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发生的全国性排华运动是美国地方势力之间博弈的结果。西海岸地方势力是全国性排华运动的推动者和急先锋,而新英格兰地方势力则是排华运动的反对者。在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势下,再加上南部种族主义势力的支持,西海岸地方势力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对外政策,美国正式通过了包括1882年《排华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排华性质的法案,对中美关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奥多·罗斯福与排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罗斯福排华态度与政策的演变,分析了导致这一演变的内外因素。指出罗斯福的排华政策既与他本人的种族主义思想有关,也与美国排华势力的巨大压力有关.1905年中国抵制美货运动发生前后,罗斯福倾向于执行一项较为宽松的排华政策,本质上是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保护美国在华利益不受损害,而非真的准备放弃排华政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百年排华运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48年到1943年近百年的时间里,美国逐渐制定了一整套全面排华的政策,这些政策大多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证,涉及华人移民的各个方面.在美国各州中,加利福尼亚州的排华行动是最早的,美国各地的反华暴行也以加州为最.1882年排华法案的出台使美国进入全面排华时期,各地反华暴行不断升级,直到1943年所有的排华法案被废除后,美国华人的状况才得以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4.
杨儒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经担任过近四年的驻美公使。在此期间,杨儒一方面敦促美国政府废除排华法案、切实维护华工权益,并促成了1894年《中关华工条约》的签订,希望能部分解决美国的排华问题;另一方面又为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即从根治当地华人社会存在的恶习着手,提高华人自身素质,同时考虑转移部分华工到墨西哥。杨儒解决美国排华问题的实践和构想并未取得预想的成效,这与他的认知局限有关,同时也是清廷国力贫弱、无力对美国的排华进行有效的反击使然。  相似文献   

5.
近代美国排华根本原因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学术界对于近代美国排华的根本原因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即认为"种族主义是美国排华的根本原因"。更有人认为,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阶级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深入分析,指出近代美国排华存在着更为深刻、更为基本的历史原因,那就是,近代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同时期的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一差距造成中国廉价劳动力对美国市场的冲击。而种族主义对于这种由社会经济根本原因引起的排华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资产阶级则迎合并利用了这股排华情绪,最终导致美国政府排华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6.
近期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案再次引起人们对19世纪美国排华浪潮的关注。第一位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李恩富针对当时的反华情形,撰写了许多争取华人权益的文章。《我在中国的童年》(1887)和《中国人必须留下》(1889)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正面的华人形象:注重礼节的文明华人、勤奋惜时的情义华人以及不平则鸣的血性男儿,对美国人正确认识华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充分说明了种族关系上的利己主义、宗教信仰上的排他主义和文化策略上的置换主义是"文明冲突论"内在包含的三种历史形态。这三种历史形态相互交织地与西方新、老霸权主义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具有某种历史稳定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澳大利亚淘金热时期,华人遭受了严重的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本文分析了华工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国内外的“推拉力”;回顾了贯穿整个淘金热时期暴力排华事件和各殖民地的排华法案,阐释了其背后的深刻的原因,剖析了华工的抗争及排华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华工来到美国.为了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华工们组成会馆,修建寺庙,将佛教传播到美国.《排华法案》及其修正案的施行最终关上了华人移民美国的大门,同时也使华人佛教在美国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0.
《伯德修正案》是美国国会于2000年10月通过的一项正式法案,由于该法案规定将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用来为其国内生产商提供补偿性支付,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争议。深究《伯德修正案》的实质可以发现,该法案直接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反补贴措施协议》和《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其实施不仅构成了对外国公司的双重惩罚,扭曲了外国公司与美国公司的竞争关系,而且为美国公司不断提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诉讼、制造贸易摩擦提供了激励。《伯德修正案》充分体现了美国当局对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和其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的文学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华裔文化心理成长的演绎史。美国华裔文化心理经历了一个由全中化到倾美化,再到中美融合的发展演变过程,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从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时期第一批移民大批进入美国,到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推出,再到20世纪下半叶中美关系的推进,中国的实力及中美之间的交流都对美国华裔文化心理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其文化心理在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趋于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对美国新政农业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多方论证,首次揭示了在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新政期间,“常平仓”思想作为美国农业立法中《农业调整法》的思想基础之一渊源于中国。随着1938年《农业调整法》根本奠定美国当代农业立法基本框架,为解决美国农业问题发挥巨大作用,“常平仓”也作为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在美国具体化的一个宝贵实例,向世人展示了几千年中国农业文明的卓越遗产对美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等就是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要获得繁荣,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和研究。伴随着美洲大陆发现和移民出现,美国高等教育应运而生,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在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受英国影响,水平参差不齐,但为其后续发展多样性特色奠定了基础。独立建国后至南北战争前夕,教育行政分权体制确立,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学校模式多样化特点。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莫里尔法》及赠地学院设立,以及后续系列法案出台,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大发展时期。二战至20世纪末,通过制定《退伍军人权利法》,发展社区学院,颁布《国防教育法》,出台《高等教育法》等系列举措,美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步走向繁荣。进入21世纪后,美国高等教育仍在不断进行探索,陆续出台相关法案、发布相关报告和改革行动计划等。考察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历程,借鉴参考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致力增强高等教育质量与竞争力的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法》立法40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元月,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法》完成了第八次修订,走过了40年的立法里程.《高等教育法》及其建立的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和教育机构资助体系,引领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和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回顾美国《高等教育法》40年的立法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最后15年以来,美国因技术创新带动了长期快速增长期,尤其是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这一经济奇迹的取得与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息息相关。其中,贝耶—多尔(Bayh-Dole)法案对美国产学研一体化起到了决定性影响,这一法案鼓励美国大学积极地将它们的科研成果迅速地向产业部门转让,将美国大学真正成为美国技术政策的组成部分。这一法案及其之后的一系列法案的出台,极大地激励了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管理变革,也使研究型大学开始转变为创新型大学,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并最终使美国产业技术得以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有限合伙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第一部有限合伙统一法制订于1916年,1976年对该法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修订,随后又在1985年再作修订。1998年,美国立法机构又提出了修订《统一有限合伙法》的第三个修订稿。美国有限合伙制度的发展动向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萨班斯法案下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构建及评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及其后续出台的实施要求和指南,对所有在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我国在美上市的公司也需要按照该法案的要求尽快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并做好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提出了我国在美上市公司按该法案的要求构建内部控制系统的思路,以及探讨了如何开展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统一信托法》《信托法重述》第3版、日本2006年修订的《信托法》等,都规定了受托人的对外限定责任,与传统的受托人对外责任的规定有了重大改变。中国信托法没有明确规定受托人对外承担何种责任,而在信托承担投资功能时,限定受托人的对外责任是确有必要的。参照他国现有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信托法的语境下受托人应对外承担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20.
美国2002年新农业法案的出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世界各国纷纷对此加以谴责。对美国2002年新农业法案不满的原因何在呢?本文先重点介绍了美国新农业法案的主要内容,然后对新法案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法案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新一轮WTO农业谈判以及我国的影响加以说明,并提出了我国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