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社会的奴隶制度,已经被彝族人民彻底废除了。过去被压迫被奴役的奴隶,已经成为国家和本民族的主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幸福道路。关于民主改革以前,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中,还有不同的意见。除了认为是奴隶制或基本上是奴隶制这个意见以外(如:“教学与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八——九合期·胡庆钧同志的文章,“民族研究”·一九五八年第一期·夏康农等同志的文章);有的认为是封建制或基本上是封建制(如:“光明日报”·一九五七年四月五日·张英达同志的文章,“云南大学学报”·一九五八年第一期·江应梁同志的文章);还有的认为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阶段(如:“民族研究”·一九五八年第九期·施修霖、陈吉元两同志的文章)。梁山同志和陈可畏同志的两篇文章,是赞成奴隶制、不同意封建制或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意见的。发表在这里,供同志们参考。今后有关凉山地区彝族社会经济结构问题的不同意见的文章,本刊还准备发表。  相似文献   

2.
古代壮族社会是否经过奴隶制阶段,是一个争论多年迄未解决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有关记载材料说明,壮族在历史上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壮族不是独自发展的民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并受到中原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和严密包围,因而在原始社会瓦解以后进入封建制社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广西民族研究》于1987年第1期刊发了谈琪同志撰写的《略论壮族历史上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3.
杨华 《民族论坛》2004,(4):58-59
(一)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就是说,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可以从两个层面去把握:一是从一事物与他事物之区别上来界定事物的本质;二是从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从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性中去把握。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总是较多地注意了从第一个层面即把它同以往的社会形态,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同(从形式到内容)比较中去把握。如果仅仅停留在…  相似文献   

4.
蒙古奴隶制初探——蒙古诸部统一前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统一诸部于一二○六年建立起统一的蒙古族政权以前,蒙古的社会性质如何?是氏族制,抑或奴隶制?长期以来众议纷纭,始终未得到园满解决。一种意见认为,蒙古族没有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而且游牧民族也不可能形成奴隶制。诸部统一前,蒙古族是处在氏族制末期,奴隶虽然存在,但只是家庭奴隶,这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现象。诸部统一后,蒙古族越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直接由氏族制过渡到封建制。另一种意见主张,诸部统一前,蒙古族是处在奴隶制发展阶段,当其迈出原始氏族制之  相似文献   

5.
民主改革前,西藏社会仍是以领主庄园制为主体的农奴社会。领主庄园在前后藏腹心地区,星罗棋布,数以千计。领主庄园是随着吐蕃王朝奴隶制的解体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庄园出现比村落晚,它是衍生的经济形式,有其产生、发展和解体过程。因历史起点和演变进程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庄园。有的主要役使差巴,有的主要役使堆穷,有的主要役使囊生,还有的主要役使雇工(此已属解体  相似文献   

6.
我们欢迎克留科夫的文章,原因有四。第一,从新的角度批判地考察习以为常的观点总是有益的。第二,文章再一次注意到用形态观点去认识一切重要历史现象的必要性。第三,文章提出的分类标准值得注意。第四,作者认为,随着共产主义的胜利,民族发展将开始一个新阶段。然而,在欢迎文章提出的形态观点时,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文章对这个观点的运用。就从术语说起吧。克留科夫认为,我们不能对奴隶制和封建制部族,或资本主义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吐谷浑经历着游牧民族一般具有的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宗法奴隶制社会 ,并在中原王朝及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向封建制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8.
论党项宗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族存在于整个党项社会与西夏政权的全过程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派生出许多支系 ,一个强宗大族往往包括若干个乃至数十个中小家族。大大小小的宗族首先是一个军事实体 ,越是强宗大族 ,拥有和控制的武装力量也就越强越大。同时 ,宗族还是一个经济实体 ,在这个经济实体内 ,既有农奴劳动 ,又有奴隶劳动 ,包含着封建制和奴隶制两种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先民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然而,对壮族先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发展进程,也就是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以及奴隶制的形式和特点如何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还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据我所接触到的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来看,我认为壮族古代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的。为此,本文拟就壮族  相似文献   

