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事、付锐二同志在《从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谈真理的阶级性》一文(见甘肃《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以下简称李文)中,认为我国学术界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之所以争论不休,在于争论双方的“观点都有正确的方面,但也都有比较明显的片面性”。要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作出比较全面正确的阐述,必须克服争论双方观点的片面性,把两种正确认识统一起来。”怎样才能使双方正确认识统一起来呢?李文提出要用“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二重真理说来“统  相似文献   

2.
适应于哲学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价值问题的哲学研究正愈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把真理范畴引入价值认识论,并且在价值真理概念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什么是"价值真理"?有一种观点主张:"所谓价值真理,就是正确的价值认识,也即客观事物同人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见《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袁贵仁《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以下简称"袁文")我认为这一价值真理概念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几个问题─—与袁贵仁先生商榷胡寿鹤武汉大学哲学系一、理论的困惑袁贵仁先生的《价值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第十二章,是专门论述“价值认识尺度”即评价标准的,读后似有一些疑惑。1.什么是价值尺度?《引论》第248页说:“价值尺...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价值真理”时,现在存在着不少模糊的、混乱的看法,是需要认真深入地进行研究,加以澄清的。这里,我想谈两点认识: (一)、有人力图把“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作为一对矛盾或作为相对应的双方加以区分,似乎“价值真理”不是“事实真理”,认为事实真理是一种简单的、低层次的认识(有的称之为“反映性认识”),而“价值真理”才是复杂的、高层次的认识(有的称之为“评价性认识”)。我认为这种分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真理与价值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存在着一种与事实真理不同的价值真理,并试图证明价值真理的概念是一个科学概念。凡是主张把真理划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同志,都以这样一种观点作为前提,即认识可以划分为反映性认识(或事实认识)和评价性认识(或价值认识)。正因为如此,这些同志才不得不花颇多的精力来论证这个前提的真实性。在这方面,赖金良同志的文章《评价性认识简论》(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4期,以下简称《简论》)很有代表性。细读了全文以后虽有所启发,但总觉得其立论的基本依据并不充分,因而由这种基本依据所导出的结论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而教育价值观念的更新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探讨教育价值观,确立检验教育价值的客观标准,是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已成为人们熟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然而,在对“真理”的理解上,人们的认识还有分歧。在哲学界,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将真理区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前者旨在回答客观事物“是什么”,以判断真伪,这是科学的研究对象;后者旨在回答实际存在的事物对主体具有的意…  相似文献   

7.
个人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就必须确立科学的个人价值观。然而我们常常在报刊上看到,有些同志把“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当作个人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有的则把“我自己在满足他人(或整个社会)的需要时所起的积极作用”(见1991年3月25日《光明日报》)说成是一种“自我价值”,这就把个人的“社会价值”混同于个人的“自我价值”。可见,当前人们对于“个人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 我并不认为“价值真理”是科学的观念。但是,看了《哲学研究》1986年第1期上庞学铨同志《价值真理是科学的概念吗?》一文之后,觉  相似文献   

9.
人的价值问题是新时期我国学术界一直研讨的重要问题。在讨论中出现了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规定价值进而规定人的价值的“关系说”和对这种“关系说”进行质疑并提出不同看法的各种观点(包括所谓主体属性论的观点)。持“关系说”的论者面对各种质疑进行了回答,从而表明了“关系说”在解释有关价值的许多问题上所具有的理论优势。但原有“关系说”只是从人作为客体的价值的角度去规定人的价值,未能说明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对人类的价值也缺乏有说服力的说明。主体属性论者由此对“关系说”提出诘难,并主张用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或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去规定人的价值。《从人的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看人的价值》(载《哲  相似文献   

10.
在价值真理问题的讨论中,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一些同志混淆。他们认为,一切认识中都包含着价值观念,因而纯粹的事实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认识都是不存在的。这种混淆不仅直接影响到对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的理解,而且涉及到认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 实际上,在认识论中,观念和认识、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等同起来的。由认识活动包含着价值观念不能得出否认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拙作《评价性认识简论》(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4期)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争论。一些同志从否定价值真理的多元性出发,反过来否定价值认识的多元性;另一些同志则从肯定价值认识的多元性出发,进而肯定价值真理的多元性。这两种观点我都是不赞成的。我的基本看法是,价值认识必定是多元的,而价值真理则只能是一元的。  相似文献   

