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俱舍论.破执我品》与《俱舍论》全论的关系,首先对日僧快道林常所提出、印顺法师所继承和主张的"《破执我品》是独立于《俱舍论》的论著"这一看法予以逐条批驳;继而提出:就《俱舍论》的主旨"人无我"而论,前八品与《破执我品》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与阐释上的互补性,《破执我品》是《俱舍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前八品的提炼和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2.
品钦小说的"熵"定律视角和寓言化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钦的小说从"熵"定律视角说明了人类社会和人类认识都处于巨大的封闭体系里,从而无可挽回地走向衰竭。品钦的小说同时试图用寓言化叙事构建起新的意义文本,寓言化叙事也就成了品钦破解"熵"定律的文学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西晋赋税不入"律"、"令",视作"常事",制订有"品式章程"。"式"即"样",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用作"比",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式"方面的规定,与"户品"等配套,作为划分户等、按等纳税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包括"户样"和"调样"两项内容。杜佑写《通典》,不知"品式"为何物,把西晋《户调式》中"占田"、"课田"规定误为土地制度,从"式"中抽出,放在其《田制》篇中,剩下的内容生硬缝缀,当作赋税的"令",归入《赋税》篇。《通考》沿袭杜佑的错误观点,仍视"占田"为国家授田,虽认为"课田"系"租税",按户缴纳,有一些进步,但无法解释"式"。现今治史者或是遵从杜佑的思路和方法,或是遵从马端临的思路和方法,也有进步,却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蔡邕《乐意》称"汉乐四品",而文中有"一曰"、"二曰"、"三曰",而无"四曰"。自《宋书.乐志》始,俱以"三曰黄门鼓吹"一段中的"其短箫铙歌,军乐也"为第四品。历代史志及论乐者皆承之。本文认为"短箫铙歌"属黄门鼓吹。"汉乐四品"中叙第四品的文字已经散佚。本文论证相和乐在汉代已成一部,汉代有专掌相和清商的俗乐机构,又据蔡氏佚文中提到"清商乐",并结合晋四部乐与汉四品乐次序一致并有清商乐这一旁证,认为蔡氏所叙汉乐四品的第四品即相和清商乐。  相似文献   

5.
柳州,又名龍城,歷來就有"桂中商埠"之稱。歷史上是廣西工業品、農副産品、土特産和手工業産品的集散地,又是粤、湘、黔、滇、蜀等省的商品流通要道。 現代柳州,以工業聞名。在全國450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名列27,  相似文献   

