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咨询台     
用人单位依据规章制度处理职工合法吗咨询台:我们是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管理比较正规,制度也比较完善。但前不久企业在分别处理两名违纪职工时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是一个拥有9万枚纱锭,1600头气流纺,264.4台布机,7条印染生产线,年产棉纱14500吨,棉布6800万米,印染布7000万米,职工10218人的大型纺织印染公司。几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劳动政策,坚持思想教育工作,慎重地处理每一个违纪职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减少处理违纪职工工作的失误处理违纪职工,牵涉到违纪职工的工作生活。处理正确与否在群众中也会产生较大的反响。因此,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做到慎重、准确。为了避免  相似文献   

3.
问:什么是集体合同? 答: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某市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因处分处理职工败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分析,发现败诉的原因除了对职工的违纪事实认定不够清楚,证据不确凿以及适用法律法规存在一些问题外,还存在因送达程序不符合法定要求,不能提供有效的送达回证,得不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而败诉。因此,笔者试举几例进行分析,为用人单位在适用送达程序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用人单位与职工就工资问题的劳资纠纷日趋增多,一些职工一天工作8小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所得到的工资收入却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有一些职工认为,只要按时上、下班,起码能够拿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应该受最低工资制的保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在工资分配上未严格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二是用人单位、职工对最低工资保障的具体规定了解得不够、理解得不深刻.2006年是各地方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针对在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正确理解最低工资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减人员。这一规定宣告在我国允许经济性裁员,毫无疑义是一个重大的改革。近年来,我们力求破除固定工制度,实行了过失性辞退职工和非过失性辞退职工制度。辞退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纪、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工,属于过失性辞退;辞退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职工,辞退不能胜任工作且培训、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你局《关于工会主席任职期间用人单位能否因违纪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京劳社仲文[2004]83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不受其他附加条件限制,因此,如工会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在任职期间存在《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根据《工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若工会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法律法规日臻完善,不难发现有的企业在处理违纪职工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草率从事。有的企业处理违纪职工不与职工见面,不与职工谈话,不通知职工到场,更没有允许职工申辩。单方面草率处理。二、证据不充分。有的单位在处理违纪职工时,不直接调查当事人,而仅仅是根据调查旁证材料制作谈话记录。当事人既没签字,更没有加盖印章。有的往往一人取证,一锤定音。三、运用法规不当。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对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合同、自动离职等的适用范围不了解,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出现了混淆使用的情况,使受处理的职工不服。四、超出范围。对职工不交股金、风险金、保证金、建房集资款等,也不问青红皂白地给予除名、辞退。  相似文献   

9.
正《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文件,参考一些典型案例处置观点,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工伤保险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职工不幸遭受到意外事故(或职业)伤害,在及时送医救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职工伤害性质认定的申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少数用人单位或职工未依照国家法规规定,及时向管辖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职工伤害性质的认定,造成了用人单位一定的经济损失,给职工工伤保险权益的维护带来了难度,应当引起用人单位或职工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文件,参考一些典型案例处置观点,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工伤保险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文件,参考一些典型案例处置观点,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联系订购:本刊发行部  相似文献   

14.
正《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文件,参考一些典型案例处置观点,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联系订购:本刊发行部订购热线:86111213 86119636  相似文献   

15.
《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文件,参考一些典型案例处置观点,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联系订购:本刊发行部订购热线:86111213 86119636  相似文献   

16.
正《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文件,参考一些典型案例处置观点,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联系订购:本刊发行部订购热线:86111213 86119636  相似文献   

17.
正《工伤保险工作实用指南》收集了2004年以来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一百余件,并结合四川省工作实践编写了三十余个工伤保险典型案例,是一部方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者,以及工会、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文件,参考一些典型案例处置观点,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联系订购:本刊发行部订购热线:86111213 86119636  相似文献   

18.
劳动行政调配工作是劳动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承担着完成国家下达的政治性调配任务、保证国家重点工作需要和解决职工夫妻分居困难的任务,是劳动行政部门服务于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劳动行政调配工作受到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最近有些地方在机构改革中,将劳动行政调配工作转移到事业单位或经营组织管理,并以此收取费用,增加了职工的负担和用人单位的开支,引起了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强烈不满,影响了劳动行政部门的形象。为制止和纠正办理职工调动手续收取费用的做法,特作如下通知:一、劳动行政调配工作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都要重视加强这项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保证完成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在1986年以前只适用于临时工,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后适用于国营企业新招的职工,20世纪90年代逐步推广到各种企业的全体职工。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在第三章对劳动合同运行规则作了择要规定,从法律上根本改变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依靠行政手段分配的计划管理体制,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真正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此后又陆续颁布实施的许多行政法规、规章、相关司法解释和一些地方性法规都对劳动合同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对保障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的落实,优化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20.
曾卓智 《中国劳动》2006,(10):28-29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各省市相继制定了实施细则。其中,部分省市将工伤认定过程中事实劳动关系确认纳入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受案范围,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妥的。把事实劳动关系确认纳入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受案范围是与国家的相关法规相违背的。首先,《条例》并没有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应按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作为下位法的地方性规章违背了其上位法即《条例》的规定。另外,《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第2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受案范围,即“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