10.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我国从夏代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然而,地处我国东南和南部百越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否如同这些地区的民族一样,或者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百越民族史一个很重要问题。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仅就百越各族有否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以及如何向封建制过渡等问题作一个大概的探述,旨在与同行共勉,希望把这个重要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民主改革前处于奴隶制社会,不仅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与奴隶制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家支组织。当时的凉山地区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也没有成文法。在这种情况下,家支制度和家支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维护奴隶制度政权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地区,在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剥削形式的奴隶制度。在这个社会里,奴隶和奴隶主两阶级的矛盾一直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广大被压迫的奴隶群众,为了挣脱奴隶制的锁链,进行了无数次的反抗斗争。他们除了经常用怠工、破坏工具、虐杀牲畜、逃跑等等方式来进行反抗外,有时还杀死奴隶主和烧毁奴隶主的房屋,以至进行集体的武装斗争。特别是近百年来,由于奴隶制内部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奴隶集体反抗奴隶主的事件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据不完全统计,人数在三十人以上的  相似文献   

14.
罗曲 《民族学刊》2016,7(1):65-70, 118-120
进入19世纪后,中外学者开始关注彝族文化,并有不少著述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彝族文献的搜集、翻译、整理、出版成就卓著.尤其是106部①《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很大.但是毕摩文献仅仅是彝族文献中的一部分,在包括译著、彝族文化人用汉语文及其他语种撰著的作品、彝文文献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相当规模的语境下,应当树立“彝族文献”的概念,并对之进行科学分类.分类是对事物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所以对彝族文献分类的研究关系到彝族文献价值的实现.本文从《彝族毕摩文献经典译注》说起,对彝族文献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达 《民族研究》2004,(1):60-66
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 )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 ,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带 ,由于文化变迁的原因 ,后来发展出了跨宗族的“尔普”新形式 ,又由于族群互动的原因 ,还产生了跨越族群的“尔普”形式。“尔普”形式的变迁是族群互动下的一种文化变迁形式 ,其动力来源于彝、汉两族的互动关系。彝族社会中“尔普”的变迁形式是人类学关于族群互动下的文化变迁理论的鲜活事例。  相似文献   

16.
《宇宙人文论》是一部珍贵的彝文历史文献。它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实践生活和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世代积累知识,先从口头传诵,然后著书立说而流传下来的。《宇宙人文论》是以彝族两兄弟对话的形式写成的,词句流畅,比喻形象。全书分为28章,内容十分广泛。首先阐述彝族先民对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以及万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认识;接着论述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曾对僮族,瑶族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尢以今年七月间,广西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僮族、瑶族历史科学讨论会,更为深入。现将以往讲座的几个主要问题,综合介绍于次:关于僮族古代社会性质问题对于僮族原始社会何时崩溃,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何时确立、土司制度的性质等等问题,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们的意见,尚有分歧。主张经过奴隶社会的同志认为,研究僮族古代社会,要注意东方奴隶制的特点。僮族古代社会发展不平衡,直到十一世纪中叶,还存在三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彝文也是我国起源甚古的一种民族文字。独具特色的凉山彝族民间传说把它的起源推到了被奉为始祖的曲甫时代,认为是由曲甫祭祀日月祈祷上天降下经书所带来的,还用“飘飘乘轻雾,淅淅伴雨降,飒飒随风落”这样的优美诗句描绘了它从太空降落时的神圣情景。虽然彝文的起源被笃信神灵的祖先神秘化了,但是它在彝族社会传播的踪迹却早已为史学家所考察注意。仅从汉文史志最先称彝文为“爨文”的记载和迄今发现的大批彝文金石实物来看,彝文应用于世因而为人所知的时代一般应在东汉以下,明朝可能是它得到广泛应用的极盛时期。间架整齐、骨肉停匀的彝文,是在漫长的演变历程中经过不同程度的“整齐画一”工作而达到的。川  相似文献   

19.
彝族文化的传播,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活动,这就离不开传播的几种形式。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彝族文化传播进行研究,并对其传播形式进行分析,认为彝族文化可以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形式完成文化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我们从文献的零星记载和土家族社会保留的一些奴隶制残迹中加以考察,不难推断出土家族历史上确曾有过奴隶制(不发达的家长奴隶制)这个社会阶段。虽然它有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