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庆莲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11-112,100
本文试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通过对中国先秦老子《道德经》的AleisterCrowley英译本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翻译主体性在一个对话性的文化语境中生成发展,不再被禁锢于静止的历史意义和恒定的文本意义中。文章通过对翻译家张白桦的文献翻译宗旨和实践进行探讨的意义在于彰显其在文学翻译时的主体性,并着重探究了译者对于原文和翻译方式的选择,其翻译目标、翻译主旨、审美意识等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纵观翻译发展史,不难看出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从最初的认为翻译是语言学的任务,是对原文的再生产到如今的认为翻译是对原文的再创作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因此,作为翻译这项任务的主要完成者,译者的主体地位显然也曾一度被忽略。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下,以迪士尼动画片《冰雪奇缘》为例,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研究字幕翻译中译者能动性及主体意识的发挥,旨在映证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从译者主体性看翻译忠实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中西译论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忠实的翻译标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是译论的一贯倡导.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反对"忠实"的声音越来越大,"忠实"受到了质疑乃至否定.但曾经时兴的反"忠实"观并未获得较广泛的认同,反而受到了不少质疑和批评.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来论证"忠实"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性、理想性,从而反击取消"忠实"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徒然草》是日本古代随笔的双璧之一。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其思想性及中国古籍对其的影响上,对译本的研究很少。周作人和郁达夫的译者主体性对《徒然草》中译本差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两者的译文都采用白话文,但周的译文夹带一些文言句式,语言风格略有差异。两者的译文对第七段中日本美学概念"もののあわれ"的翻译是介于"正译"与"误译"间的"缺陷翻译";郁达夫所呈现的第五段译文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对原文"破坏性的叛逆";第三段中两者译文中描绘的男子形象也大为不同;第八段中两者对久米仙人失其神通的态度也不同。两者的部分译文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或为误译或可称"缺陷翻译",但都是译者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融入了翻译主体的自觉后的表现,可见译者在自我修养和思想参照体系内对原文进行接受、内化和再现过程中的主体性选择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萧乾、文洁若的《尤利西斯》中译本和金陡的《尤利西斯》中译本是同时代产生的,也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的两个中译本,但这两个中译本在遣词造句、文体风格: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翻译处理上,都呈现出了巨大差异和不同特点,充分反映了三位文学翻译家在具体的文学翻译实践中为接近原文、再现原著精神风貌的译者主体性意识。《尤利西斯》两中译本的显著差异表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对原作者的态度、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者的具体语言操纵等方面的主体性差异是决定两个中译本风格迥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道家哲学经典《道德经》英译史久远,英译本众多,安乐哲和郝大维在比较哲学的视域下对《道德经》作了独特的哲学阐释,安乐哲和郝大维在底本的选择、策略性框架的创建、道家哲学语境的建构、核心哲学概念的创译等方面体现出强烈的译者主体性,从译者主体性视角研究《道德经》的英译对中国哲学典籍的跨文化构建和传播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译者主体性包括能动性受动性两个方面,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众多,译者本人的内因也在其中。文章以翻译家夏济安和他编选翻译的《美国名家散文选》为研究对象,着力分析译者的宗教观、女性观、爱情观和悲观主义思想等人生哲学思想对译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学研究。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建立在人本身作为行动主体的双重性基础上。分析《飘》在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可以看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双重身份对译文的重要影响,由此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也有利于对不同译本的差异做出客观的动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摘要:译者是翻译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作为主体的译者必然体现其主体性特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东西方翻译界纷纷对此进行探讨,以期能对译者的主体地位做科学的界定,迄今尚未有定论。不同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东西方各理论学派不同的观点。重新认识和定位译者主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尽善尽美——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诗歌翻译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四大挑战,分别为:“隐”之琢磨不透;“玄”之表意不清;“想”之不合逻辑;“巧”之难以比拟。鉴于此,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把握四大原则:“感受音形美”;“揣摩立意美”;“体会境界美”;“重现综合美”。把“尽善尽美”作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出发点,译者主体性实现的归宿点,以“综合美”的实现,来平衡诸“美”间的冲突,有助于译诗者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2.
作为确立女性文学内涵的女性主体性,应是专指隐合作者的女性主体性,而非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性或叙述者的主体性;而且,此种主体性别除了霸权,因而实际上是一种主体间性。女性文学应该在女性隐含作者与作品中男性人物、女性人物之间建立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在目的论层面上,女性文学应该能够守护男女两性的本真存在、追问可能生活的维度,因而能够超越现代性反思语境中的怨恨情结。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局限性极为明显,但其理论指向也非常鲜明.对于人本身,即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主体性的呼唤、确证和伸张是这一思想形态的根本性蕴涵;同时,它也内在地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从学理上说,正是这种双重理论指向的存在,才使得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提出以及围绕着它而展开的广泛论争成为了一种瞩目的文艺现象和思想文化现象.在当前所谓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学科危机的语境中,深入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问题和强调文学的自主性显然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胡庚中教授选取“译者为中心”的基本视角,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基本理念,为我们考查译者主体性提供了一个框架。考查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前后的各种宏观因素,即“生态环境”,从原作、原语世界到译语世界及读者,可以看出,在这些客观的翻译环境中,林语堂在文本选择和文本生成过程中都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以后,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使译者主体研究更加深入。《雾都孤儿》是世界经典名著,林纾译本,荣如德译本,蒋天佐译本,龙冰译本这四个不同时期的中译本都体现了鲜明的译者主体性和译者主体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以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对比四译本,得出译本的千差万别源于译者主体对原著自身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应该综合考虑译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慎重评价译本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谢琰 《学术界》2007,(4):253-258
本文以《谈艺录》和《宋诗选注》为主要分析文本,认为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将传统集部典故出处之学推广、完善,专精于具体文学现象的鉴赏和评判,寻求人类各种智慧形态之下隐藏的体验性内容.他是当之无愧的专精文学鉴赏的集部大家.  相似文献   

17.
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天津教科院教育学博士和学新副研究员独撰的《主体性教学研究》是主体性教学论的扛鼎之作。该书笔触直面点击中小学教学实践,为中小学进行  相似文献   

18.
1898年至1919年间中国首次出现了一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她们突破传统性别秩序对女性进入文字世界的种种限制,以翻译为路径,走入公共领域的书写场。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近代启蒙思潮对新女性的塑造和文学消费兴起的角度,以中西历史中女性译者境遇的比较为视野,探讨促成中国近代女性译者身份在公共领域凸显的历史条件,以及其身份彰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龚鹏程的《文学散步》,现在仍可给文学概论的重写热提供诸多启示:一、必须明确文学概论的基本问题,去掉伪问题和多余问题;二、文学概论的撰写应具有问题意识、价值取向和生命关怀;三、文学概论的撰写应融合中西,但立足点和旨归应是中国文学传统和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