及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辅导员队伍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运用心理动力学原理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心理动力学原理,需要提升辅导员的物质生存需要、升迁发展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信任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心理动力,给予辅导员足够的内部支撑和外部支持。为此,可通过把握优势需要、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情感支持系统等途径,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和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心理契约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与高校之间的心理契约受到了破坏,辅导员的付出与收入极不平衡,履行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极不对等,很多心理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和实现。为此,要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和期望、提高待遇维护心理平衡、保持沟通修复和调整心理契约、科学规划职业发展出路、注重自我反省和心理调适等措施来预防和消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境,这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对辅导员职能认识不清,缺乏规范的辅导员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以及一些矛盾性因素;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社会、辅导员和职业自身的原因.为此,必须构建以学科机制、选拔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化”刍议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辅导员“专业化”是促进辅导员发展、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应该从实施聘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考核和激励、规范队伍建设、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开展理论研究、开设辅导员专业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9.
新的形势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着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解决影响队伍发展的制约因素,强化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同于普通本专科学校。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有自身的特点。从高职学院实际出发,论述了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定位偏差及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的定位。高职辅导员应以学生一生的发展、全面的发展为立足点,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心理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职业导师。  相似文献   

11.
朋辈辅导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互助的新型模式,朋辈辅导员队伍的有效管理是保证朋辈辅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管理中存在的忽视甄选环节、缺乏系统培训、缺少组织管理等现象,并提出构建科学有效的朋辈辅导员管理模式:由心理咨询中心负责组建朋辈辅导员团体,按"校级—院级—班级"三级逐级管理的模式。为确保逐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应重视朋辈辅导员队伍的建立、培训、活动、监管、支持等环节,切实保证朋辈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本应有着教师和干部身份的高校辅导员,却在高校繁琐复杂的日常工作中,失去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对这份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迷茫和困惑。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弱成为当前辅导员队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破除高校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增强其职业认同感,为辅导员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校辅导员文化对于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提升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文化具有单一价值取向,实践性与研究性高度融合,跨越教管、师生关系的开放性多元文化等特性。当前高校辅导员文化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多渠道努力建构优秀的高校辅导员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体,要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要营造好辅导员工作的外部环境,以利于辅导员顺利地开展工作;辅导员要明确自身的工作性质和范围,加强个人素质,树立服务意识,共同努力搞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构建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是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也是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而要构建一个有效、可行、客观、全面的辅导员胜任力模型,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SWOT分析,恰当运用人职匹配的目标选择原理和PDCA循环、360度反馈评价等程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必须走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之路。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前提;专业化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升华,是辅导员走向专家化的基础;专家化是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话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高校辅导员对话式生存具有对话性和对话式双重含义,具有平等、自由、互动,融合、生成、创造,包容、共有、共存等特征。对话式生存是高校辅导员的必然选择,各种有效的策略有助于其实现对话式生存。  相似文献   

18.
职业化、专业化是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廓清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厘清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与培养目标,提出完善辅导员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机制,拓展学术研究以加快对辅导员专业学科建设等对策和建议,以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切实推进我国专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内化"矢志忠诚,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明理笃行"的上海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取向是关键。要构建完善的内化机制,必须结合辅导员队伍特点,通过构建认知机制、认同机制、践行机制和固化机制,深化辅导员对核心价值取向的认识,并转化为辅导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