6.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句本位语法思想,就现代分析哲学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黎先生的句本位语法,是从句子这一思想的表象出发,去发现"一种语言底普通规则",这与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弗雷格的思想十分相似。黎先生的"实体词"与"述说词"的说法,具有较大的普适性,不但适合于汉语这种词根语,而且适合于羌语、却隅语等黏着语。"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是对语言现象的正确描述,是"词性相对论",它本质上是语义取值问题;以外延词和内涵词、外延词品和内涵词品的原理来阐释词性相对论,不但不觉得该理论没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它是超越时代的杰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商业返品物流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的"买方市场"商业氛围下,商业活动中产生的返品比例越来越大。进行系统、科学的返品物流管理日益重要。除了商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外,零售商的优势地位是返品产生的主要原因。提高我国零售业返品物流管理的水平必须解决零售商与供货商及生产厂家的关系等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等商业发达国家的返品物流管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品钦在小说《葡萄园》中为读者展现了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后现代空缺美学,是空缺艺术的典型文本。品钦小说中的人物面对的是一个失去了确定意义的世界,因此避免不了对人生存在主义的思考。"意义"不再是品钦小说中人物追寻的终极目标。小说中的人物本质的空缺表现为身份、性格、命运的"千疮百孔",后工业时代使人们成为精神与物质上的无家可归的"游魂"。这些都是该小说空缺性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典"式语法著作。"文典"式语法著作贯穿着一个基本语法理论内核,那就是"品词"体系。在研究具体的语言对象时,东亚三国学者使用"品词"上各有所侧重,按"品词"分类情况不完全一致。站在东亚语史角度,可以看到,东亚三国"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存在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环流"现象,即由模仿英国"英语文典"等西方"品词"语法理论体系而创造了日语"文典"式"品词"著作理论体系,风行于日本之后,又进入到了东亚中国语、韩国语研究中来。因为特殊的时代关系,日本学者又有机会极力推广"文典"式"品词"著作语法理论体系,对中国和韩国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日两国语法学者对"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局限的反思,是各自国语语法理论体系变革的需要,具有摆脱《英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束缚,进而建立"东方语法模式"的"东方民族语法研究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故事"流行于两汉,指"旧事"、"往事前例",据之以行"吏事",西晋被规范为"常事"的"品式章程",而收存它的档案亦称"故事",后又为一种史学体裁的名称。"品式"亦流行于两汉,许多制度都分品有式,品、式结合。"式",样也,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魏晋时"品式"更加盛行,"常事",即一般事务,都有"品式"和"章程",品式与章程往往结合一起。西晋时,赋税被视为"常事",有"品式章程",留下了"品式"制的一个最宝贵的实例。"式"(样),用作"比","依样定户等上下",是西晋"户调式"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凡·高被称为"天才画家",他作品中的"色彩"一直被人所称道.对于凡·高而言,"色彩"是他的标志与个性的体现.从凡·高作品中色彩变化的"节奏性"、色彩构图的"旋律性"以及"交响曲"式的色彩体验三个角度出发,解读 凡·高作品中色彩的音乐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公私物品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私物品的逻辑体系应建立以资源稀缺性为基础的新框架.资源稀缺性要求明确界定在消费博弈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关系,公私品就是这种权利关系的契约.以"排除他人不支付市场价格行使消费权利"定义排他性,将有无排他性作为区别公私品的单一标准,公私品就分别是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契约的物品.公私品的性质是主客观、供求等的逻辑统一,是连续动态变化的量,一般物品都是不同程度公私混合的物品.也可从组织内外和供求关系两个新视角对公私品进行分类.公私品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排他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必要和充分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的共同作用,这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和产权界定成本收益之间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品"理论是中古文论乃至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之一.所谓"文品",既包括"品文",也包括"品人"."品文"即作品评析,是对已经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品人"则是作家评论,是对已有作家的艺术风格、创作经验与方法等的分析评价.这两个方面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古时期的"文品"理论是十分发达的,其典型代表是曹丕的作家论与钟嵘的作品论.中古时期"文品"理论的发展受儒家和道家的才性评析与人物品鉴思想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才性评析的开展与人物品鉴的盛行,对"文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诗品》以其意蕴丰厚、文字优美而令人着迷。经对其文本分析,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二十四品"实非并列的二十四种美学风格,而是一套创作论,是对创作一篇佳作的数种要求。以"雄浑"起,作者赋予理想中佳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之"道"、"气"二元素,然后按照内在逻辑接续写出,各品递进,中以"自然"为关节,再以"流动"终了,指出真正的标准是顺其自然、变化不息。第二,除首尾两品,其余二十二品可大致分为佳作创作的十品纲要("自然"又为其中之重)和十二品表象。作者如同建筑房屋一般,按照次序树立纲要,再以表象辅助,逻辑鲜明,情趣生动。  相似文献   

15.
皎然<诗式>是唐朝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其中的"三格四品"之论是解读吴中诗风的重要一环,它的形成和理论内涵与"吴中诗风"密不可分.不了解皎然的"三格四品",很难对中唐诗歌思想的全貌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读者与报人之间是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商品与市场的关系."近距离沟通"是绝大多数晚报的办报理念,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供人之所需.它是具体而亲切的,是人情味、人性化的,是无微不至的.在寻求与读者之间最短距离的过程中,贴近再贴近,那么也许我们的报纸很快就会由以往的"可读品"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了.  相似文献   

17.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思品课教学中,传统的课堂,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等,这些现象仍影响了思品课的教学质量.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思品课成为一种简单的"告诉",机械和容纳知识的容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思品教学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两汉的"式"制取"样"的意思,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构成"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品式"普遍化,一般事务均有"品式"的规定.<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样"方面的规定,用作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北魏<丘井式>是户籍编造的样式.<输籍样>仿自<户调式>,也用来"定户上下".<通典>不懂"品式"制,把<户调式>中修饰"样"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即"占田"、"课田"从"式"中抽出,当作土地制度归入<田制>;把<丘井之式>中的"均田"幌子当真,视其为由国家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把<输籍样>解释为"轻税"之法,目的在于挖"浮客".<通志>、<文献通考>继承了这些错误,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9.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詹明信1986年论文《多国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将鲁迅作品《狂人日记》定义为民族寓言的典型,并论断"第三世界文学都是民族寓言",弱化鲁迅作品中的文学内涵。本文在梳理鲁迅作品在美国的接受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民族寓言说"的内在文化逻辑,并进一步指出其谬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鲁迅作品中的现代性诉求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误读,以及对这种误读行为的无意识效仿,表现为"被忽略的现代性"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