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也在走向全球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既给各国带来好处,也给各国带来风险,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就是金融全球化的风险的突出表现。90年代多个国家正是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下爆发金融危机。该文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一个国家金融部门、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机理和后果,揭示了金融全球化的风险,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在获取金融全球化的利益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金融全球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亦发生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司、企业主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寻求资本出路,从而实现最大化资本增值。我国系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外资,为尽快地更多地筹集外资,宜改变利用外资战略,由以国外借款为主向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方向转变,以适应国际资本流动趋势。 一、目前利用外资的状况 自1979年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在国外借款、直接投资、其它外资方面均取得长足  相似文献   

3.
试论经济全球化对非洲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客观趋势。它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以及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金融全球化的继续深化,加快了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使大量资本进入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为非洲国家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和技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使自己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去,规避“边缘化”危险,非洲国家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调整发展战略,这些改革和调整势必会给积弱积贫的非洲国家带来各种影响。一、全球化强化了非洲经济一体化,进而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有的已经完成了资本项目开放,其他即将开放或正处于开放的进程中。但是,开放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下有效地管理风险,否则开放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对一国经济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损失。总结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发展中国家从资本流入、资本流出及国际协调三个方面有效实现对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国际资本流动下的国际贸易流动、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并依据该观点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引资中存在的弊端,认为中国应坚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势为前提,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并相应制定有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国际资本流动下的国际贸易流动、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并依据该观点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引资中存在的弊端,认为中国应坚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势为前提,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并相应制定有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开放资本项目可以获得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一般利益,并有助于其某些特殊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同时,资本项目开放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经济体系构成了严峻的考验.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政策保障措施,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开放才可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梳理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发展,认为从重商主义时期到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主要运用逻辑方法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解释;第二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运用模型数理工具方法着重揭示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和层次;第三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则重点研究了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资本流动引发金融动荡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9.
陈柳钦  杨晶 《南都学坛》2005,25(5):97-104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主权弱势,这其中的原因从国际体系结构、国际体系进程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处于主权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最明智的选择是积极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争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国际体系结构的力量分布状况,使其不再完全为大国所操纵,以此消除其对国家主权的压力,从而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主权。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 ,也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员的我国 ,如何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 ,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于增强国家经济安全 ,避免国际市场的冲击 ,提高经济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