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切入,结合多元的人文视角,剖析了王西彦在现代文学史中所扮演的独持话语角色──穿行于“知识分子话语角色”与“大众话语角色”之间,进而展示出王西彦小说丰富复杂的审美品性及宙美张力,以求给王西彦一个更加深入和准确的评价,并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现代文学的复杂性提供一个独特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的分析,研究了内蒙古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和现状,认为内蒙古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模式上应该选择“双路径”演变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常用词主要指的是词汇史上表示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概念的“古今同义词”,多以表示相同概念的一组词或词群的形式出现。从研究范式来看,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经历了组对更替式研究、语义场及概念场研究、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结合研究、词汇兴替与词义演变结合研究、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等研究范式。常用词演变所呈现出的规律有:地域分布印证常用词演变;时空对应关系的复杂性;方言词汇“第一次分类”的不同有的与上下位词间的演变紧密相关;与动词、形容词相比,名词在演变中呈现出更强的双音化趋势;处在同一概念场、近义概念场或反义概念场中的成员存在演变模式相同的现象。在相同的语义聚合条件下,词的“类同引申”不具有必然性。基于“转喻”的语义演变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似乎于突然之间崛起了一个青年作家群体,他们“生机勃勃,富有潜能,与变动着的中国社会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一出手就显示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且每一个都年青得让人嫉妒”。王西彦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佼佼者。王西彦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1930年初中毕业前夕创作的短篇习作《人生之谜》。它的价值在于作者无意中给今后的漫长创作道路,划定了一条方向线—探索普通人的人生之  相似文献   

5.
对10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演变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影响重大而又极其复杂的事件,对其根本原因的分析,可谓众说纷纭。10年来中外学者有关此问题的主要观点有“乌托邦说”、“原罪说”、“葬送说”、“和平演变说”、“民族矛盾说”、“上层自决说”、“经济没搞好说”、“斯大林模式说”、“错误路线说”、“意识形态说”、“抛弃说”、“历史合力说”等。这些观点,除了“乌托邦说”和“原罪说”明显地带有敌意和偏见外,其他说法都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视角对苏联演变的原因作出了探讨,都含有正确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把苏联演变当做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和各个领域正面经验的反证去研究的现象,这就使我们的研究往往停留在浅层次和表面现象上,难以挖掘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层原因。事实上,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斯大林模式的罪过,不是因为经济没搞好;也不是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民族矛盾造成的;更不是由于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党等原因而导致的,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的有意所为。苏联的演变是党内既得利益阶层推动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著名作家王西彦于一九三三年登上文坛。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的巨幅画卷上留下了色彩鲜明的印记。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然而,追本溯源,其初期作品却是“以家乡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作者并因这类作品被誉为“乡土作家”。因此,研究王西彦的乡土  相似文献   

7.
开栏语     
从本期起,本刊郑重开辟“中国文学演变与实证研究”专栏。说“郑重”,是因为我们和广大读者一样,对它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对学术界文学研究的新动向,本刊一直甚为关注。2001年第一期以来,先后开辟了“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和“中国文学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西彦是一位乡土文学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的浙东农民的形象。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西彦的作品中更多书写的是农民的生活、农民的疾苦。在他的笔下,农民既是历史苦难的承受者,也是残酷战争的承担者。由于王西彦在这种苦难的书写中加入了个人式的诗意的描写,又给处于血泪中的受难者一种期盼。  相似文献   

9.
以翻译基本观念的演变为线索,简要梳理了西方译论的历史进程。西方译论从以原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说”,到以译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做”,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翻译价值的重估,也意味着研究模式从“翻译是什么”转向“翻译为什么”。然而,目前的模式还不足以全面揭示翻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和意义。为此,翻译研究应该坚持翻译的实践本质,把翻译看作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考察翻译与人类存在的多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翻译基本观念的演变为线索,简要梳理了西方译论的历史进程。西方译论从以原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说”,到以译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做”,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翻译价值的重估,也意味着研究模式从“翻译是什么”转向“翻译为什么”。然而,目前的模式还不足以全面揭示翻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和意义。为此,翻译研究应该坚持翻译的实践本质,把翻译看作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考察翻译与人类存在的多维关系。  相似文献   

11.
滕固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美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在美术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特别重视美术史的研究方法问题 ,将西方影响较大的“风格演变”或“风格发展”概念介绍到中国美术史学界  相似文献   

12.
格非小说研究至今已有30年,成果不计其数,但仍有不足之处。拿“江南三部曲”和《隐身衣》来说,二者看似毫无关联,实则联系紧密,只有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才能直观地把握格非小说从“乌托邦”转向“反乌托邦”又回归“乌托邦”的发展脉络,清晰地洞察格非小说乌托邦叙事思想的隐性回归,全面地梳理格非小说乌托邦叙事思想的复杂演变,准确地解读贯穿格非小说始终的乌托邦叙事思想,从而弥补格非小说研究的空白。“乌托邦叙事思想”的回归,既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又是乌托邦积极意义的必然要求、个人生存发展的刚性需要,还是格非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这一“演变”与“回归”,格非向我们展现了“乌托邦”的重要意义与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全文化发展演变历史的简单回眸,探讨了适用于城市安全减灾的安全文化教育的模式及方法,尤其从文化建设层面上研究了应用安全文化建设方法的特点。作为最现实的应用,还就2008年北京“安全奥运”的系统化建设提出了“安全奥运文化”普及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唐时期,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理论,并进行了五十篇《新乐府》的创作实践,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还没有人从篇目的回环式结构模式进行研究。《新乐府》这种回环式结构模式,深受《诗经》和汉乐府的影响,形成了“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特点。这种特点也有局限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对立性价值框架模型,从“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两个维度分析了兼并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情况及变化趋势;从理论上归纳了兼并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存在交融渗透式、强制统一式和重新整合式等三种模式;通过分析行业文化特点,归纳出兼并重组企业文化演变的三种路径;探讨了企业文化演变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将汉晋“士人”的人格变迁研究置于从儒家独尊的一元文化模式向儒、道、释、玄的多元文化模式演变的宏观文化背景下 ,并以哲学的视角 ,检视汉晋求善、求实、求自然的文化精神的嬗变对汉晋士人人格变迁的影响 ,揭示了从西汉进取型人格经由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苏醒 ,最后发展成为魏晋士人的“边际人”人格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思想文化的研究,至今已有诸多成果,但究其成果而论,研究话语模式过于“教科书式化”或是“先入为主”化,本文拟以当下研究为依托,结合新文化史话语模式,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
“旋风装”和“叶子”是古籍过渡时期的装帧形态。文章在综合考察敦煌遗书的有关史料和前贤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古籍“旋风装”与“叶子”的演变轨迹和具体装帧形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新词语层出不穷,其中“度”作为构词语素,不断形成新词,称此新词为“X度”结构或者“度”类词。在此背景下研究分析“度”的语义演变情况,从历时角度研究出发,描述“度”结构现象,从相关辞书中搜集语料,对“度”进行分类考察,清楚其演变轨迹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企业在战略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在融资渠道上,由单一银行贷款或融资演变为多渠道融资的战略;在地域开发上,从本地化发展演变为异地开发战略;在产品开发上,由追求规模、速度演变为追求质量、讲生态、有文化含量的精品战略;在经营模式上,由香港模式演变为美国模式,实施“专业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