12.
邵夏 《社会科学家》2006,(6):165-167
科学哲学曾一度主张“科学价值中立说,”认为科学与价值无关,科学关乎事实,而价值关乎目的,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但自从科学哲学转向科学动力学研究以来,“价值”概念也被引进科学,认为科学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科学是负荷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在《平凡的真理》一书中,冯定同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真理论”。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是“真理和智慧”、第二篇是“真理和谬误”、第三篇是“真理和规律”、第四篇是“真理和行为”。这里几乎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所有问题,正如冯定自己说的:“既然叫做‘哲学’,那么就得有更完备的体系和更精辟的阐述了。”这篇文章仅就冯定同志的“真理观”,包括对真理的理解、真理是如何取得的、真理发展的规律以及追求真理的目的等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与冯定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出现的新的依存态势,对 事实真理的价值评估和价值认识的真理性判断作出了新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论定 知识价值的真理性应密切关注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启文、陈长畅两同志在《论在真理界限上可能隐藏着错误》一文(见《学术研究》第三期)中,比较系统地谈了他们对真理与错误关系问题的一些看法,提出了一些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我们很有启发。真理与错误的关系问题,是认识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把辩证法贯彻到底,反对形而上学片面性,对澄清林彪、“四人帮”造成的混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哲  学马克思哲学 :一种价值论哲学 /朱鲁子 /1· 4实践三要素及其转向 /吕国忱 /1· 1 0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中的“我—你”关系——兼论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影响及其限度/周志山 /1· 1 6早期儒道关系考辨——从楚简《老子》与今本《老子》比较谈起 /聂中庆 /1· 2 2论“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 /唐允 /1· 2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 /汪信砚 /2· 4论价值哲学视域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王雨辰 /2· 1 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性 /张文喜 /2· 1 6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价值性——从马克思《巴黎手稿》到《伦敦手稿》:马克…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与价值     
杨国荣 《文史哲》2003,4(3):96-103
存在的现实形态既关联“是什么”,又涉及“意味着什么”以及“应当成为什么”。“是什么”指向事实层面的规定 ,“意味着什么”及“应当成为什么”则以价值关系及属性为内容。存在的以上二重追问 ,在本体论上以事实与价值的交融为根据。“是什么”的追问要求在事实层面敞开存在 ,“意味着什么”的提问方式则从人与存在的关系上 ,将价值确认视为存在的题中之义 ;正是二者的统一 ,赋予存在以具体、真实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论价值经验     
<正> 一、传统哲学只从事实方面去理解经验长期以来,经验只被看成是关于事实的经验。在唯物主义那里,经验是关于客观事实的感知、反映,这一观念在培根那里就出现了。到主观经验论者贝克莱那里,虽然有一种努力,试图把经验与事实的关系倒过来,但是,他关于经验的理解,也并没有离开事实这一轴心。马赫、詹姆士、石里克等人既不想持唯物经验论的立场,又要避免陷于贝克莱的困境,因而试图从一种“中立的”、“双夫的”意义上去界定经验,詹姆士就说:纯粹经验既可以代表一个“意识事实”,也可代表一个“物理实在”,就看它在哪一个结构里。他们实际上也没有超出从事实范围去理解经验。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的这段话可以看成是对真理所下的最精确的定义。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个命题首先表明了真理与错误区别的根本点。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的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就是真理,它不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不是错误。这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在“非常有限的领域”、“狭窄的领域”里,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具有绝对意义的看法是一致的。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个命题还表明,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符合,具有客观真理的意义,当然就具有真理的绝对性,正如列宁所指出:“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1984年第9期高潮升同志的《真理的价值性与阶级性》一文断言:“价值认识完全以阶级刺益和意志为转移”,“它所要分辩的”是“是否得当的问题”。企图说明价值认识没有客观标准,无所谓正确、错误,真理、谬误。 我想,这种断言似有片面性。利益对立的阶级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评价的完整表述并非完全没有客观准绳而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生活实际就是一种不由主体的主观意志所能任意转移的客观标准。比如在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上,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中,也存在着两种带规律性的认识:对于农民阶级来说,是好的;对于地主阶级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