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村容整洁"显然包含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目标.但在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的广度和深度都今非昔比.只有全面认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才可能对"村容整洁"丰题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有准确的理解,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疾呼声中,“三农问题”顷刻间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名词。在此背景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规划,将“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此来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步伐,突破“三农”瓶颈, 全面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业能级、改善农民生活,在农村彻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小马庄村紧临县城,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近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这个村党支部、村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村为主题,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主线,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发展。初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目标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农村发展蓝图,也是今后农村发展的趋势和前进方向。说明国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多年来,妇联组织在农村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在长期的农村妇女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近日,本刊记者就妇联组织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采访了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  相似文献   

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六十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脚步越走越快。农村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农村生活也由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逐步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据调查,在相当多的一些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极不相称。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令人堪忧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首先表现在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工业集聚地、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文物保护区等,忽…  相似文献   

8.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山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找准切入点,从五个方面来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作为农村环境管理的主体,它的地位在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本文主要就山东省农村地区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提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从而促进农村基层问题的解决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据调查,在相当多的一些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极不相称.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既包括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包括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既包括农村的经济基础,也包括农村的上层建筑,涵盖了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调整城乡关系,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1]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那么,如何将这幅蓝图变为现实昵?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家韩俊。  相似文献   

14.
牛凤瑞 《城市》2006,(6):12-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央"三农"政策的深化和完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一方面,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含义,就要在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同时,"加快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市化,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持久不竭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关键的新政策被提出。它的内容十分清晰,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包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包含了农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农民素质的提升以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等,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国内外观察家对此评论说,这不仅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的美丽图景,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社会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在农产品产量快速提高的同时,农业污染也在加剧泛滥.农业环境污染既阻碍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福利的改善,又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我国东部大都市郊区农村的基层治理实践,从权威组织、集体资源和治理规则三个层面,揭示了以“集体”为媒介的行政整合机制及其后果。首先,基层政府通过村干部的正式化和选举程序的制度化,推动了“集体”组织的行政化,实现了基层政府与农民的组织化联结。其次,通过将村级组织的治理实践纳入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基层政府实现了对农村集体资源的制度化控制和规则化分配。再次,村集体资源的再分配形塑了村民较高的组织认同,重塑了基层组织的权威结构。最后,以农民“集体”为媒介的行政整合机制深刻改变了郊区农村的团结模式,形成了村庄社会的治理性团结。这种“集体”团结模式体现了国家与乡村社会在实践中的“二元合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一届政府把“三农”问题,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作为未来若干年的工作重点难点来抓。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意义特别重大。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文成县农村的法制建设、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提出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在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环保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划定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区域,投入治理资金的数量,治理的具体措施等多项内容。种种迹象表明,继大气污染防治后,土壤环境污染成为我国下一步重拳治理的重点。不容忽视的是,面对耕地污染触目惊心、法律缺失、巨额的治理资金投入、技术缺失的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修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新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在我党和政府文件中被提及。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这个提法不仅与十六大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同时强调的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四次重申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等思想一脉相承,而且也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